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15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15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15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历史规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都要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然而,究竟是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历史创造者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1.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1)英雄史观的含义和特点(单选、多选)

英雄史观是指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作出唯心主义回答的理论观点。英雄史观的基本特点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夸大英雄人物及其意志的作用。

(2)英雄史观的深刻根源(一般了解)

①认识根源:社会历史的特点是表象易见而本质深藏。人们的认识易停留于历史表面,夸大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置于视野之外。②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少数人垄断精神文化政治生活,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得不到社会承认。③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思想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使英雄史观这种阶级偏见得到巩固。

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一般了解)

群众史观是指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作出历史唯物主义回答的理论观点。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是通过劳动者的活动来实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通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列宁指出,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要解释社会历史和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必须对“人”进行深入具体的考察。

1.作为唯物史观科学概念的“人”

(1)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一般了解)

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概念,“人”既不是脱离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个体(旧唯物主义的理解),也不是凌驾于自然、社会及其客观规律之上的思辨的大脑(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解),而是现实的人。

(2)唯物史观关于“现实的人”的范畴(选择题命制重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科学概念的现实的人有以下特征:①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②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③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④具有能动性

2.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科学(一般了解)

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从而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三)人的本质

人为什么是人?人之所以成为人?这就是人的本质这个概念要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第二个层次,是要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

1.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一般了解)

人是由高级动物演化而来的,人既有与动物相同的自然属性,又有与动物根本不同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本能。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劳动、交往、意识等特征,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前提。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意识、交往能力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于劳动,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从根本上说,劳动是人区分于动物的本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分析题命制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人所承担的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社会地位。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是地主还是农民,是资本家还是工人等,并不是由他的“天赋”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所承担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因而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就不同。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中的人,所承担的社会关系有共同性,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同时由于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彼此之间又有不同。

(2)经济关系支配多方面社会关系

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还有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其中,经济关系起着支配作用。在探讨现实的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3)人的本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从奴隶主、地主到资本家,从奴隶、农民到无产阶级,人及其意识,包括人的主体性都处在变化之中,决定这种变化的力量,不是人的肉体组织,而是社会关系及其变化。

(4)抽象的人性论对人的本质的错误归结

抽象的人性论离开社会关系来认识人的本质,否认人的本质是社会的、具体的和历史的,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或生理属性,否认人的阶级性,认为人具有超社会、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本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理解性重点)

(1)人的价值的内涵

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是以人本身及其活动作为价值客体的一种价值关系,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对于自身、他人或社会的有用性。人作用价值客体的这种有用性是以人的劳动创造活动为内在根据的。与任何物的价值相区别,人的价值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

(2)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①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当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占有价值的时候,人是价值主体,人的价值的这一方面称为个人价值。②人的价值又具有工具性:当人作为价值客体去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时,人的价值的这一方面称为社会价值。

(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关系

①个人和社会、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不是直接同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反映着人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矛盾。②但二者在本质上又是统一的。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在社会中才能实现。③个人的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社会进步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条件。

(四)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理解性重点)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并借此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科学论断,而将此等同于“人人创造历史”则是简单化的理解误区。

要在深入考察个体与历史、群体与历史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分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才能科学界定历史创造者。

1.立足于历史整体把握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离不开个体的活动,但又并非个体活动的简单堆砌。社会历史中有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的目的和愿望的个人,每一个人都通过自己的人生谱写了自身个体的历史,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主体以群体形式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活动在本质上不是个体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个体其实不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对历史创造者的考察不是着眼于个体活动的历史,而是把个体的活动纳入作为历史的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从而使个体通过整体的历史发展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2.从社会历史必然性说明历史创造者

对历史创造者的考察不能脱离历史必然性。恩格斯指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在社会历史的纵横交错的合力中,人们的活动所体现的力量是不同的,既存在着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存在着违反社会发展必然性,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只有那些代表前一种力量,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3.从全人类的层次上考察历史创造者

