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刮痧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面积地刮拭肌体外,还需要对相应的穴位、经脉以及全息区进行刺激,方能提高刮痧对人体的健康疗效。这部分就介绍刮痧常用的取穴与取位方法。
刮痧常用穴位
穴位在刮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医疗刮痧更是需要穴位的配合,才能达到治病祛疾的效果。下面就介绍本书所涉及的穴位及其取位。
1.头面颈部
百会穴
【位置】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疾、子宫脱垂、腹泻。
【穴位配伍】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穴、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百会穴、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百会穴、肾俞穴治炎症。
四神聪穴
【位置】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性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
【穴位配伍】配发际穴、虎口穴、太阳穴治头痛;配鼻交穴、印堂穴、虎口穴、当阳穴、发际穴治眩晕。
上星穴
【位置】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溢泪症、面赤肿、鼻出血、小儿惊风、热病。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印堂穴、素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神庭穴
【位置】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溢泪症、夜盲症、鼻出血。
【穴位配伍】配行间穴治溢泪症;配百会穴治中风不语;配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痫呕沫;配水沟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头临泣穴
【位置】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溢泪症、白内障、鼻塞、耳聋、热病。
【穴位配伍】配阳谷穴、腕骨穴、申脉穴治风眩;配大椎穴、腰奇穴、水沟穴、十宣穴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穴、间使穴、胆俞穴、肝俞穴治疟疾。
头维穴
【位置】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溢泪症。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曲鬓穴
【位置】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下关穴、合谷穴、太冲穴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悬厘穴
【位置】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穴位配伍】配鸠尾穴治热病偏头痛引起的目外眦;配束骨穴治癫痫。
悬颅穴
【位置】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穴位配伍】配颔厌穴治偏头痛;配曲池穴、合谷穴治热病头痛。
颅息穴
【位置】头部,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廓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穴位配伍】配天冲穴、脑空穴、风池穴、太阳穴治偏头痛、头风病。
颔厌穴
【位置】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牙痛、耳鸣、惊痫。
【穴位配伍】配悬颅穴治偏头痛;悬颅穴、悬厘穴,配外关穴、风池穴治眩晕。
率谷穴
【位置】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太冲穴、合谷穴治眩晕、耳鸣;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治流行性腮腺炎。
角孙穴
【位置】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穴位配伍】配足临泣穴治眩晕。
和穴
【位置】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头重痛、耳鸣、颔肿、口渴。
【穴位配伍】配养老穴、完骨穴治耳聋。
头窍阴穴
【位置】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穴位配伍】配支沟穴、太冲穴、风池穴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阳白穴
【位置】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攒竹穴
【位置】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迎风流泪、目赤、目肿痛、口眼斜、视物不清、眼睛疲劳、眼皮跳而不止、假性近视。
【穴位配伍】配阳白穴治口眼斜、眼睑下垂。
巨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斜、眼睑下垂、鼻出血、齿痛、唇颊肿。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
球后穴
【位置】面部,当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视神经萎缩、早期白内障、近视。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太冲穴治青光眼;配睛明穴、风池穴、养老穴、光明穴治视神经炎;配翳明穴、睛明穴治视神经萎缩。
太阳穴
【位置】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眼睛疲劳、牙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
【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合谷穴治感冒头痛;配百会穴、神庭穴治眩晕虚证;配合谷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头维穴、攒竹穴治迎风流泪;配小骨空穴、合谷穴、攒竹穴、二间穴、睛明穴、行间穴、光明穴治针眼;配翳风穴治牙痛;配地仓穴、颊车穴、人中穴、承浆穴、合谷穴治口眼斜。
鱼腰穴
【位置】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正头痛、口眼斜。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近视;配风府穴、风池穴、攒竹穴、丝竹空穴、瞳子穴、承泣穴、睛明穴、合谷穴、太冲穴治天行赤眼;配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头维穴、攒竹穴、丝竹空穴、瞳子穴、承泣穴、睛明穴、颧穴、颊车穴、下关穴、地仓穴、人中穴、承浆穴、合谷穴、列缺穴、三里穴治口眼斜。
丝竹空穴
【位置】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皮跳而不止、牙痛、癫痫。
【穴位配伍】配瞳子穴、睛明穴、攒竹穴治目赤肿痛;配太阳穴、外关穴治偏头痛;配足通谷穴、太冲穴治癫痫。
瞳子穴
【位置】面部,目外眦旁,当眼眶外侧缘处。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白内障。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头临泣穴、睛明穴治白内障;配养老穴、肝俞穴、光明穴、太冲穴治视物昏花。
印堂穴
【位置】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涕、鼻炎、目眩、眼部疾病等。
【穴位配伍】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治目痛;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治鼻塞;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治鼻出血不止;配太阳穴、风池穴治头痛;配丝竹空穴、头维穴治眩晕;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治中风不省人事。
承泣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溢泪症、夜盲症、眼睑动、口眼斜。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目赤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斜。
四白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目痛痒、夜盲症、头晕、头痛、口眼斜。
【穴位配伍】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斜;配攒竹穴治眼睑动。
下关穴
