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汉初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诛灭,但毕竟是一位盖世英豪。
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豪,早年却忍受了不少奇耻大辱。
韩信本是淮阴人,出身贫寒。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吏,又不会从事生产或做生意赚钱、所以,常常到熟人家里去混饭吃,这些人家都不喜欢他。
他曾经多次投靠在邻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很早就起床把饭做来吃了,等韩信到吃饭的时间去时,已没有饭了。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再也不去亭长家。
韩信到淮阴城的河边去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有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到了吃饭时间还坐在河边,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知道他没有饭吃.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此后一连数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向老大娘道谢说:
“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
老大娘却生气地说:
“谁希罕你的报答呢?一个堂堂男儿汉却养不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当时,淮阴城有个年轻屠户很看不起韩信,他轻蔑地对韩信说:
“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户又当众侮辱他说:
“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把那年轻屠户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也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
后来,项梁率兵起义,韩信拔剑从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兵败后,韩信又跟随项羽的部队,也只做到郎中官。他多次向项羽献成都没有得到采纳。当汉王刘邦率兵进入蜀地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奔了汉军。开始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终于得到萧何的赏识,被萧何全力保举给刘邦做了大将。从此一举成名,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垓下会战彻底打败了项羽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达封地,找到当年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赏给黄金一千两作为报答。又找到那位亭长,只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最后,他召来那位曾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屠户,不但不杀他,反而还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并对将领们说:
“他是一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时,我难道真的不敢杀他吗?不是的。
但我杀了他就不能成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我忍辱而达到了现在的境地。我真该谢谢他啊,他磨练了我的意志!”(www.xing528.com)
【新说】
能屈能伸,即在不得志时能承受屈辱,克制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
韩信就正是这佯一个写照,所以,称得上是一位大丈夫。
一般说来,能屈能伸不像是智谋,而更体现出一种器度,一种素质。但从韩信的自白来看,从孔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来看,能屈能伸也仍然是一种智谋,一种投资痛苦,回收时间较长的智谋,甚至还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智谋。
这种智谋的功夫在一个“忍”字。
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
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
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只有忍才能屈,只有屈才能伸。正如韩信自己所说,没有当年忍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齐王楚王?哪有后来的淮阴侯?
同样的,勾践没有当年忍会稽之辱,忍入吴之辱,哪有后来的卧薪尝胆,兴越灭吴呢?
所以,《周易·系辞》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尺蠖的屈退是求得伸进;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自身。
这就是能屈能伸的道理所在。
【典源】
能屈能伸:语出《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文)种善图始,(范)
蠡能虑终,越承二贤,邦以安宁。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