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鹎
英文名:Lightvented Bulbul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等。
科属:雀形目、鹎科、鹎属。
分布: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日本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等地。
身体特征 体长16~22厘米,体重26~43克。额与头顶黑色,嘴黑色,两眼上方直至枕羽都为白色,老鸟的枕羽更为洁白,眼先、颏、喉和后脑勺均为白色,颊、耳羽和后颈为暗褐色,胸部有淡灰褐色宽斑带,胸以下为白色,腹部杂有黄绿色纵纹,背部为黄绿色,翅膀和尾羽暗褐色。下体为白色,虹膜褐色,脚黑色。幼鸟则是头为灰褐色,背部呈橄榄褐色,胸部为浅灰褐色,腹部及其尾下覆羽均灰白色,容易与成鸟区分。
雄性白头鹎鸣声嘹亮动听,人们饲养白头鹎也多是为听其悦耳的鸣声,所以也多选择雄鸟饲养。但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很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则稍显发污等特征加以鉴别。
生活习性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一种鸟,活动范围广,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的林地、庭园、灌丛中,也可见于针叶林中。白头鹎性情活泼,不甚畏人,它们多成群活动,秋冬季节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夏季则3~5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有昆虫飞过时就会飞向空中去捕捉它们,然后再回到栖居的树上,大声鸣叫。其鸣声嘹亮动听,音韵多变。
白头鹎会选择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是油茶树上以及各种灌木丛中,在距地2~3米的地方筑巢,也有在距地高度6~6.5米的高大乔木上筑巢的。白头鹎的巢呈深杯状,一般由草茎、杂叶、芦苇、草穗以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材料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它们在3~8月间进行繁殖,至少能产2次卵,每次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淡红色,并带有深红、淡紫等颜色的斑点,孵化期大约为半个月。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白头鹎喜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饲养白头鹎用的鸟笼最好是亮底的。笼中要设有宽大的浅水盆和食盆,在笼的两头设栖架,以增加其运动量。下边还要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鸟笼的清刷。一般选画眉笼饲养,也可以用大笼饲养。可自制竹笼,圆形(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厘米×26厘米×30厘米)的都可以,在北方也可用点颏笼饲养。
食物种类(www.xing528.com)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而且食性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瓢虫、步行虫、象鼻虫。植物性食物大部分为双子叶植物,如樟、苦楝、蓝靛、酸枣以及十字花科的芸薹、甘蓝等的叶、种子还有果实。当然它们也会吃一些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桃、乌桕、葡萄等。
白头鹎在人工饲养时,宜按软食鸟对待,主要喂粉料、水果和少量昆虫。饲料主要以炒蛋米为主,窝头、馒头类食品也是它们喜欢的,辅以肉浆、玉米粉,再加上少量皮虫、面包虫。青绿饲料方面,可以喂以卷心菜、苹果、葡萄等。或者每天用20%的黄豆面、50%的玉米面、10%的鱼粉或是蚕蛹粉、20%的熟蛋黄配成混合饲料喂养,再补充菜叶、瓜果、面包虫等。但是注意,如果喂鸡蛋小米或是鸡蛋大米,往往会使白头鹎因为消化不良而出现身体消瘦、换羽困难等问题,它们甚至还会自啄羽毛,失去观赏价值。
鸟友提醒
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地区饲养时,冬季一定要停止外出遛鸟,并将其移入室内,还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温最低不能低于零下5℃,在16℃以上为宜。
饲养方法 鹎科鸟类中,我国能见到的有19种。除红耳鹎、白头鹎外,还有红臀鹎、黄臀鹎、红鹦嘴鹎等。白头鹎鸣声嘹亮动听,常被养鸟爱好者作为笼鸟饲养。它们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与红耳鹎基本相同。总的来说,鹎科鸟多为南方笼养,在北方饲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且这种鸟的寿命还比较短,并且很难进行人工繁殖。 因为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子小,不易驯熟,所以人们通常会去掏那些刚长羽芽的雏鸟和那些即将离巢的幼鸟来饲养。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饲养起来并不困难。饲养白头鹎,可以把粉料作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以后喂食,或者喂玉米面、绿豆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按5∶2∶2∶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粉料,还得经常补充一些水果、蚕蛹和昆虫幼虫等。
白头鹎属软食鸟,在人工饲养下,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都要清刷水罐并更换新鲜饮水。喂的水果如果吃不完,就应该当天取出。白头鹎喜欢水浴,一般夏季要每天一次,春季和初秋隔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由于这种鸟的粪便稀软,冬季每周要洗刷一次鸟笼。夏季洗刷鸟笼,每周不能少于2~3次。
病害防治
感冒(见本书第187页)。
鸟肠炎(见本书第1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