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一般了解)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如何实现这个最高任务,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具体道路也就不同。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首先以城市为工作重心,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7年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践上开创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且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论证了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928年11月,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l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依据(选择题命题重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依据
首先,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其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战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仅不能是和平的,而且必须是武装的,革命根据地问题也就发生了。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敌强我弱的情况在城市尤为突出,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因而革命势力可以在农村独立而长期的存在。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二,中国经过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还在,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
3.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无法开展土地革命,就不能建立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农民问题、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主要途径。没有土地革命,农民发动不起来,武装斗争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
(3)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因此,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夺取革命胜利。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一般了解)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选择题命题重点)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三个法宝之间的关系,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一)统一战线(www.xing528.com)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在不同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民族压迫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的。
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
3.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4.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第二,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派别,由于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第三,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二)武装斗争
斯大林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因为中国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凶残,他们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既无议会可以利用,又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只能使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认真地组织革命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而斗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但是,其他斗争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三)党的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上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因此,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位一体,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一般了解)
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成果,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伟大的意义。
这一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1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