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选择题命制重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胡锦涛在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精确概括。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二、人民民主专政(选择题命制重点)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毛泽东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国家政权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1)性质一致。二者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作用、职能一致。二者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一致。二者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四)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具有中国特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党派关系具有中国特色。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3)概念表述上具有中国特色。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加全面、更加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江泽民指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对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对敌对分子颠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图谋、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分裂活动、对暴力恐怖活动、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对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等,依法坚决予以防范和打击,用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析题命制重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虽然人民内部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权力。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又要追赶发达国家,需要集中和效率,因此,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有利于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发展: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分析题命制重点)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成历史(www.xing528.com)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1948年,在解放战争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得到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在内的11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参与国家事务、促进民主发展的重要活动场所。
(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但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四)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五)基本经验
经过60多年的实践,人民政协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为我们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
第二,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第三,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第四,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永葆人民政协生机活力。
(六)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七)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最后受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八)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择题命制重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伟大创举。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二)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客观条件
(1)历史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体会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3)现实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还包括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选择题命制重点)
(一)基层民主
我国的基层民主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层民主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人民在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建立。主要形式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即在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实现城市居民对居住地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在我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