59.洞仙歌·怀吴伯宗
马蹄轻越,揽三元及第。气宇轩昂显新气。帝出题,挥洒行笔如流;答语妙、太祖欣然满意。
纵才无忌避,率性直肠,不顾龙颜色严厉。但看仕维艰,却是逍遥,仍依旧、禀风不易。恨难奈清辉染白头,壮志五十休,尽囊如洗。
吴伯宗(约1334—1384):名祐,字行,明初金溪县新田人(今属江西抚州市东乡县),天文学家。洪武四年(1371),廷试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三元及第气轩昂:他是明朝开科第一状元,10岁即通举子学业,在洪武三年(1370)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洪武四年会试中第一,为会元;接着在廷试中,38岁的他又得进士第一,为状元。可谓“三元及第”,被称为“明开科第一状元”。廷试时,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亲自策问。殿试结束后,考官拟定郭翀为第一;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难显大明帝国的新气象,故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第一,并赐给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同时,命他与宋濂同修《大明日历》及后妃功臣传,书成后,又赐其衣袜。
敢借杜诗应君王:吴伯宗的《荣进集》中,有《大驾春巡诗应制》一诗,写得很有意思:“君王马上索诗篇,杜甫诗中借一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因仓促间,没词可写了,于是他从杜甫诗中,“偷”了“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一联。但奇怪的是,在《杜甫全集》中,却找不到这一联。如果说这一句,是他化用杜甫的诗句,但在宋代的《五灯会元》卷十九中,就引用了这一句,且一字不差。难道我们今天看到的杜甫全集在明朝有遗失?
外柔内刚品端正:吴伯宗为人温厚谦恭,但却外柔内刚,不附权势,不屈奸邪。当时,左丞相胡惟庸在朝廷当权,胡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他不肯随附迎奉。于是,胡惟庸便怀恨在心,借事将其谪居凤阳。但他对此并没有畏缩,仍然上书直论时政,指斥胡惟庸专横跋扈,不守朝廷法纪,建议朝廷对其不宜委以重任,否则,将危害国家。疏中列举了许多事实,分析合情合理。太祖朱元璋,看过奏折后,将他从凤阳召还,并赐衣钞。(www.xing528.com)
不媚太祖朱元璋:他出使安南(今越南),不辱使命,得四只驯象而归,授国子助教,进讲东宫,改任翰林典籍。有一次,朱元璋出10题,命他即赋,他才思敏捷,挥笔立就,词意清新,气势磅礴,甚得太祖朱元璋的赞赏,赐予织金锦衣,并封他为太常寺丞,但他却辞谢不就;改任国子监司业,他又不去。因而被贬为金县(今甘肃省榆中县)教授,上任途中又将其召回,任其为翰林检讨。洪武十五年(1382),晋为武英殿大学士。
奉命翻译回回历:洪武十五年九月,他奉命与翰林学士李翀,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次年二月,译完《天文》一书,吴伯宗写序曰:“西域天文书,与中国相传殊途同归。刻而列之,与中国圣贤之书并传并用,岂惟有补于当今,抑亦有功于万世。”
囊空如洗魂归乡:洪武十六年冬,他因为胞弟吴仲实在为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市)知县时,荐人不当而受到株连,降为翰林检讨。洪武十七年夏,因洪武帝朱元璋偶有询问,他却以“非所职掌,难以为答”而触怒朱元璋,被谪居云南,后暴卒于途中。东宫太子,悼其不幸,令其家护丧归葬。吴伯宗无子,殁时囊空如洗,赖妻龚氏勉力维持,才得以返里。
诗有洪涛涵日月:吴伯宗在文学上多有成就,诗作题材广泛,词语雅洁,风格多样,尤其推崇李白诗风,具有唐诗遗风。他在《题李氏栖碧楼》中,称道李白“风骨特高妙”,并说“予亦爱其人”。《长江潦水诗十二韵应制》是他写景的佳作:“巴蜀已消雪,长江潦水浑。洪涛涵日月,巨浪浴乾坤。迥拥三山出,雄驱万马奔。大声如拔木,远势泻倾盆。洗荡川原混,微茫岛屿蹲。漫漫连两岸,渺渺接千村。”全诗气势宏阔,声势振人,颇得李白之风。
雍容大气入雅堂:《奉使安南国闻角》是他出使安南国时的作品,表达了报国未酬的失意:“海水盈盈漏转筹,霜风吹角到谯楼。梦残明月三更晓,心逐闲云万里秋。玉帛几回宾上国,诗书半世客南州。平生事业浑如昨,无奈青灯照白头。”朱元璋称他为才子。《四库全书总目》评他:“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怀胎于此。”其散文文字简洁,说理透辟。著有《南宫集》《使交集》《成均集》共20卷,《玉堂集》4卷,均为罕见传本。《四库全书》部别集类,收入其《荣进集》4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