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易重状元:赣水苍茫中的历史文化名人

江西易重状元:赣水苍茫中的历史文化名人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帝命翰林学士白敏中复试,易重得第一。易重与卢肇、李潜三人相见,问长问短,格外亲切。牛李党争惹猜忌:为纪念易重,宜春有一条要道叫重桂路。唐会昌五年春天,朝考结果,本来易重名列一甲第二,张濆名列榜首。经过复试检验,皇帝钦点易重为状元,并赐御笔“进士及第”匾额,此匾至今悬挂在温汤九连坊的易重纪念馆内。宜春易姓的府第就称“重桂第”。

江西易重状元:赣水苍茫中的历史文化名人

13.七律·怀易重

家居宝地九连坊,府第重桂名四方

胆识藏胸尤自信,才学纳腹更昂扬。

出口敢言借首席,入殿夺魁还金榜。

雁序六年难言短,千古笑谈状元郎。

易重(生卒年不详):字鼎臣,江西宜春人,为江西的第二位文科状元。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乙丑科登第,最初名列第二,而张濆第一。后来举子认为取士不公。皇帝命翰林学士白敏中复试,易重得第一。官至大理评事。

有胆有识考分期:唐朝会昌年间,宜春才子很多,如卢肇、易重、黄颇、李潜、鲁受等,他们或是同窗好友,或是同榜举子,而卢肇、易重还是表兄弟。会昌二年(842)底,宜春学子准备应试,但因朝考每次录取名额有限,且只能产生一位状元,僧多粥少。易重有胆有识,非常自信,提出“方今天下大比,才聚宜春,都往比试,乃自相抗衡,不如分期应举为佳”。于是自动放弃应试,送卢肇、黄颇、李潜等人,西行长安赴考。

胸有成竹借首席:次年春闱放榜,卢肇高中状元,李潜进士登科,两人荣归故里。袁州刺史应成元,邀官员、贤士,欢聚一堂,设宴庆贺。易重与卢肇、李潜三人相见,问长问短,格外亲切。入席就座,大家都推状元卢肇坐首席,卢肇说他这次夺魁,是易重“分期赴考”的功劳,且易重年长,是他表兄,便礼让易重坐首席。他也不客气,昂然坐于首席之上,风趣地说:“今日家乡设欢宴,首席本应状元公坐,状元公推让于我,我恭敬不如从命,就当是借了个首席,下届一定奉还。”话语一出,很多人都认为他也太骄狂了,难道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下届一定能中状元?谁知次届春闱放榜,他果然中了状元,还了个“首席”。“借首席”的玩笑话,变成了现实,不仅当时传为美谈,而且传颂至今。

牛李党争惹猜忌:为纪念易重,宜春有一条要道叫重桂路。为何不叫易重路,而叫重桂路呢?唐会昌五年(845)春天,朝考结果,本来易重名列一甲第二,张濆名列榜首。可皇榜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的说张濆是当时主考官陈商的亲戚,有舞弊之嫌;有的说易重与当朝宰相李德裕是师生关系(因李德裕贬官宜春长史时,易重向他请教过),可能也有问题;再说上届宜春中了一个状元,一个进士,这届又中一个榜眼,一个进士(黄颇),这可能吗?在宰相李德裕的死对头牛僧孺的煽动下,许多学子纷纷上访,要求重考。

攀折重桂皇称奇:为求公平息纷争,于是皇帝会同翰林院举行复试,并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经过复试检验,皇帝钦点易重为状元,并赐御笔“进士及第”匾额,此匾至今悬挂在温汤九连坊的易重纪念馆内。当皇榜再次揭晓时,他感慨万千,当即作诗一首,向家里报喜,诗题为《寄宜阳兄弟》:(www.xing528.com)

六年雁序忍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

上国风光初晓日,御街恩渥暮春时。

内廷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意奇。

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折两重桂。

后句中“两重桂”即为一年之中两中进士,过去进士登科叫折桂。后来宜春百姓为纪念他,将一条要道取名为重桂路。宜春易姓的府第就称“重桂第”。

铜壶滴漏独宝地:易重的故乡——宜春温汤的九连坊,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当地百姓说:九连坊村周围有九座山峰,九条山脊,村子如坐于九朵莲花之中,又似九匹骏马奔向村里,是“九朵莲花”“九马归漕”难得的风水宝地。因此,人口从来就没超过100人的一个小村子,却在两百年(800—1000)的时间里,考中过九个进士。

其实村落周围有九座山峰、九条山脊的还不少,但为什么唯独九连坊是风水宝地,出这么多才子呢?当地传闻这是因为在九座山峰之中的螺山上,有个叫“铜壶滴漏”的地方,这是风水学里所谓的“眼”。因为有了“眼”,九朵莲花、九匹骏马才是活的,才算是真正的风水宝地。

却因掉嘴风水凄:传说易氏家族兴旺的时候,因事专门请了风水先生。有一回,风水先生外出,因回来晚了,厨房没准备好他的饭菜,于是偷懒的厨子,便把准备给狗吃的饭菜端给他吃,这事恰巧被几个小孩看见了。后来,这些小孩只要看到风水先生,便叫“狗先生”。风水先生感到莫名其妙,于是问一小孩,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心中十分窝火。一天,怀恨在心的风水先生,带上锤子,来到螺山,把“铜壶滴漏”的“铜壶嘴”敲掉了,水再也不是“滴漏”了,而是哗哗地流淌着,变成了“牛婆拉尿”。

此后,小村的好风水,因为“缺眼”,也就走向衰落。明朝中后期,袁州几十年都难得出一个举人、进士,为了带动文风,激励乡里,当时的袁州知府把这个曾经连续出了九位进士的小村庄命名为“九连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