唯物史观所考察的“历史”不是个体经验的历史,而是人类总体的历史。历史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群体、人类,与此相对应,人与历史的关系也具有个体与历史、群体与历史、人类与历史这三层关系。唯物史观正是在全人类的历史这个层次上,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以此同超人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神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而且,唯物史观并没有停留在一般地承认“人”创造历史上,而是深入把握了个人与群体特别是个人与阶级的关系,由此,从个人与人民利益的联系中考察了历史的创造者。

根据唯物史观确定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原则,历史创造者包括三种类型的人:一是直接间接为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二是参与推动历史前进的活动,或多或少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三是在思想和行动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人。凡此都属于历史创造者,否则,就只是历史参与者。

(五)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范畴(多选)

人民群众是指在历史进程中以群体力量发挥作用,未在历史上以个人姓名形式留下印记的人们。作为社会历史的范畴,人民群众的内容是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将来无阶级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概念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

(1)人民群众范畴首先有量的规定性,是指多数人构成的人群。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范畴的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起进步作用的阶级和社会阶层的人们。(www.xing528.com)

(3)人民群众不是一个阶级的概念,但其具体内容受社会阶级关系历史变化的制约。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包括被剥削的劳动阶级,也包括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某些剥削阶级。

(4)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劳动群众既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又是全体居民中的大多数,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这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选择题命制重点)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总之,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因而是历史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人类历史进步的量变累积过程是在人民群众默默无闻的劳动中完成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来源。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作用得到突出表现。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过程相一致。⑥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⑦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3)人民群众作用的制约因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的活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制约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因素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六)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将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单选、多选)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包括四方面内容: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进步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活动的根本出发点。③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统一的。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当群众的小学生。

(2)将群众观点运用于实际工作就形成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即认识方法,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路线,即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一般了解)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如果脱离群众,不能依靠群众及时解决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在动荡的局势中失去政权。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社会建设发展的成就成果由人民共享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代表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个人与社会历史(一般了解)

1.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也是由世世代代无数个人的活动所造就的。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的历史作用。

(1)唯物史观所说的个人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在个性、能力、社会地位和作用上互有差别的个体。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们成为一个个体,形成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2)唯物史观科学地说明,所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且社会历史本身也正是“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

2.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尽管表面上看不到每个人的印记,但每个人事实上都发挥了作用。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和历史的结果。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一般了解)

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是无数普通个人和众多历史人物的活动的总和。

(1)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的大量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构成了历史合力,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2)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留下了个人的名字和印记,同普通个人相比,历史人物的作用具有不易被别人代替的特殊性质。

(3)杰出人物是指在历史人物中,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人物。

2.杰出人物的特殊作用(单选、多选)

(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2)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3)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历史人物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始终发挥作用,甚至对历史事件有决定性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基本趋势。(5)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

3.个人历史作用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单选、多选)

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的出现和社会作用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属于物质性的、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对于杰出人物的产生及社会作用而言,就体现为必然性。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

(2)具体的杰出人物具有偶然性

杰出人物的出现和作用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机遇、智慧、性格因素。每一时代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但杰出人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偶然性。恩格斯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及人民群众意愿。只有顺应历史要求和人民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会走向反面。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一般了解)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历史人物都属于他的历史时代,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尤其不能脱离他所从属的阶级关系。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从人物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是历史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要尊重历史事实,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考察。历史人物必定会带有历史本身的局限性,判断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要根据他们对人类历史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要如实地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历史条件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既不能把历史人物理想化、现代化,也不能把历史人物妖魔化。

2.从人物特定的阶级关系出发是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要考察阶级关系,根据当时的阶级状况,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进行具体的考察。历史人物必定会带有所属阶级的局限性,判断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要根据他所属的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他是否成为代表人物。阶级分析法是历史分析法的题中之意,历史人物从来不会孤立于阶级之外。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精辟分析了为什么有时平庸可笑的人物竟能扮演英雄角色,为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经典范例。

(四)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选择题命制重点)

1.实事求是地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无产阶级领袖代表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产阶级领袖是人而不是神,必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他们的功绩和失误,应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群众、阶级、政党必须有自己的领袖。而领袖必须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服从党的组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需要尊敬领袖,发挥领袖的作用。但不能搞个人崇拜、夸大个人作用。

“资本主义论”板块考点群逻辑结构图

(第五、六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