【位置】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面瘫、颞颌关节炎等。
【穴位配伍】配翳风穴治耳疾。
听宫穴
【位置】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穴位配伍】配翳风穴、中渚穴治耳鸣、耳聋。
听会穴
【位置】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口眼斜、头痛。
【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斜;配迎香穴治耳聋;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耳门穴
【位置】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颈颔痛。
【穴位配伍】配丝竹空穴治牙痛;配兑端穴治上齿龋。
牵正穴
【位置】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
【穴位配伍】配地仓穴、风池穴、阳白穴治面瘫;配承浆穴、龈交穴、地仓穴、合谷穴治口疮穴。
颧穴
【位置】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斜、牙痛、颊肿。
【穴位配伍】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配合谷穴治牙痛。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鼻塞、鼻出血、口、鼻炎、鼻窦炎、流涕、牙痛、感冒等。
【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合谷穴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素穴
【位置】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鼻塞、鼻出血、流清涕、酒渣鼻、惊厥、昏迷。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
人中穴
【位置】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鼻塞、牙痛、黄疸。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配委中穴、尺泽穴治中暑;配上星穴、风府穴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兑端穴
【位置】面部,上唇中央之尖端处。
【主治】昏迷、晕厥、齿痛、目翳、鼻塞、舌干、小便黄赤。
【穴位配伍】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治上齿龈疼痛;配内关穴、支沟穴、承浆穴、十宣穴治口疮;配二间穴、窍阴穴治口干。
承浆穴
【位置】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眼斜、面肿、牙痛、牙龈肿、流涎、口舌生疮、小便不禁、癫痫。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
地仓穴
【位置】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流涎、眼皮跳而不止。
【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合谷穴治口、流涎。
大迎穴
【位置】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口噤、颊肿、齿痛。
【穴位配伍】配颊车穴治齿痛。
颊车穴
【位置】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牙痛、口、颊肿、张口困难。
【穴位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斜。
睛明穴
【位置】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睛疲倦、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症、三叉神经痛、结膜炎、偏头痛。
【穴位配伍】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物不明。
上迎穴(鼻通穴)
【位置】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主治】鼻炎、鼻塞、鼻疮、鼻旁窦炎。
【穴位配伍】配上星穴、印堂穴、合谷穴治慢性鼻炎;配攒竹穴、列缺穴治鼻旁窦炎;配天府穴、肝俞穴治溢泪症。
翳风穴
【位置】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面瘫、牙关紧闭、颊肿、慵懒倦怠。
【穴位配伍】配地仓穴、承浆穴、水沟穴、合谷穴治口噤不开。
完骨穴
【位置】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落枕、失眠、面瘫、喉痹、颊肿、癫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合谷穴治风热上犯喉痹、牙痛、痄腮、口。
廉泉穴
【位置】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舌下肿痛、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喉痹、咳嗽、哮喘、食不下。
【穴位配伍】配金津穴、玉液穴、天突穴、少商穴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
人迎穴
【位置】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高血压。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水突穴
【位置】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穴位配伍】配天突穴治咳嗽、气喘。
天容穴
【位置】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
天鼎穴
【位置】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穴位配伍】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扶突穴
【位置】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瘿气。
缺盆穴
【位置】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咳嗽。
天突穴
【位置】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呃逆、咳嗽、哮喘、呕吐、咽喉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
【穴位配伍】配定喘穴、鱼际穴治哮喘、咳嗽;配膻中穴、列缺穴治外感咳嗽;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呃逆;配少商穴、天容穴治咽喉肿痛。
风池穴
【位置】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落枕、目赤目痛、溢泪、鼻出血、耳聋、中风、面瘫、热病、感冒、甲状腺肿大。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人中穴、足三里穴、十宣穴治中风。
安眠穴
【位置】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高血压。
【穴位配伍】配四神聪穴或内关穴、三阴交穴治失眠;配足三里穴治呕吐;配曲池穴、丰隆穴治眩晕。
风府穴
【位置】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穴位配伍】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鼻出血。
脑户穴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眩晕、面痛、音哑、项强。
【穴位配伍】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治癫痫。
哑门穴
【位置】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痛、呕吐。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
百劳穴
【位置】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咳嗽、哮喘、颈项强痛。
【穴位配伍】配阴郄穴治盗汗;配委中穴、中脘穴、曲池穴、十宣穴、三里穴、合谷穴治中暑。
天柱穴
【位置】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肩背疾病、热病。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治头痛、项强。
2.肩、腰、背、臀
大椎穴
【位置】背部后颈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热病、咳嗽、哮喘、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痹痛、腰脊强痛、中暑、呕吐、风疹。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肌体免疫力;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臑会穴
