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拒绝登帝位,因利害权衡

曹操拒绝登帝位,因利害权衡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孙权与曹操达成协议后,偷袭江陵,成功地攻杀了蜀将关羽。蜀军损兵折将,解除了对樊城和襄阳的包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进一步扩大地盘,暂不想同曹操作对。他派出校尉梁寓向曹操进贡礼物,并派人送去信件,表示愿向曹操俯首称臣。

曹操拒绝登帝位,因利害权衡

【原典】

公元219 7 月,蜀将关羽领兵进攻曹操军队,利用水淹战术打得曹军大败,曹操的将领于禁、庞德等人被俘获,樊城、襄阳被蜀军包围。这次战役使蜀军声威大振。

曹操被蜀军的势头吓住了,本来打算将都城迁往邺城,以躲避蜀军锋芒。

这时,司马懿和蒋济向曹操建议,利用孙权刘备争夺荆州的矛盾,以分割让出江南的地盘为代价,拉拢孙权。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

孙权与曹操达成协议后,偷袭江陵,成功地攻杀了蜀将关羽。蜀军损兵折将,解除了对樊城和襄阳的包围。

这年冬天,为了嘉奖孙权配合解围的功绩,曹操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任荆州牧,并封他为南昌侯。

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进一步扩大地盘,暂不想同曹操作对。

他派出校尉梁寓向曹操进贡礼物,并派人送去信件,表示愿向曹操俯首称臣。

曹操读完来信,心里明白孙权不会这么顺从,而是别有用心,他把信给左右看了,并说:“孙权这家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

侍中陈群等人说:“蜀汉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殿下功高德重,人心所向,孙权在远方称臣,这是天随人愿。殿下应该登基称帝,不能再犹豫了。”

曹操听了以后回答说,“如果有天命在,我就成了周文王曹操音周文王灭商未成功自比,感叹自己未能统一中国。他也明白,倘若接受孙权称臣,就暴露了称帝的野心。在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吞并孙权和刘备的时候妄自称帝,就断了自己的退路;到时候称帝不成,又会失去号令天下的威信,所以发出了“在火炉上烧烤”的感慨,拒绝称帝。

【新说】(www.xing528.com)

所谓“虑杂利害”,是说同时考虑到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这种考虑,往往是在采取行动之前进行;想明白了,在心理上和物质上作好准备,接着付诸行动。

只考虑到一个方面,要么是准备不足,要么是出现意外,导致行动失败。

有经验的谋略家和领导者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们的思维习惯总会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作出种种假设来预测后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周密准备,谨慎行事。

曹操正是这么做的。他之所以拒绝孙权称臣,是凭着对孙权及整个局势的了解,对称帝的利和弊作了充分考虑后,才作出的决定。别以为曹操不想称帝。恰恰相反,称帝,一统天下,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只不过时机和条件暂不成熟,他才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一种比较好的考虑习惯是,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后果推到极端去设想,有利的最好结果如何,不利的最坏结果如何,推到了极端,心理准备才会充分,才会有回旋余地,出现了情况才不会觉得意外。

此外,有利和不利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此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哪些环节、因素上要把握住,转化的关键在哪里,都得仔细斟酌。

考虑周到、准备充分,为的是掌握主动。掌握了主动,无论是进还是退,都会应付自如。

【典源】

虑杂利害:语出《孙子·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曹操拒绝登帝位:事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