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作戏曲必须“正言”,正言的依据就是中原语音,即作曲家应依据中原语音作为作曲的用韵。清代刘熙载在《中原音韵序》中称他“不阶古音,撰《中原音韵》,永为曲韵之祖”。小令珍贵溢真情:周德清不仅对音韵、戏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他还是个优秀的戏曲作家。此曲慨叹岳飞被害,怒斥南宋统治集团苟安卖国的罪行,表现其爱国主义激情。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

57.渔家傲·怀周德清

散曲品精今有价,诙谐小令迷俗雅。笔下江山均似画,均似画,江帆几片随风驾。

音韵中原皆效法,国音鼻祖成标塔。幽默人生常潇洒,常潇洒,童真不变和高寡。

高安杨圩周德清:字日湛(1277—1365),号挺斋,江西高安市杨圩镇老屋周家人,元代文学家、戏曲家,我国古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他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贾仲民的《录鬼簿续篇》对其散曲创作评价很高。作为一介布衣,他从事乐府创作30年,是位极有才华的散曲家。吉安、南昌、九江、庐山、北京,均留下了他的足迹。其散曲声律格调端谨流畅,遣词造句功力极深,对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至正二十五年(1365)卒,享年89岁。

用韵正言中原音:《中原音韵》成于1324年,共2卷,前为韵书,后为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为北曲的用韵而作,目的是要纠正作曲家的用韵不一。他在自序中说:“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也就是说,作戏曲必须“正言”,正言的依据就是中原语音,即作曲家应依据中原语音作为作曲的用韵。该书成后,戏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规范,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都有非凡影响。

曲韵之祖后人赞:《中原音韵》所定的韵部,以及它反映的声纽和调类,是以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为依据,大半与现代北京音相符,代表了我国13、14世纪北方话口语的语音系统。因而,此书是研究近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形成、演变的重要资料,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大的价值。清代刘熙载在《中原音韵序》中称他“不阶古音,撰《中原音韵》,永为曲韵之祖”。音韵学家赵荫棠评论此书说:“这书本为戏曲而设,我们现在尊它为国音的鼻祖,乃是它的副产;副产的效用比正产还大,这是原作者所料不到的。”(www.xing528.com)

小令珍贵溢真情:周德清不仅对音韵、戏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他还是个优秀的戏曲作家。从其存世作品小令31首、套曲3套来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他的咏史曲类作品,盛赞民族英雄,痛斥卖国奸臣,高扬民族气节。如《满庭芳·看岳王传》:“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国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此曲慨叹岳飞被害,怒斥南宋统治集团苟安卖国的罪行,表现其爱国主义激情。此南宋史事,离元朝很近,又是在异族统治的朝代,稍有不慎,即属犯禁。因此,是极少有人去碰此类题材的。在散曲中,这类作品显得尤其珍贵。

江山美景入诗境:他的对自然景物描述类作品,以其开阔的视野,清新的笔触,生动的比喻以及逼真的视觉效果,勾勒出自然界中的山川飞流和乡村田野。如《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灞桥雪拥驴难跨,剡溪冰冻船难驾;秦楼美酝添高价,陶家风味都闲话。羊羔饮兴佳,金帐歌声罢,醉魂不到蓝关下。”另外还有“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几声沙咀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煞”“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等等。没有灰色的愁绪与低调的忧伤,而是以明快、洗练的笔触,描绘千姿百态的江山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呼唤。

柴米油盐趣横生:他对社会摹态刻画的作品,通过细心描摹,深刻揭示一般市民潜意识心理状态,尤显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但人们对其作品有不同看法的,也多集中于此。仅录两曲:《双调·折桂令·柴米油盐酱醋茶》——“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什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才罄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中吕·朝天子·书所见》——“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折柳攀花常自嘲:《中国散曲史》据《折桂令·柴米油盐酱醋茶》内容,认为他生活十分清苦,穷到如此地步,惟一想到的是“无法折柳攀花”,这恐怕是故作潇洒的自我解嘲。谈及《朝天子·书所见》认为:“他也确能写‘折柳攀花’式的情曲。”评其内容时言:“描写一个美艳丫环的娇媚以及作者的垂涎之态。”上述评论不够准确。

难免潜意露心声:《朝天子·书所见》是一种客观的审美心理描述,爱美之心、审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人们面对一个赏心悦目的审美对象,会出现赞叹、惊羡等心理状态。甚至于瞬间潜意识中,产生某种不切实际的欲望。这种无形的虚幻闪念,决不能以“垂涎之态”来界定。这种雅俗共赏戏剧效果,是散曲的独到之处,也是它与元曲杂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