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5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探

2015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探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这一时期,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探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选择题命题重点)

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强调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此后,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经济建设上去。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上的偏差

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由于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共产党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仍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永远不称霸等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这一时期,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少奇指出,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必须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周恩来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这些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