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头部碰撞保护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可能与头部发生碰撞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必须控制车体的外刚度。头部与车体外表面相撞以后通常用HIC值来衡量车体的安全性。
显然,不同身高的人在前方与车体相撞时,头部接触的区域是不一样的,儿童和矮小的行人头部会与前端接触,高大的行人头部会接触到发动机舱的后部,甚至是风挡玻璃。接触区域还与碰撞速度有关,车速越快,头部接触区就越往后。Euro-NCAP用外廓环绕线(WAD:Wrap Around Distance)长度来定义头部撞击区。用软尺从前方地面开始测量,头撞击的区域一般分布在1 000~2 100mm。根据这种“WAD坐标”,6岁儿童的碰撞点大约在WAD1000,矮小身材的行人(5百分位)头部碰撞点约在WAD1500,中等身材的行人(50百分位)头部碰撞点约在WAD1800(见图3.71)。
图3.71 WAD度量方法
图3.72 硬点分布区域
行人头部保护的基本措施是降低潜在碰撞区域的车体刚度。平整的车身金属外表面并不会对头部造成过度伤害,如果外表板件下面有不可压缩的刚体部件,头部就会透过柔性的车身外表面与内部的刚性件相撞,引发过度伤害。另外一种高刚度的区域是金属板件的棱边。平板弯折出棱角以后在法向上的刚度会大大提高,因此在前侧围上缘、边梁等部位都应加以注意。常见的高刚度钣金区有:风窗上边梁、A柱、流水槽及罩饰板、侧围上缘。外露或内藏的硬性部件有:前照灯、发动机罩锁、发动机、前悬固定座、蓄电池、刮雨器、发动机罩铰链等。硬点分布区域如图3.72所示。
硬点区域要尽量在造型和总布置阶段排除在撞击区域以外。对于发动机、上边梁、蓄电池、悬挂固定座等无法布置在碰撞区域外的硬点结构,则应尽量保证一个与外板之间法向距离上的最小值,使碰撞发生时外板不会与其接触。最后,要关注刚性部件的周边结构件刚度及其安装基座的刚度,以便在头部与其发生硬性碰撞时表现出一定的退让性。
1)风窗下边梁设计
风窗下边梁设计为开口式(如C型)结构,对行人头部保护有利。前风挡下边梁截面设计如图3.73所示。
图3.73 前风挡下边梁截面设计
(a)封闭式前风挡下边梁设计;(b)开口式前风挡下边梁设计
2)流水槽盖板设计
在发动机罩外板以下的流水槽盖板部分,要容易变形吸能。主要措施有:降低密封条,增大发动机罩内、外板之间的距离,采用开放式悬臂结构密封条支撑件等。在发动机罩以后的部分(罩板与风挡玻璃之间的位置),要尽量抬高流水槽盖板的高度,尽量使头部提前与流水槽盖板相接触。
3)刮水器设计
图3.74 刮水器吸能设计
发动机罩应覆盖刮水器转轴,且与发动机罩外板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D1(见图3.74)。如不能满足D1要求,则刮水器应采用压溃式设计,压溃力推荐为1 500N左右。压溃设计可采用刮水器转轴压溃和刮水器支架压溃两种方式,其中,刮水器支架压溃又有材料压溃和结构压溃两种形式。
如采用压溃式结构,必须保证刮水器有足够的压溃空间,这就要求适当抬高刮水器臂的高度,以便使头部尽早与其接触,但需兼顾驾驶员视野。另外,刮水器底部沿碰撞方向到流水槽的距离D2应当保证最小空间要求。
4)发动机罩内外板设计
发动机罩内、外板压边处的截面几何应保证易于变形吸能(见图3.75)。发动机罩不同位置的刚度可通过控制发罩内、外板结构来进行控制。(www.xing528.com)
图3.75 发动机罩内外板截面设计
5)翼子板及其支架设计
翼子板可采用塑料材料以削弱刚度,支架可采用易变形或可压溃结构,并合理布置翼子板支架的数量及位置,示例如图3.76所示。
图3.76 翼子板及支架设计
6)发动机罩铰链设计
在造型阶段要考虑将发动机罩铰链布置在头部撞击区域以外。铰链加强板到发动机罩外板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铰链加强板在满足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尺寸。
散热器框架与发动机罩外板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可以采用塑料材料以减弱其刚度(见图3.77)。
图3.77 塑料材料的散热器框架
8)发动机罩锁设计
发动机罩锁应尽量布置在WAD1000线之前与BLE线之后,即头型试验区域和大腿试验区域的中间位置(见图3.78)。如必须布置在头型碰撞区域内,则锁体与外板之间应保证留有最小距离。锁板及其加强板要易于变形吸能(见图3.79)。
图3.78 发动机罩锁布置位置
图3.79 易变形的锁板结构
9)标准紧固件
如果硬点结构与发动机罩外板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则应格外关注连接螺栓的设计。连接螺栓应尽量布置在硬点下面和侧面,从而增加吸能空间。如必须布置在硬点结构上面,螺栓应尽量采用向下连接的方式,如图3.80所示。
图3.80 螺栓连接方式
(a)螺栓向上连接方式;(b)螺栓向下连接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