【位置】臂外侧,当肘尖与肩穴的连线上,肩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主治】肩臂痛、肩周炎、目疾、肩胛肿痛。
【穴位配伍】配肩俞穴、肩贞穴治肩周炎;配肘穴、外关穴治肘臂挛痛。
肩穴
【位置】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瘰疬。
【穴位配伍】配肩穴治肩臂疼痛。
肩穴
【位置】肩部,肩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曲垣穴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穴、天池穴、养老穴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肩井穴
【位置】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腺炎、瘰疬、诸虚百损。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是治疗乳腺炎的特效穴。
肩贞穴
【位置】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穴位配伍】配肩穴、肩穴治疗肩周炎;配肩穴、曲池穴、肩井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疗上肢不遂。
秉风穴
【位置】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治肩胛疼痛。
陶道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脊背酸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治外感病;配肾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治胸背痛。
曲垣穴
【位置】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肩胛疼痛。
【穴位配伍】配天宗穴、秉风穴治肩胛疼痛。
天宗穴
【位置】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腺炎。
夹脊穴
【位置】颈部,第1颈椎至第4骶骨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两侧各28个穴;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两侧各17个穴位。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穴位配伍】可与多穴位配伍。
定喘穴
【位置】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咳嗽、上肢疼痛不举、肩背痛、麻痹、荨麻疹、头后部痛。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内关穴、大椎穴、中喘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涌泉穴、天突穴、丰隆穴治慢性支气管炎。
气喘穴
【位置】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同定喘穴。
【穴位配伍】通常搭配定喘穴使用。
大杼穴
【位置】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穴位配伍】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附分穴
【位置】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治颈项强痛。
风门穴
【位置】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颈椎痛、肩膀酸痛、胸背痛。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身柱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肺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潮热、盗汗、鼻塞。
【穴位配伍】配风门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魄户穴
【位置】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
【穴位配伍】配天突穴、膻中穴治喘咳。
厥阴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痛、心悸。
膏肓穴
【位置】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遗精、消化不良。
【穴位配伍】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心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痛、心绞痛、心悸、晕车、头痛、恶心、咳嗽、盗汗、失眠、健忘、梦遗、癫痫。
【穴位配伍】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健忘。
神堂穴
【位置】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治胸闷。
灵台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配身柱穴、至阳穴治背痛。
至阳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胸胁胀痛、腰背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脊背强病、身热。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腹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膈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慢性出血性疾病、呕吐、呃逆、气喘、咳嗽、神经性呕吐、潮热、盗汗、荨麻疹。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呃逆。
胰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支气管炎、胃炎、肋间神经痛。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治消渴。
筋缩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抽搐、背痛、胃痛、痉挛拘急。
【穴位配伍】配通里穴治癫痫;配水道穴治脊背强病。
肝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肠病、腹痛、肋痛、目赤、目眩、脊背痛、肝病、皮肤粗糙、失眠。
【穴位配伍】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胁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魂门穴
【位置】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胸胁痛、呕吐、腹泻、背痛。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肋痛。
胆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风湿性关节炎、口苦、肋痛、潮热。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太冲穴胆道疾病。
阳纲穴
【位置】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黄疸、消渴。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腹胀。
意舍穴
【位置】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腹泻。
【穴位配伍】配脾俞穴、胃俞穴治腹胀。
脾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食欲不振、呕吐、口渴、腹泻、便血、水肿、背痛、倦怠感、糖尿病。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便秘。
胃俞穴
【位置】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胃肠功能引起的消瘦。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胃仓穴
【位置】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背脊痛。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胃痛。
三焦俞穴
【位置】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腹泻、腰背强痛、发热。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肠鸣、腹胀。
肾俞穴
【位置】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低血压、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精力减退。
