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融合研究:产业现象与技术创新的竞争关系

产业融合研究:产业现象与技术创新的竞争关系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学者植草益以产业融合的研究作为关注对象,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种现象,即原本无替代现象、无竞争关系的产品由于技术创新而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具有了竞争关系[7]。吴颖、刘志迎则在理论研究上增添新的产业融合研究角度,认为产业融合的贡献在于产生新的产业进而促进产业创新[26]。基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产业融合的研究,较多从技术层面出发。

产业融合研究:产业现象与技术创新的竞争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产业融合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3]马歇尔[4]。马克思指出,一定时间的分工加上特定条件,分工将趋于收敛。这个描述可以说是融合思想的发端。马歇尔也从分工演变的视角对产业融合作过相关论述,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提出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分界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分工越精细的同时,分界线越模糊,甚至有越过的可能性。

产业融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些行业,产业边界原本具有的明显的分工界限渐渐模糊,产业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不同的产业之间相互渗透,渐渐融合,新的产业业态逐渐形成。各种新的产业业态带来了生产发展动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飞跃。因为在经济实践中的巨大效益,于是,经济学研究专家开始关注并研究这种现象,用产业融合的理论来解释并指导这一现象。

国外在技术研究领域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Rosenberg提出技术融合的概念: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同一种生产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会成为一种连接体,使得原先分立存在的产业有了共同的基点,变得紧密联系起来。[5]从此开产业融合研究之先河。Sai等认为,产业出现技术创新源于同一种技术范式跨行业的发展和扩散,因为技术的出现,导致产业技术基础扩大,进而导致产业融合[6]

对产业融合的经济学角度研究。日本学者植草益以产业融合的研究作为关注对象,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种现象,即原本无替代现象、无竞争关系的产品由于技术创新而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具有了竞争关系[7]。植草益在《产业组织理论》[8]一书讨论了产业融合的影响,另外,他在《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9]一文中,对具体行业的产业融合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产业融合不仅不受某一具体行业的限制,还不受地方区域的限制。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产业融合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逐渐出现并影响着一些新兴业态的出现,我国学者也关注到这一现象。1997年,于刃刚教授在《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中,指出产业融合现象出现在我国的三个产业之间[10]

表1-3 欧美的产业融合研究发展历史简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资料整理

与国际上的融合发展经验相一致的是,我国产业融合的研究早期集中在信息产业中,如吴颖[11]、罗奕[12]分别以信息化为研究背景来探讨产业融合的问题。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周振华[13]较早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产业融合的现象和本质;马健认为,产业融合是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下,主要是管制的放松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产业界限模糊甚至出现了重划产业界限。[14]厉无畏从产业互动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产业融合产生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发生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其间,主要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往往会融为一体,新的产业逐步形成[15]。这一概念试图涵盖所有的产业融合现象,得到了广泛认同。也有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审视产业融合,如系统自组织理论、朱瑞博(2003)的模块理论、创新角度等。

就产业融合的分类研究,因为研究视角的差异,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厉无畏提出了产业融合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源于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第二类是发生在不同的产业间的延伸融合,第三类则是发生在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16]。根据发生产业融合的领域进行划分,聂子龙和李浩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源于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第二类是发生在同一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第三类是发生在产业间的延伸融合,第四类是由不同产业融合的类型,其中,第四类被认为是全新产业取代传统产业。[17]胡汉辉和邢华没有进行技术和产业内外的区分,而是从发生的动态性将产业融合分为三大类,即渗透、重组、交叉[18]

不少学者试图寻找产业融合起因,在陈柳钦看来,产业融合源于四个方面,依次是技术创新、竞争合作压力、跨国公司大集团发展、政府放松管制[19];郑明高则从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研究了产业融合的动因,在他看来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20]于刃刚则从更加广泛的视野分析,认为产业融合是更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大部分人认为技术创新和政策放松以外,跨企业并购以及跨行业组建战略联盟等同样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21]

就产业融合的演进过程的研究而言,国内学者主要参考了国际上研究学者关于产业融合的基本过程,国际上现在对于产业融合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产业融合过程依次为技术融合、产品业务融合、市场融合,最后再到产业融合[22];而且,他们认为产业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其中一个显现出来的现象,除此以外,其他不好的现象还可能会发生,就像某些产业会因为融合的出现而退化、萎缩,甚至消失等。[23]目前来看,一些现代化的大生产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即是一种损害。总而言之,大部分关于产业融合的文献将融合的过程都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

产业融合发生在越来越广泛的行业及市场范围,胡永佳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产业融合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成本节约效应和企业公用资产的利用率提升[24]。于东华从社会角度、企业方面、政府角度三个角度研究产业融合带来的影响效果[25]。吴颖、刘志迎则在理论研究上增添新的产业融合研究角度,认为产业融合的贡献在于产生新的产业进而促进产业创新[26]

基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产业融合的研究,较多从技术层面出发。通过对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趋势研究,陈山枝认为:三个最先融合之处可能为终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控制层的融合[27]。于刃刚从产业融合趋势普遍意义进行了研究,肖敦科也认为,产业融合是和产业集聚、产业生态化并列的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是政府规制改革的趋势[28];还有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产业融合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