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分析题命制重点)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一方面通过革命实践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接受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的理论问题,并开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酝酿和形成了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发动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顶点,在13个月的时间里,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同时,血的教训证明,没有强大的同盟军,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不能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2.发动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就关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党的一大结束不久,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在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和湖南衡山等地区逐步兴起。1921年9月,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衙前农民协会成立。1922年6月,澎湃在其家乡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并于次年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随后,陆丰、惠阳两县也成立了农会。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题命制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加紧压迫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2)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党应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
(3)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4)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阐释:民族主义对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最重要的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因而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二)大革命的兴起(一般了解)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群众运动的开展。为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标志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于1925年7月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单选、多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面临的敌人有三个: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援下,北伐出师不到十个月,就消灭了孙、吴两大军阀的主力部队,使革命区域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革命群众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发展起来,在工农运动的高潮中,汉口、九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其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www.xing528.com)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分析题命制重点)
(一)大革命失败及原因
1.大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的迅速发展和工农运动的高涨,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中国的权利,在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同时,又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分化革命阵线。随着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勾结的日益紧密,蒋介石镇压工农运动、打击共产党的活动也逐渐表面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惨遭失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这场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反革命力量不但比革命力量强大得多,而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拉进反革命阵营,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没有经验,对中国革命规律懂得不多,还没有能力独立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妥善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二,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党在大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极大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广泛深入地发动农民,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这是解决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无产积极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三,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而以建立一支人民军队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无产阶级要保持自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并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第四,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传播,产生了巨大革命影响。
其次,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所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不断高涨的工农运动,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最后,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壮大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它也促进了亚洲地区人民的觉醒,阻滞了国际帝国主义在东方扩张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