【穴位配伍】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志室穴
【位置】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命门穴治遗精。
命门穴
【位置】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尿频、腹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头晕、耳鸣、手足逆冷。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尿潴留、水肿、头昏耳鸣;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气海俞穴
【位置】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痛经、腰痛。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天枢穴治腹胀、肠鸣。
腰阳关穴
【位置】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骶疼痛、腰部怕冷、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穴位配伍】配腰夹脊穴、秩边穴、承山穴、飞扬穴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穴、三阴交穴治遗尿、尿频。
大肠俞穴
【位置】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腰痛。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关元俞穴
【位置】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腹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早泄。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腹胀。
小肠俞穴
【位置】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白带、小腹胀痛、腹泻、疝气、腰腿疼。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关元穴治腹胀、痢疾、便秘。
膀胱俞穴
【位置】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泻、便秘、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
白环俞穴
【位置】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部疼痛。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肾俞穴治遗尿、月经不调。
腰俞穴
【位置】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膀胱俞穴(灸)、长强穴、气冲穴、上穴、下穴、居穴治腰脊冷痛。
八穴
【位置】包括上、次、中和下,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
【穴位配伍】与多个穴位搭配使用。
长强穴
【位置】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癫狂、腰脊尾骶部疼痛。
【穴位配伍】配二白穴、阴陵泉穴、上巨虚穴、三阴交穴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胞肓穴
【位置】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寸。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尿潴留、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腰痛。
3.胸腹部
璇玑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穴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食积。
【穴位配伍】配鸠尾穴治喉痹、咽肿。
云门穴
【位置】胸外侧部,肩胛骨缘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穴位配伍】配云门穴、中府穴、隐白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治疗胸中痛。
华盖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穴位配伍】配气户穴治胁肋疼痛。
中府穴
【位置】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穴治肩痛。
紫宫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满、胸痛、喉痹、呕吐、消化不良。
【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穴治肩痛。
神藏穴
【位置】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厌食。
【穴位配伍】配心俞穴、玉堂穴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死。
屋翳穴
【位置】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治乳腺炎。
玉堂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主治】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内关穴、胸夹脊穴(T1~5)治疗胸痹。
灵墟穴
【位置】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治呕吐;配神门穴、神藏穴治失眠、健忘。
膻中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呃逆、腹痛、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合谷穴(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穴、三阴交穴、巨阙穴、心平穴、足三里穴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配中脘穴、气海穴治呕吐反胃;配天突穴治哮喘;配肺俞穴、丰隆穴、内关穴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穴、内关穴治心悸、心烦、心痛。
神封穴
【位置】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胀痛。
中庭穴
【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联合部。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
【穴位配伍】配俞府穴、意舍穴治呕吐。
乳四穴
【位置】乳头为中心的垂直水平线上,距乳头上下左右各2寸。
【主治】乳房疾病。
【穴位配伍】配少泽穴治少乳;配阿是穴治乳腺炎。
乳根穴
【位置】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少泽穴、膻中穴治乳腺炎。
步廊穴
【位置】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厌食、乳腺炎。
【穴位配伍】配定喘穴、列缺穴治外感或内伤喘咳;配心俞穴、内关穴治胸痹、心悸怔忡。
期门穴
【位置】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腹胀、腹泻、喘咳。
【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胆囊炎、胁痛、食少、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泻等。
大包穴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穴位配伍】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胁痛。
渊腋穴
【位置】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主治】胸满、肋痛、臂痛不举。
【穴位配伍】配肩井穴、肩穴、曲池穴、曲泽穴、后溪穴、太渊穴治臂痛不举;配阳陵泉穴治胸胁痛。
日月穴
【位置】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呃逆。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呕吐、食积;配期门穴、阳陵泉穴治胆石症;配支沟穴、丘墟穴治胁胀痛。
鸠尾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联合部下1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穴位配伍】配梁门穴、足三里穴治胃痛;配三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
幽门穴
【位置】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
