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一般了解)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和鼓动活动,并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1906年,湘赣边界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
1907—1908年,孙中山领导了华南六次起义,即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同时,光复会在皖浙发动了武装起义。
1910—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中,许多革命党人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一部分革命志士被捕后,英勇就义。起义失败后,广州人民不顾清政府迫害,收敛殉难烈士骨骸72具葬于黄花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
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封建专制的革命精神,在全国民众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国有”政策,并与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其实质是借“国有”名义取消粤汉、川汉铁路商办,通过接受借款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种卖国政策激起了湘、鄂、粤、川四省人民的反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保路运动在四川很快发展成为保路同志起义军,清政府从湖北调集军队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的局面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二)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单选、多选)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当晚,军民占领武昌全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11日晚和12日清晨,驻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各地响应、封建帝制覆灭
“武昌义旗天下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24个省区中超过半数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两面性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因此资产阶级具有革命要求。但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力量仍然很小,并且始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在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发动群众保卫胜利果实,致使政权落入旧势力手中,这为革命失败埋下了隐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一般了解)
1.成立过程(www.xing528.com)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2.政权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有立宪派、旧官僚的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着领导和主体地位,因此,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择题命制重点)
1.《临时约法》的性质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尽管它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但它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以后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临时约法》共分七章,其中“总纲”里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章里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以及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此外,《临时约法》还规定了五权分立的国家政体形式,以及责任制内阁。这些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
3.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不断对它施加压力。对外它企图用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对内它没有实行任何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反而对农民的自发斗争采取敌视的态度,这成为导致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反动政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
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