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疑论和反讽:元史学揭示的纯粹历史反思

怀疑论和反讽:元史学揭示的纯粹历史反思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人们把理性主义采取的反思自身时代的怀疑论形式用作历史反思的原则,就必然激发出一种有关过去的纯粹反讽态度。与休谟相反,通过引证科学在掌握世界方面的显著成就能够得到合理理解的依据,康德设法为反对极端怀疑论的思想辩护;与卢梭相反,他试图在人性中为情感划出一块区域,赋予其权力,以作为道德与审美判断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又不颠覆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的真理的权力。

怀疑论和反讽:元史学揭示的纯粹历史反思

当人们把理性主义采取的反思自身时代的怀疑论形式用作历史反思的原则,就必然激发出一种有关过去的纯粹反讽态度。该时期所有历史巨著构成的模式都是反讽式的,因此它们往往是讽刺形式的,这是那个时期文学意识的最高成就。当休谟因为被迫得出怀疑论的结论而感到哲学已经索然无味,并由哲学转向历史学时,他给自己的历史研究带来了同样的怀疑论意识。然而,他发现,要维持对展现在面前的某一历史过程的兴趣越来越艰难,这个过程不过是同一种愚昧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不断地重复。他认为,历史文献不过是人类愚昧的记载,这促使他最终像厌恶哲学一样地厌恶历史学。

当然,与休谟同时代的大师吉本,其认真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将其《罗马帝国衰亡史》描述为一种努力使自己高兴和娱乐的产物,对此我们也不应轻易忽视。吉本告诉我们,促使他着手从事这项著述的原因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即无知的修道士们在教堂中举行迷信仪式的盛大庆典,而这所教堂恰恰坐落在一所异教教堂的原址之上。这件可笑的事不仅揭示了吉本进行这项工作的态度,而且预示了他记述罗马帝国最后衰亡的叙述形式。吉本将罗马时期看作是在自己的时代以前人们最为幸福的时刻,他对其变迁的记述不是一种悲剧式的,而是历史著作史中持续进行反讽的一项伟大成就。这一记述以1453年狂热的土耳其人征服拜占庭而告终,若以一种反讽式来理解的话,简言之,就是一种狂热征服另一种狂热的胜利。然而,这种理解是在吉本自己关于西欧思想与学问复兴的知识背景下的,而这种复兴则导致了文艺复兴,并为吉本自己代表的理性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无论如何,文艺复兴本身被认为是一种反讽事件的产物,即它有赖于一种狂热在拜占庭战胜另一种狂热,由此而将君士坦丁堡的学者驱逐到意大利,传播了古典时代的知识。这些知识最终具有讽刺意味地用来颠覆基督教迷信,而中世纪僧侣具有讽刺意味地曾经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基督教迷信。

吉本产生的历史想象就是用这种由讽刺积淀成的反讽来充当其解释与表现的原则,这种反讽定然产生一种与吉本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的价值与理念有关的反讽态度。最终,它在实践生活中,以及过去所有时代的思想生活中,不得不导致关于理性自身的同一种倦怠的怀疑论,即使得休谟想躲到历史研究中但在那儿却仍旧必须面对的怀疑论。

康德的思想历程中更为明显的反讽之一便是,他晚年转而思索历史知识道德蕴涵,而在其哲学生涯的顶峰阶段,他曾否认这一主题具有真正的哲学价值。人们会想到,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关心的是要信任休谟和卢梭一方面对理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情感对抗理性的合理性所持的看法。与休谟相反,通过引证科学在掌握世界方面的显著成就能够得到合理理解的依据,康德设法为反对极端怀疑论的思想辩护;与卢梭相反,他试图在人性中为情感划出一块区域,赋予其权力,以作为道德与审美判断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又不颠覆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的真理的权力。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这些老对手们在康德晚年又是如何重现,并以一种稍加改变的方式围绕着他。那时,在赫尔德的历史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这些思想的激励下,康德被迫反思历史知识的认识论基础、道德价值和文化意义。

怀疑论给康德带来的威胁事实上在于,人们不停地研究历史,然而现实明显地表示出,从历史研究中学到的东西,没有哪一样不能从研究各种各样现世肉身的人性中获得。这些肉身作为研究客体,具有直接呈示以供观察的优越性,这是历史事件所不具备的。卢梭的阴影延伸到康德晚年的信念中。这种信念随着大革命转向恐怖,以及世界正走向毁灭的情绪扩散而不断增长,它认为在进步的外表之下,整个历史过程表现出一种不可避免的衰落。或者说(由晚近哲学的反讽式感悟促成的)认为尽管事物可能变化了,但普天之下确实没有呈现任何新事物,也就是说在事物越是变化,它就越没有变化。

就像他以前的培尔和伏尔泰那样,康德区分了三种历史过程概念,这使人们有可能看出历史过程的总体情形。康德将它们分别称为幸福式、恐怖式和愚昧式概念。第一种认为历史描述了人类存在在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持续进步的过程。第二种认为,历史表现了一种从自然或精神最初的完美和谐状态开始不断衰落,或完完全全堕落的过程。而第三种所持的观点源于古代犬儒学派哲学家的阿布德拉教派,它认为,尽管事物可能看起来在发展,事实上所有的运动都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原始要素的重新排列,而绝对不是人类存在的条件的根本改变。