【穴位配伍】配玉堂穴治心烦呕吐;配中脘穴、建里穴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穴治腹胀、肠鸣、腹泻。
巨阙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胸满气短、咳逆、腹胀暴痛、呕吐、呃逆。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绞痛;配章门穴、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呃逆;配神门穴治失眠、健忘。
不容穴
【位置】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
上脘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中脘穴治腹胀、肠鸣、腹泻。
梁门穴
【位置】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穴位配伍】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中脘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呃逆、胃脘痛、呕吐、哮喘、头痛、目眩、耳鸣、痤疮、神经衰弱。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下脘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针灸并用)治急性腹泻。
太乙穴
【位置】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病、心烦。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痛。
滑肉门穴
【位置】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胃痛。
水分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水肿、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
神阙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便秘、尿失禁。
【穴位配伍】配公孙穴、水分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泻、便秘;配关元穴、气海穴(重灸)治中风脱证。
肓俞穴
【位置】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主治】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大肠俞穴治便秘、腹泻;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庭穴、天枢穴治胃痛、腹痛、疝痛等症。
大横穴
【位置】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腹泻、便秘、腹痛。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天枢穴
【位置】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恶心欲吐、便秘、腹泻、月经不调。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腹泻。
腹结穴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痛、腹泻、疝气。
【穴位配伍】配气海穴、天枢穴治腹痛。
气海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腰腹痛、水肿、脘腹胀满、消化不良、便秘、食欲不振、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遗精;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大便不通;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
大巨穴
【位置】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穴位配伍】配中极穴、次穴治小便不利。
石门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主治】腹胀、腹泻、疝气、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带下、崩漏。
【穴位配伍】配阴陵泉穴、关元穴、阴交穴治小便不利;配关元穴、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泄泻;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关元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遗尿、尿潴留、便血、尿闭、遗精、阳痿、早泄、少腹疼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眩晕等。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腹痛;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阳痿、遗精、早泄;配太溪穴、肾俞穴治腹泻不止。
水道穴
【位置】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疝气。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
提托穴
【位置】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左右旁开4寸处。
【主治】子宫脱垂、肾下垂、腹胀、腹痛、痛经、疝痛。
【穴位配伍】配中极穴、曲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子宫脱垂。
中极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脱垂。
【穴位配伍】配大赫穴、肾俞穴、阴交穴、三阴交穴、次穴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子宫脱垂。
大赫穴
【位置】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子宫脱垂、带下、月经不调、痛经、遗精、腹泻。
【穴位配伍】配阴交穴、肾俞穴、带脉穴、大敦穴、中极穴治阳痿、遗精、带下。
归来穴
【位置】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
【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曲骨穴
【位置】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关元穴、命门穴治阳痿、遗精;配膀胱俞穴、肾俞穴、次穴、阴陵泉穴、蠡沟穴治阳痿、遗精、尿潴留、湿疹、湿热下注之带下。
章门穴
【位置】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胁痛、腹泻;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肾炎。
带脉穴
【位置】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穴位配伍】配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白环俞穴、间使穴治赤白带下;配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京门穴、次穴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穴、次穴、行间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维道穴
【位置】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穴前下0.5寸。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子宫脱垂、疝气、带下、月经不调。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子宫脱垂或带下症(中气下陷型);配横骨穴、冲门穴、气冲穴、大敦穴治疝气。
京门穴
【位置】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肠鸣、腹泻、腹胀、腰胁痛。
【穴位配伍】配行间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穴、筋缩穴、命门穴治腰脊强痛。
会阴穴
【位置】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昏迷、小便难、子宫脱垂、疝气、遗精、月经不调。
【穴位配伍】配十宣穴急救昏迷;配归来穴、百会穴治子宫脱垂(中气下陷型);配支沟穴、上巨虚穴治便秘;配关元穴治遗精。
4.四肢
臂臑穴
【位置】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处。
【主治】肩臂痛、颈项拘挛、目疾。
【穴位配伍】配光明穴治目疾。
极泉穴
【位置】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心痛、胸闷、肩周炎、咽干烦渴、干呕、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
