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避免锁定在碳密集型投资中
未来10年内,由于碳排放的继续增长意味着为了稳定全球气温需要更大幅度减排。荷兰环境评价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排放推迟10年达到高峰,那么每年所需要的最大减排率将翻倍,超过5%,相对于立即采取行动,将导致更高的成本,因为现存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需要在其经济生命周期前淘汰。为了避免被锁定在碳密集投资中,目前需要作出严肃的决定确保以经济最优的方式过渡到低碳未来。所谓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其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即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换句话说,锁定效应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对初始路径和规则选择的依赖性,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致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诸如电厂、交通之类高载能部门很容易发生锁定效应。因为一旦建成,其运行方式在较长的生命周期中难以改变。(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经济正好进入了一个高能源消耗、高能源强度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革命,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个所谓“锁定效应”问题。以电力部门为例,在今后25年,全球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约为22万亿美元,仅中国便需要37000亿美元。我国电力部门,对煤的依赖程度与扩建速度是众所周知的。据估计到2030年,将新增发电能力126万兆瓦。其中70%为燃煤电站[13]。我国在积极发展电力的过程中,如果未能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则这些电站50年后还会像现在这样较多地排放碳。用传统技术建设这些发电装置会立即增加排放量,同时也减少了将来转换到低碳能源的机会。即未来中国几十年排放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在最近几年内被锁定。为了给未来保持一个气候安全的世界,我们需要避免被锁定在高碳密集的选择中,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