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一剪梅·怀马端临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一剪梅·怀马端临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端临早年师从朱熹学派的曹泾,深受其影响,20岁那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致力半生终问世:马端临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认为这是治学的门径。精研覃思释古今: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皇皇巨制人叹惊:《文献通考》是一部皇皇巨制,部门广,内容多,竟成于马端临一人之手,其学问之广,功夫之深,令人赞叹。

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一剪梅·怀马端临

54.一剪梅·怀马端临

不仕新朝隐草堂。手把清茶,四壁书香。一坛佳酿度流光,休管浊尘,屋外炎凉。

多少春秋静夜长。相伴灯烛,寂感寒凉。皇皇巨制论沧桑,《通鉴》《通考》,恰似鸳鸯

宋末乐平马端临:字贵与(1254—1323),号竹洲,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宋末史学家。其父马廷鸾,在咸淳年间曾任右丞相。马端临早年师从朱熹学派的曹泾,深受其影响,20岁那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不久,父亲因反对奸臣贾似道,遭到排挤而离职回乡,他随父回家,侍奉父亲。1279年,南宋为元所灭,他隐居不仕,消极抵抗;当时,投降元朝并担任吏部尚书的留梦炎,曾招他出来做官,遭其拒绝。他历20余年专心著述《文献通考》。父卒后,在元朝的压力下,他才被迫出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1322年,又出任台州儒学教授,仅三个月,即告老还乡,不久病逝,享年70岁。所著《文献通考》348卷,记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的典章制度,为三通之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另有《大学集注》《多识录》。

采摭诸书藏于心:其父藏书丰富,治学严谨,对端临教育极其严格,而端临自身天资聪明,学习勤奋,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时就“有志于缀辑”,决心以《通典》为蓝本“采摭诸书”,重编一部记述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但因“顾百忧熏心,三余少暇,吹竽已滥,汲绠不修”而未曾动笔。

致力半生终问世:马端临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认为这是治学的门径。他特别推崇唐朝杜佑《通典》和南宋郑樵《通志》。而对班固等写断代史的作家,则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丢掉了“会通因仍之道”。他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考察历代统治者兴亡盛衰的原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经验教训,这就必须对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做一番考订工作。他从咸淳九年(1273)开始准备,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始撰写,历二十余年的努力才告竣,取名《文献通考》。至治二年(1322)开始刊行于世。(www.xing528.com)

精研覃思释古今: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他认为“杜书纲领宏大,考订核洽,固无以议为”。但“时有今古,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因此,他以严肃的态度另行撰写。“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如果“载之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未当者”,他就“研精覃思”,“窃以己意而附其后”。这样,他就完成了一部既有翔实丰富的史料,又有深思独到的观点的史学名著。

天宝以前鉴通典:《文献通考》是一部记载历史上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共348卷,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末年(1224),共24门。因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迄于天宝。天宝以前的内容,包括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等19门。马端临在《通典》基础上,广搜史料,加以考证,去伪存真,归类分目;同时在各条后面夹录前人和当时文人学士的议论,最后再用按语的形式阐述见解。其按语,贯串古今,折中恰当,力求从历史事实出发,作出审慎的结论,尤其对于土地制度、兵役制度所发表的见解为前人所未有。

另续五门独自新: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之末,则另行续写;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等五门,为《通典》所无,全部是他搜集新材料写成的。他生活在宋末元初,深知南宋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对宋代制度的研究功夫最深,对典章制度,记载也特别详细,对两宋政治的黑暗面进行了揭露,从而使书中有关宋代的记录较为真实可靠,史料价值超过同类其他著作。

读史还需邀司马:《文献通考》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人们说,读《通鉴》而不读《通考》,就好比读“纪、传”而不读“志、表”,只知一代的人物事迹,而不知一代的典章制度。相反,如只读《通考》而不读《通鉴》,犹如知“志、表”而不知“纪、传”。所以,只有两部书结合起来读,才会对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可见《通考》在我国浩渺的史籍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卓越贡献,当为世代敬仰。

皇皇巨制人叹惊:《文献通考》是一部皇皇巨制,部门广,内容多,竟成于马端临一人之手,其学问之广,功夫之深,令人赞叹。《通考》以后,出现了不少续作,有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254卷,清朱奇龄《续文献通考补》10册48卷,清乾隆时敕撰《续文献通考》252卷,近人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等,可见《文献通考》影响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