我注意到,这种区分在其有关历史的解释与撰述的含义上,与早先分别在喜剧、悲剧和史诗中所做的区分相同。康德表述虚构性的、讽刺性的和真实的历史学之间在认识论上的差异时,不同之处在于,他将所有这三种构想历史过程的模式都同样看作是“虚构”的或“想象”的。对他而言,它们证明思想能在历史过程方面施加各不相同的形式一致性,代表着历史过程的各式各样的情节化可能,以及有关历史领域的不同审美感悟的成果。(www.xing528.com)

不过,康德着重强调了这些审美取向的道德意味,强调了当决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历史过程进行情节化或想象,可能会对人们如何经历历史产生什么效果,也强调了这些选择在人们思考其目前状况,并为自身或其他人设计一种未来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含义。总的说来,历史知识对理解人性这一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因为它展示给我们的任何东西,都能通过研究被看成是个人或群体的活人获得。但是,它的确提供了一个契机,有助于理解生命理应为何种终极目的而生活这样一个道德上的问题。

康德的立场大致如此:我构想历史过程(被理解为一种由过去向现在的转变过程)的方式,我在自己对历史过程的感知之上施加的形式,这些都为带着更多的希望或失望走进未来提供了一个方向,我面对的是朝着合意的(或远离令人不快的)目的运动而预期的前景。如果我把历史过程设想为一种堕落的景象(而且我首先认为历史知识是一种在史学家的眼前接受检阅的“景象”的知识),我将用为这一过程带来一个堕落的结局这种方式来经历历史。同样,如果我认为这种景象只是“祸事连连”,我采取的方式可能是将自己生活的时代转变成一个静止的时代,这个时代没有任何进步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将历史的场景,连同它所有的愚昧、罪恶、迷信、无知、暴力、苦难,想象成一个过程,即人性自身由一种制造上述邪恶的能力,转化成了拾起道德理想反对这些邪恶的能力的过程,也即想象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类计划,那么,我将奋力而为使这种转化得以实现。而且,在历史之外还有恰当的理由来采纳这种经历的和设想的历史观点。这些理由出自于哲学,即理性的概念被用作依据,来设想自然在人类身上获得它最初所暗含的潜在力量。

这样,康德阐述的历史观念是反讽式的,不过,它构成的反讽被哲学体系的原则缓和了。在这些原则中,怀疑论未发展到对自身理性的驳斥。然而,康德有关历史的思想仍然保留在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界限内,并具有重要意义。那种历史中的事物通过思想相互联系时的对立形式,并未让位给连续性和相互转换的形式。只有后一种形式能就具体性、个性,以及历史事件的生动性自身生成一种恰当的评价。康德将历史材料看成现象,它们就如同自然现象一样,被视为“规律之下的自然”(更明确地说,是普遍的和固定的因果规律下的自然)。这意味着他以一种转喻的方式,将历史领域解释成一种由外在的因果关系调解的对立面。就康德的术语而言,不像莱布尼茨所做的那样,存在一种科学理性,尝试着对历史领域中充当整体之成分这一功能的部分进行一种提喻式的鉴别。最后,与其说康德将历史过程理解成一种人性历程中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不如说是仅仅理解成一种冲突,它是人性永恒的对立原则之间,即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一种不可化解的冲突。这就是为什么他再次与启蒙时代培尔、伏尔泰、休谟和吉本代表的理性主义保持了一致性,不得不得出结论:归根结底,历史必须以一种审美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获得理解。只有这样,历史才能转变成戏剧,而这一戏剧的展开能够构想出一个喜剧式的圆满结局,而不是一种悲剧式的败局,也不是一种记载毫无确定结果的冲突的无止境的史诗。康德选择这种有关整体过程之意义的喜剧观念的理由最终与伦理相关。历史的场景必须被构想成一部喜剧,否则人们将无法进行那些悲剧计划,而只有它们能够将混乱转化成一种人类努力的有意义的领域。

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史学的主流引发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历史不应只是为了娱乐,或仅仅为了发展一种忏悔式的或政治式的偏见而进行写作。理性主义者认识到,若想写作一些超出编年史与年代纪之外的东西,就有必要用一种批判原则来指导考察历史材料。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对上一个世纪史学家的浪漫或潇洒风格,反对圣雷亚尔[3] 或圣埃夫里蒙[4] 写的那种“趣味”历史,反对以后由沃尔特·佩特和弗里德[5] 代表的“自由式”史学理论的重要典范和“审美型”史学编纂的原型。哲人们认识到,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它不能在使读者获得“愉悦和乐趣”的过程中声称给予他“指导或启发”。于是,所争论的问题在于真实性能够得以确认的标准。简而言之,真实性必须具有什么样的形式?一般来说,什么是真实性的范式?通过对照这范式比较才能够确认事件的真实记录。

为了理解理性主义者对这些问题做出的回答,仅仅指出他们在“虚构的”和“讽刺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二者之间分辨出的区别还不够,而仅仅指出真实性的一般观念也不够。这种一般观念能够凸显出来,得益于理性主义者在某个精心讲述的故事中,对材料的经验确证、证据的推理批判,以及证据之“意义”的叙事表现诸原则所做出的形式上的贡献。我们只有通过思考理性主义者拒斥的,或没有被他们认真当作其反讽式成见与怀疑论倾向的可替代选择的那种历史思维,才能够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