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3日,钱学森的儿子出生于波士顿。按照钱家宗族辈分“继承家学,永守箴规”,钱学森的儿子属于“永”字辈,取名钱永刚,希望儿子是一个刚强的男子汉。1949年初夏,钱学森从波士顿前往洛杉矶,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航空系教授。1950年初,女儿钱永真出生于洛杉矶。从此,钱学森与蒋英有了一子一女,家中充满笑声、歌声和琴声。
新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海外游子钱学森准备以探望病中老父的名义率全家回国探亲,从此“海归”,为祖国效力。然而,不期而遇的灾难,突然降临在这幸福的家庭。在美国议员麦卡锡的煽动下,美国反共浪潮铺天盖地。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1950年9月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包围了位于洛杉矶巴萨迪那的钱学森住宅,以“间谍”罪逮捕了他,并把他关进洛杉矶以南一个叫特米诺岛的联邦调查局的监狱里。经过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等友人多方努力,15天后,钱学森终于结束了监牢之灾。出狱之后钱学森被软禁了5年。由于中国政府的多次交涉,1955年8月5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通知钱学森,允许他离开美国。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从香港走过罗湖桥抵达深圳,祖国张开双臂热烈欢迎他们归来。
1955年10月12日,钱学森从美国归国到达上海。这是钱学森(右三)一家和父亲钱均夫(右二)、照料钱均夫的钱月华(右一)在上海家中合影
10月12日,钱学森一家乘火车从广州抵达上海。从1947年秋钱学森与新婚妻子蒋英告别父亲钱均夫离开上海,如今已经整整8年。钱学森和蒋英带着7岁的儿子钱永刚和5岁的女儿钱永真归来,74岁的钱均夫分外欣喜。尤其高兴的是,翌日——10月13日,正是钱永刚的生日,全家吃面,表示庆贺,在上海愚园路岐山村家中拍摄了团圆照。钱永刚和钱永真当时一口英语,讲起汉语来反而不利索。
为了便于钱学森回家看望,有关部门安排钱学森一家住在岐山村附近的宾馆。钱学森一家,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家与父亲团聚。回到宾馆之后,钱学森就接到电话,提醒道:“钱先生,请坐车,务请注意安全。”不言而喻,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严密保护。即便是这几分钟的路,也务必请钱学森乘坐为他提供的专车,以保障他的安全。
在上海,钱学森两度前往母校交通大学看望师友,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10月22日,钱学森来母校交通大学参观。钱学森在彭康校长、陈石英副校长陪同下参观了学生宿舍及实验室。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举行茶话会,欢迎钱学森归来。
10月25日,钱学森又应邀再度回母校交通大学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30余人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陈石英副校长主持。会上钱学森以亲身经历及回到祖国的感受,认为祖国科技发展有无限广阔的前途,还介绍了他近期正在从事的科研工作。
10月26日,钱学森一家乘坐火车前往北京,从此定居。不过,钱学森常常来上海,因为他领导的“两弹一星”的许多项目在上海研制。(www.xing528.com)
作为“实现卫星上天”的第一步,是“发射探空火箭”。钱学森指出,先放探空火箭和气象火箭,可以为研制运载火箭和放卫星积累经验。1959年5月4日,钱学森主持了“和平1号”探空火箭协作分工会议,就遥测系统、箭上仪器、结构设计、弹道测量、与靶场挂钩问题作了具体安排。紧接着,新成立的上海机电设计院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在总工程师王希季和副院长杨南生主持下,开始着手制造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上海南汇老港镇东进村被选中作为探空火箭的发射基地。
1960年2月19日,“T-7M”探空火箭竖立在东进村的简易发射场,准备发射。下午4点47分,“T-7M”火箭点火发射,一举成功!1960年4月18日,聂荣臻副总理在张劲夫、钱学森的陪同下,到上海视察“T-7M”探空火箭主发动机热试车。当时,上海郊区机场旁的一个过去侵华日军遗弃的废碉堡,被用作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台。聂荣臻元帅和钱学森冒雨站在这个碉堡外,通过观察窗观看发动机的点火和试车。钱学森当场发表讲话:“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差,我们在美国初期干的时候,也和这次差不多。中国人不必自卑。”
就在“T-7M”探空火箭发射成功3个多月后,1960年5月28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市新技术展览会,饶有兴趣地在保密馆里参观了“T-7M”火箭。毛泽东在听取了关于“T-7M”火箭的介绍之后,问道:“火箭能飞多高?”技术人员回答说:“能飞8公里。”毛泽东高兴地说:“8公里那也了不起。”他鼓励火箭研制人员说:“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毛泽东接着还说,“搞它个天翻地覆!”
1955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左一为钱学森,左二为殷宏章
正是由于有了“T-7M”火箭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在钱学森领导下,从此“搞它个天翻地覆”。为了纪念第一枚火箭在上海发射成功,1997年11月4日在上海南汇火箭发射原址建立了纪念碑。
上海是研制“两弹一星”的半壁江山。钱学森不断前来上海指导研制工作。1979年2月23日,我正是在上海延安饭店,第一次应约访问钱学森,从此与钱学森有了许多交往。也正是由于那些交往,促使我完成了长篇传记《钱学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