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单选、多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从思想上、精神上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鲜明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单选、多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从而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选择题命制重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因
首先,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是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再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
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它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理想是有层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原因(www.xing528.com)
第一,理想决定行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见证了这一点。历史和实践还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无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进入新时期,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
正是依靠时代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
2.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原因
首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其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国家、社会与本体的内在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