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单选、多选)
土地改革后,获得土地的农民有两种积极性,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如果任其自发地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党1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了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这样就在土地改革后,逐步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农业合作化必须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毛泽东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分析土改后中农在生产中的地位、生活状况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党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就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保证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过渡的办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三个阶段。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单选、多选)
党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相同。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
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引导,稳步前进”为方针,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步骤方法上,采取从供销合作入手,再组织生产合作,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地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择题命题重点)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和平赎买的理论依据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就提出但未实现的设想。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关于赎买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和政策,胜利地完成了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使“和平”赎买的设想变为现实。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第三,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www.xing528.com)
第一,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在民主革命阶段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也有两面性,“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加之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而不是通过没收的办法,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国家资本主义在形式上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其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其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实施步骤
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资方红利大致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这就使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资本家的剥削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同年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是使他们从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造的方法主要以企业为基地,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量才使用,适当照顾”为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绝大部分资本家都愿意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并使资本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达到了既消灭剥削阶级,又实现了团结、教育、改造这个阶级的目的。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选择题命题重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实践证明,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大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农民亲身体会到组织起来力量大,可以增加生产,有利于克服困难,抵抗灾害,防止出现两极分化,从而逐步地提高农民的觉悟,逐步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的由于富农反抗,一些农民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实践证明,这种办法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状况。手工业改造中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创造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这一方法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党和政府坚持和平的方法和自愿的原则,并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可以使占农村人口多数的、在生产条件方面还有各种困难的贫农和下中农得到利益,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合作化是拥护的或者是比较拥护的。对待民族资本家,党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斗争地主的办法,而且继续支付定息,安排工作,因此总体上也可以使他们接受改造。党和政府除了通过经济赎买的办法团结资本家外,还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使他们自愿接受和平改造。
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以致在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局势而论,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做出的伟大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