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立及整顿
在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迅猛发展的时候,城市人民公社也逐渐兴起。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是大城市重点试办城市人民公社的时期。城市人民公社是一种以组织生产活动为中心,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和思想”组织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政社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试办时期是以大工厂、街道、机关或学校为中心的3种类型的城市人民公社。各种类型的城市人民公社,主要是通过兴办工业企业和生活服务站、居民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文化补习班、扫盲班、中心学校、俱乐部、图书阅览室、卫生所或保健院等,组织居民参加集体生产和各种文化、艺术类服务活动。尤其是动员和组织广大家庭妇女学习文化,扫除文盲,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根据试办公社的各大城市的统计,社办(包括街办)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中,妇女占到了90%,一批家庭妇女从单纯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和社会服务,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试办基础上,中央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城市人民公社。1960 年3月9日,正式发出了《关于城市人民公社问题的指示》,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采取积极态度,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城市人民公社;并指定以全国总工会中共党组为主研究城市人民公社问题;对城市人民公社的具体部署是,在1960年上半年普遍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在下半年全面推广。
在中央的指示精神推动下,城市人民公社的高潮很快在全国范围掀起。郑州市管城区红旗人民公社工厂很快发展到47个,产品242种,总产值655万元,举办了58个公共食堂、7所小学、1个敬老院、15个托儿所、171个居民服务点。北京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基本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服务事业体系,开展大规模的协作,工业农业互相支援,共同发展,6000多闲散劳力参加生产和工作,社办工业产值一年间增长176%,商品蔬菜增长1倍多。上海85万里弄居民成立生产组织4600个,为工厂、商店、机关服务。同时,上海的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兴办大批公共食堂、托儿所、服务组织和中小学校。天津鸿顺里人民公社社办工业月产值由300元增加到70万元,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广州中区财贸等部门采取集中训练、现场辅导等办法,帮助城市人民公社培训会计和炊事员。西安20万妇女参加社会劳动。(www.xing528.com)
1960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先后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到1960年7月底,在全国190个大中城市中,已经建立了1064个人民公社,基本上实现了城市人民公社化。其中,以国营厂矿企业为主的公社有435个,以机关和学校为主的公社有104个,以街道居民为主的公社有525个,共计5500万城市人民公社社员,占这些城市总人数的77%。在这些基本实现了城市人民公社化的大中城市中,共计有850万闲散劳动力被安置就业,占这些城市闲散劳动力总人数的87%;共计兴办了7.6万个居民公共食堂,就餐人数达1700万;8.8万个托儿所,人托儿童为365万;还建立了8.9万个服务站。
各地普遍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各具特色。重庆市委召开城市公社工作会议研究确定公社的任务,是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巩固提高城市人民公社的水平。郑州红旗公社陇海分社党委会成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社办工业的成果。长春站前公社的工业日益发展,他们组织起来,统一使用人力设备,密切技术协作,加强了党的领导。南京下关人民公社大种蔬菜,大养猪禽,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都程度不同地兴办了工业、商业、饮食业、修理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事业。所有这些事业的发展,在安置城市闲散劳动力就业方面,在组织居民学习文化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在社会福利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以群众自办名义举办的各项事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浪费也很严重,问题也比较多。从1960年6月起,一部分城市人民公社进行了内部整顿工作。重庆各级党委大抓食堂开源节流工作,勤俭办好人民公社大家庭;北京广安门外公社坚持因陋就简原则,创办和发展各项事业。北京体育馆路公社干部实行半日劳动半日工作,保证深入基层的工作方法。各地公社干部纷纷带头勤恳劳动,处处精打细算,事事注意节约,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在城市部分人民公社内部整顿的基础上,全国总工会党组向中共中央作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城市人民公社的报告》。《报告》的基本精神是在对城市人民公社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打算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普遍建立城市人民公社。196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全国总工会党组的《报告》。此后,各地城市人民公社不断壮大。郑州红旗公社社办工厂产品种类逐步达到1700多种,领导工作90%以上由妇女担任。天津各级党委采用党校、训练班和读书会等灵活形式,大力培训城市人民公社干部,迅速提高了干部领导水平,推动公社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立发展,在发展城市经济、增加就业、扩大城市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某些成绩,但是,城市人民公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实质上是“左”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建立,既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在这种完全凭借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并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推行的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大企业、机关和学校所办的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形式,有名无实。在没有资金、设备、技术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办起的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一方面是刮“共产风”,无偿占有和借用国营企业和居民的设备、机器、技术以及居民住房和生活用具等等;另一方面,日益滋长的追求高指标的“浮夸风”,过分夸大了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组织状况和实际作用,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实际情况出入甚大。公社食堂对城市居民生活也统得过死,包得太多,脱离群众。不得人心,连同城市人民公社中出现的其他各种问题,使曾经热闹一时、发挥过一定作用的城市人民公社,不久便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