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青原行思:禅师的传承与影响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青原行思:禅师的传承与影响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41):唐代著名禅师,江西吉安人,俗姓刘,相传系汉长沙王之后裔;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世称青原行思。初见六祖论阶级:武则天通天二年,行思闻曹溪法盛,前往参礼,拜见六祖慧能。受传印信化众迷:禅宗南宗时,分“怀让南岳”和“行思青原”两大法系,从中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称禅宗五家。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青原行思:禅师的传承与影响

7.青玉案·怀行思

迷离扑朔禅风渡,入新境、消忧苦。不论阶级非弄斧。涅槃生死,菩提高处,法嗣堪当主。

三家宗派弘顿悟,米价如何系民福。妙语随言常引路。参禅三界,天高云淡,满目无俗物。

行思(?—741):唐代著名禅师,江西吉安人,俗姓刘,相传系汉长沙王之后裔;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世称青原行思。他自幼出家,生性沉默,同门每次聚集论道,他皆默然自照。其禅风素以扑朔迷离著称。他在静居寺弘法数十载,为禅宗顿悟学派贡献毕生精力。其门庭之兴盛,法脉之流远,足与南岳媲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2月13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唐僖宗谥其为“弘济禅师”,塔曰归真。

初见六祖论阶级:武则天通天二年(697),行思闻曹溪法盛,前往参礼,拜见六祖慧能。六祖问:“汝曾作甚么来?”他道:“圣谛亦不为。”又问:“落何阶级?”他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阶级就是建立在分别知见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高低不同的阶位。从空性角度看,凡高低、优劣的分别皆是妄想,非真实。只有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才能契入实相,获得大解脱。其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即指远离二边的中道实相。六祖知其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对他十分器重。

受传印信化众迷:禅宗南宗时,分“怀让南岳”和“行思青原”两大法系,从中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称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法眼属青原法系。曹洞宗长期流传,五代时传入朝鲜,南宋时传至日本。行思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并列为六祖慧能坐下五大弟子。开元元年(713),76岁的慧能,预感人寿将终,召行思于座前,将传法的印信传给他。并嘱道:“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得法后,他回青原山,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开法化众。

禅风迷离可顿悟:行思禅风,扑朔迷离。他与同门菏泽神会,在青原山有过机锋往来。《五灯会元》记载:神会来参,行思问:“甚处来?”神会道:“曹溪。”又问:“曹溪意旨如何?”神会振身而立。他曰:“犹带瓦砾在。”神会问:“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他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于此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佛法原本常无奇:有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此问事关佛法的根本。行思反问:“庐陵米作么价?”米价与佛法有什么关系?庐陵是产粮重地,农户靠粮为生,米价高,则生活富足;米价贱,则生活严峻。长期以来,佛教离现实生活很远,因此佛法远离民众。光靠不断积累学问及逐级提高式地修行,对凡夫来说,难以实现。对为日常生活所迫、甚至连学佛时间都没有的民众来说,佛法是什么,通俗易懂的教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说大乘佛教是烦恼即菩提,六祖大师的禅是顿悟的,《证道歌》中“无明实性即佛性”。以耕作的普通百姓的眼光来看佛法时,佛法就是今天的米价。买卖大米的本身就是佛法。当赵州和尚面对“应该怎样说法”的提问时,答曰:“盐贵米贱。”其境界与此“庐陵米作么价”心境完全相同。

参禅无非三境界: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满眼童真看清溪: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满眼童真看世间万事万物,一切在眼里都成本原,山即山,水即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即真实,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雾里观花多迷惑: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红尘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我们在现实中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除却浮云月还西: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但非每个人都能达此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地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清晰的认识,才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