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摸鱼儿·怀欧阳修
幼清寒、奈居篱下,学之初划荻草。登门求借藏羞色,读万卷常临晓。凝远眺,看雁去、苍茫天际长风浩。试刀朝庙,借韩愈文风、卷席金榜,万岭腊梅笑。
菱荷色,月下无瑕益皓,迎狂风斗其啸。六一立世谁堪比,尤任后人来表。君莫道,半壶酒、醉翁亭里挥毫妙。躬揖归老,于墨里耕耘,忘食废寝,不在水中钓。
庐陵吉水欧阳修:字永叔(1007—1072),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江西吉水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支持“庆历新政”;熙宁变法时,曾指陈青苗法之弊。在文学上主张“文以明道、致用”,反对宋初追求浮靡的文风,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门下,因而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流畅自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诗》,又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荻草划地不言愁:欧阳修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幼时家贫,四岁父亡,母携其到随州依靠叔父生活。因家穷,买不起纸笔,其母就用荻草杆划地,教他认字。在母亲的教育下,他爱上了书本。十岁时,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并常作抄录。一次,他在李姓家借书时,从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来细细阅读。他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说理透彻,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支持新政屡遭贬:天圣八年为进士,次年任洛阳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推行改革新政,触动了权臣的个人利益,遭到不少朝官的极力反对。欧阳修不顾权臣的压力,竭力替范仲淹辩护,被贬为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五年,又因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被贬为滁州太守。后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www.xing528.com)
慧识俊贤为国谋:1054年八月欧阳修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1057年,他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祐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熙宁三年,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熙宁四年(1071)六月,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诗文革新举旗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并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他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咏的佳作。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有《归田录》《笔说》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六一居士远俗流:熙宁三年知蔡州时,自号“六一居士”。有客问:“六一,何谓也?”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他说:“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在颍州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词赋诗话皆溢彩: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如《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生动形象。此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其词作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如“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等,都是写景的佳句。其诗歌创作,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如《凌溪大石》《石篆》等,多数作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其诗论《梅圣俞诗集序》,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师尊天下笑千秋: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成绩显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欧阳修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苏轼评他“天下翕然师尊之”。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