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备考提示
本章是“历史唯物论”,介乎于命题重点与非重点章之间,每年注定有题,从不放空,但又题量不大,分值较低。从内容上,属于既有理论分量,又有现实热度的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从形式上,包含大量的选择题命题点,也有少数几个分析题的重要考点,但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自2003年至今,选择题考过20余次,其中比较重要的考点,“社会存在”考过5次,“社会意识及文化”考过5次(1次为辨析题),“生产力”考过3次,“生产关系”考过3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考过3次,“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的历史选择”考过3次,“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考过2次,“人的本质”考过3次(1次为分析题)。由于历史唯物论已很少命制分析题,因而分值低,容易被忽视。而其原理又较有深度,复习中很易“夹生”。考生应乘着复习辩证法、认识论的攻坚克难之势,一鼓作气,复习到位。
考纲线索
本章的章节框架与其内在的考点群的逻辑线索是一致的,因此,无须另立“考点群逻辑结构图”,可直接梳理概括,并从应试复习的角度,用一连串数字式的归纳将本章内容简要而明确地表达出来,即,一个关系,两大规律,三对性质;五大动力;两类人物。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所把握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的结构。其逻辑线索可归纳为,一个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两大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三对性质——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所把握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动力体系。其逻辑线索可归纳为五大动力,即一个根本动力、一个直接动力、三个重要动力。具体地说,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以及科学技术三者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所把握的内容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其逻辑线索可归纳为,两类人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www.xing528.com)
核心考点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科技革命,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科技的社会作用,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选择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直击2015
本章是必考内容,因考点多,难点也多,命题的自由度很大。若考重点,题就难;题若不难,就较偏。因此,考生要有针对性地全面复习,重点是第一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还有第三节中“人的本质”的有关问题。这些考点都有理论深度,尽管其中有些若明若暗地也可能答对,但不能一开始就不求甚解。如“社会存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再如“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二重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些重点内容,需要在建立理论框架、梳理逻辑线索的基础上达到正确理解,以稳操胜券。
章节框架
考点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