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夺得帝位,任用赵普为枢密直学士,凡国家大事都与他商量。当时,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是在“陈桥兵变”中拥立赵匡胤称帝的人,在军队中有很大的势力。
赵匡胤曾经问赵普说:
“唐末以来,几十年换了若干姓皇帝,天下不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卿又有何良策呢?”
赵普回答说:
“天下不安的原因是将权重而君权轻。欲长治久安,就要夺其权,收其兵,控其钱谷..”
心有灵犀一点通。赵普的话未说完,赵匡胤便止住了他。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赵匡胤准备了丰盛的筵席,特邀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宴饮,酒至半酣,赵匡胤突然感叹说:
“我不是靠着诸位的力量就没有今天,但是,做皇帝也难啊!反倒不如做个节度使快活。自从当了皇帝,我没有哪一个晚上睡安稳过!”
石守信等人听了急忙追问是为什么。赵匡胤回答说:
“你们想想看,皇帝的位置谁不想要呢?我时时刻刻担心着有人夺取帝位,能睡得安稳吗?”
石守信等人连忙说:
“皇上怎么这样说呢?现在天下已定,谁敢图谋不轨,自取灭亡呢?”
赵匡胤冷冷一笑说:
“你们几位当然不会。但是,假如你们的部属硬要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逼你们造反,就像你们当初对我那样,那恐怕就由不得你们了罢!”
石守信等人慌忙起身叩头,说:
“臣等愚昧,不曾想到这么远,还望皇上看在多年追随的情份上,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www.xing528.com)
赵匡胤满心欢喜,嘴上却只是缓一缓气说:
“唉,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乐。我是没有办法的了,生就一世受苦的命,可你们还来得及。你们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何不放下兵权,选择藩镇大邑去多置田产,安享富贵。这样既可以使子孙后代无贫乏之忧,又可以使君臣之间无猜忌之疑,上下相安,那该有多好啊!”
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心头都明白了是为什么,不管乐意不乐意,都只好下跪谢恩说:
“皇上关心臣等到这个程度,真是生死骨肉之情啊!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当朝请病假请求免去军职。赵匡胤一一批准,个个给予重金赏赐。于是,封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一律出守外地。当时,地方的军权都归各州统辖,节度使不过是无权的虚衔罢了。
【新说】
作为“唐宗宋祖”的宋祖,赵匡胤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奸雄!
当年“陈桥兵变”时他就作了一系列的导演,摆出一副百般不情愿,而被黄袍硬加身的姿态,不得已而做了皇帝。现在他要过桥抽板,却又不想学汉高祖那样“免死狗烹”,落下个残害忠良的恶名。于是便导演了这一出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滑稽戏。
这戏对他来说当然是喜剧,但对其他几位主人公来说,却显然是场悲剧,只不过没有出现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那样的毁灭性结局罢了。
但也许正因为如此,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在历史上没有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那样显赫的名声。
回过头来说到过桥抽板,即过了桥就把桥板抽掉,这意思不言而喻。与兔死狗烹、过河拆桥完全是同一手段。但它以礼夺兵权的方式来进行,就毕竟比兔死狗烹和过河拆桥来得平和了,是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解除功臣的大权,或者说,是文斗而不是武斗。酒席之间,觥筹交错,即收权于一人之手;防微杜渐,消除隐患,可谓先发制人。
所以,从权谋的角度来说,礼夺兵权的确更胜兔死狗烹或过河拆桥一筹。
这也就是宋祖的高明之处。虽然同是翻脸不认的手段,目的一样。但修史书者却笔下留情,使其成为一代英主。
【典源】
过桥抽板:语出《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这还不容易,你不认识,我可都认识。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赵匡胤礼夺兵权:事见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