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破阵子·怀刘沆
满耳姚牛故事,庙堂纵语横眉。胆气贯天如鼎立,长笔挥豪寒色威,铮铮硬脊椎。
只叹仁宗耳软,初衷夕改心回。徙走陈州独郁寂,壮志夭酬落叶飞,阙朝天下悲。
刘沆(995—1060):字冲之,号庐山,江西永新县埠前乡庙背村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唐以后,吉州经济迅速崛起,人才涌现,他是吉州的首位宰相。他在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据《宋史·刘沆传》、周必大《祀后隆堂本末》记载:他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为民做主,深得民心,政绩显著,其中最显著的是抑强、排难、救弊、正时、荐贤、兴修水利等,以“长于吏事”著称。
两相曾居后隆山:刘沆出生在一个紫雾萦绕的美丽山村,祖父刘景洪、父刘素,都是当地有名望的人。他家村北的后隆山,曾居住过唐代两位名宰相:一是“救时宰相”姚崇(650—721),另一位是牛僧孺(779—847)。小时候,他常听父老讲姚、牛的故事,心里非常崇敬他们,聪明洞(姚崇寓居的地方)、读书堂(牛僧孺建),便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
时来为相有何难:庆历三年,陕西连年饥荒,张海、郭邈山等在商山起义,战火蔓延。朝廷上,刘沆不同意宰相出动禁军镇压的意见,并极言利害得失。宰相不高兴,说:“须舍人作相自行之。”刘沆回答:“宰相岂有常哉!时来则为之耳!”皇祐三年(1051)春,他由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任职后,他积极参与国事决策,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八月,他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宰相。
推行三举革陈弊: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出任宰相后,他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多出私门,互以交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在升迁奖罚上,“执法者不能持法”,以致赏罚不明。他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进入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他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www.xing528.com)
唯务进贤权近寒:刘沆奉诏,实行“三举”,革除“三弊”。一、举荐贤才。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大举贤才。当时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今陕西澄城县),他奏请皇帝,将其留在史馆修书;后又荐其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人同心协力,终于编修成了一部高水平的《新唐书》。刘沆引富弼共政,勉其大展经纶,使富弼感激不尽。刘沆罢相后,富弼写了一封信给他,“每辱公勉以尽瘁”,弼终身感其恩德。周必大读了此信,无不感慨:“观富公书词如此,则公平日荐进可知。其在相位,惟务进贤”。二、强化中央集权。三、深入观察权近的功过是非,“权近者,无不畏之”。
族亲所过诚致歉:在他任丞相执政的时候,故乡家族中,有人逃避拖欠国家赋税达几十万钱;但他并不知道。当地官员一连好几任,都因是刘丞相家族,而不敢过问。在程珦任庐陵县尉时,负责征收赋税,程珦把逃避拖欠赋税的刘沆族人,逮捕入牢,责令他们把所欠赋税全部缴清才能释放。有人告之刘沆,他说:“赋税不及时上缴,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国家法令办事呢?”就写信给程珦,真诚地向他道歉。
孤掌难鸣只影单:其正直无私的品格,不畏权势的斗争精神,既使人敬仰,又使人畏惧。也正是这种刚正性格,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于是群起而攻。中丞张升上书17条弹劾他。仁宗本性温厚,便一改初衷,取消革新。他受到内外夹击,孤掌难鸣,便称病求罢。嘉祐元年(1056)底,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再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郁郁难甘,于嘉祐五年(1060)2月28日,卒于陈州治所,享年66岁。
立朝无党对天地:刘沆逝世,仁宗十分悲痛,阙朝三日志哀,举国悼之,并亲为墓碑篆写“思贤之碑”四个大字,还为其写挽诗:“早富经纶业,终成辅弼功。立朝无党势,为国尽公忠。此日悲遗直,谁人嗣匪躬?深嗟亡一鉴,何以慰予衷!”对其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一代文宗欧阳修,写了两首挽诗,抒发对其怀念之情。其五律:“南国邻乡邑,东都并隽游。赐袍联唱第,命相见封侯。念昔趋黄门,相看笑白头。盛衰同俯仰,旌旄送山丘。”
选吟数首难尽酣:《聪明泉》——“义山山下有灵泉,泉号聪明自古传。四百年中三出相,不才何幸继前贤。”《送乡人尹鉴登第归》——“少年相款老相逢,乡举虽同遇不同。我已位尘三事后,君方名列五科中。荣登莫计名高下,宦达须由善始终。若到乡关人见问,为言归思满秋风。”《小孤山》——“擎天有八柱,一柱此焉存。石耸千寻势,波留四面痕。江湖中作镇,风浪里盘根。平地安然者,饶他五岳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