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说中幽默的妙用
说话是一门艺术,即兴说话更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古今中外,很多卓越的语言大师往往是胸藏百汇,舌吐风雷,振臂高呼,应者云集,挽狂澜于既倒,助巨浪而前行,他们的即兴演说往往具有神奇的感染力、鼓动性和说服力。
战国时的苏秦依仗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大破曹兵;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面对国力衰微,大声疾呼,唤起民众投身革命;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多次在谈判桌上,以他那闻名世界的铁嘴挫败敌手,捍卫祖国尊严……无数事实表明,即兴演说能发挥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巨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开放的政治形势下和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趋势下,信息量增大,信息传播加快,口语交际的机会增多,即兴表达的场合也拓宽了。理论家崇论宏议,情动四海;军事家理薄中天,言之凿凿;外交家侃侃而谈,不容置喙。此外,企业家的谈判,营业员的推销,学者的交流都要有非凡的即兴演说的技巧。正因为如此,即兴演说作为一种宣传真理的好工具、获取信息的好途径、扩大联系的好机会、求知学习的好渠道、锻炼口才的好方法,而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重视。我们曾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置身讲坛,英姿焕发,即兴而说,他们或大声疾呼,力陈改革良策;或纵横.谈,议论美好前程;或热血沸腾,讴歌伟大祖国;或慷慨陈词,痛斥不正之风;或精细剖析,阐明人生哲理……声情并茂,鞭辟入里,令人难忘。
即兴演说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使用在演讲、辩论、谈判、推销、报告、会议、主持、讨论、教学等方面,也使用在商场、旅馆、酒店、交通、医疗、邮电、银行等场所,可以说无处不要即兴演说,无时不要即兴演说。但事实上,我们听到的许多即兴之言,都是经过计划和准备的结果。正如幽默一样,它也并非是表面上看来那样全凭一时偶发的灵感。
英国首相狄斯雷利有一次演讲得十分成功,有个年轻人向他祝贺说:“您刚才那篇即兴演说真是太棒啦!”
狄斯雷利回答道:“年轻人,这篇即兴演说稿我准备了20年。”
20年未免夸张,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如果你要发表一个成功的演说,要想和听众打成一片,就要花时间去收集一些笑语、故事、趣闻或妙语。这些幽默的小东西会使你进入他们的思想和兴趣之中。
收集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持之以恒,并养成这种有趣味的习惯,那么在谈吐中,切题的思想、妙语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大脑中跳跃出来。这时你就能够表现自发的机智,在任何场合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了。
任何伟大的即兴演说家,都是通过这种努力获得成功的。他们一旦上了台,就会妙语连珠,使听众如痴如醉。
英国南部,有一位声名遐远的演说家,他最使人折服的是能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发表即兴演说。有一次,他在竞选州长活动中发表演说,有一位听众故意发问责难他,最后大叫起来:“啊,你这个混蛋!”
这位演说家回答说:“这位先生,你小心一点!你正在骂我最喜爱的人。”
这样的即兴妙言是幽默感丰富的标志。
在诺特丹大学,女讲师玛丽也即兴应付了一个相类似的困难。她班上有一个十分难对付的学生,有一次,在她讲课的时候,这个学生公然喊道:“哈,你怎么啦?你的结婚戒指戴错了指头!”(www.xing528.com)
“哦,”她回答说,“因为我嫁错人了。”
我们再来看看宾州的乔治·贝利是怎么做的。贝利是记忆专家,他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来与听众打成一片。他经常在会议或演说开始之前,向来宾们一一问候致意,请教他们的尊姓大名。随后,在会议或演说结束后,他再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如果他记错了,就付5美元给那个他忘了名字的来宾,但他通常不会发生错误。人们对他的记忆力又困惑又佩服。不过,有一次他终于遇到了麻烦。坐在会议厅前排的一个家伙,不等他解释完培养记忆力的问题,就站起来大声说:“贝利先生,你怎么会记住那么多的名字?”贝利说:“先生,我可以用3个字来回答你的问题——用、大、脑!”
那个听众连个噎也没有打,立刻回了一句:“那是我的想法,而你用的是什么呢?”
贝利差点被问倒了。如果他真的再也没法应付,像一只木鸡呆站在台上,那么,他这个记忆专家就要贻笑大方了。
贝利毕竟是贝利,他几乎毫不停顿地回答说:“我说的大脑是指脚后跟,明白吗?脚、后、跟。”
听众们笑得人仰马翻。
后来贝利对一个朋友说:“幸亏我及时想起了一则小幽默,那则小幽默帮了我的大忙。”
贝利所说的那则小幽默,就是下面的这个故事:
母亲对儿子说:“你的脑子呢,做功课为什么不用脑子?”
儿子说:“你没看见我正在搔脚后跟吗?”
母亲说:“想问题是用大脑,又不是用脚后跟!”
贝利记住了“脚后跟”与大脑的幽默,他在恰当的时机运用了它,依靠它来应付自己的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