【穴位配伍】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治咽干、咽喉肿痛;配侠白穴治肘臂冷痛。
曲池穴
【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
【穴位配伍】配手三里穴治上肢不遂;配太冲穴、大椎穴治高血压。
曲泽穴
【位置】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大陵穴治心胸痛;配大陵穴、心俞穴、厥阴俞穴治心悸、心痛;配少商穴、尺泽穴、曲池穴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天井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
【穴位配伍】配临泣穴治胸痹心痛;配神道穴、心俞穴、天井穴治悲愁恍惚、悲伤不乐。
小海穴
【位置】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
【穴位配伍】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
少海穴
【位置】屈肘,位于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头项痛、腋胁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尺泽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疼痛、哮喘、胸部胀满、心悸、咽喉肿痛、吐泻、肘臂挛痛。
【穴位配伍】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孔最穴
【位置】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肘臂挛病。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尺泽穴治咳嗽。
手三里穴
【位置】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牙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手腕痛、牙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上肢不遂。
支正穴
【位置】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项强、肘臂酸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www.xing528.com)
郄门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
【穴位配伍】配曲泽穴、大陵穴治心痛;配梁丘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治神经性呕吐。
灵道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
【穴位配伍】配心俞穴治心痛。
温溜穴
【位置】屈肘,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二白穴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穴。
【主治】脱肛、痔疮。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志室穴、长强穴治脱肛久痔。
间使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肘挛、臂痛。
【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反胃、呕吐、呃逆。
偏历穴
【位置】屈肘,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目赤、耳鸣、鼻出血、喉痛、手臂酸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手臂疼痛。
下廉穴
【位置】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手臂麻木。
支沟穴
【位置】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穴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养老穴
【位置】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主治】视物不清以及肩、背、肘、臂酸痛。
【穴位配伍】配太冲穴、足三里穴治目视不明。
会宗穴
【位置】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主治】耳聋、上肢肌痛。
【穴位配伍】配听会穴、耳门穴治疗耳聋;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内关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肘臂挛痛。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震颤;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配建里穴治胸闷。
外关穴
【位置】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偏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落枕、手脚麻痹、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
【穴位配伍】配足临泣穴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穴治胁痛。
列缺穴
【位置】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感冒、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斜、牙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穴治咳嗽、气喘。
经渠穴
【位置】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腕痛。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尺泽穴治咳嗽。
通里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悸、舌强不语、腕臂痛。
【穴位配伍】配廉泉穴、哑门穴治不语。
阴郄穴
【位置】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心痛、惊悸、盗汗。
【穴位配伍】配心俞穴、巨阙穴治心痛;配大椎穴治阴虚盗汗。
神门穴
【位置】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健忘、失眠、胸胁痛。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
阳池穴
【位置】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喉痹。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尺泽穴、曲池穴、中渚穴治手臂拘挛。
大陵穴
【位置】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痛、便秘。
【穴位配伍】配劳宫穴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穴、支沟穴治腹痛、便秘。
太渊穴
【位置】腕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
【穴位配伍】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治咳嗽、胸痛。
阳溪穴
【位置】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呃逆穴
【位置】手背,中指第2指关节的横纹处(从指尖算第一个关节处起)。
【主治】呃逆。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膈肌痉挛。
腰痛点
【位置】手背指,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个穴位。
【主治】急性腰扭伤。
【穴位配伍】配尺前穴、承大穴、手三里穴治腰痛。
八邪穴
【位置】手指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主治】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头痛、咽痛。
【穴位配伍】配三间穴、后溪穴治手指麻痛。
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面瘫、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穴治经闭;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斜。
落枕穴
【位置】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治颈性眩晕;配承山穴治落枕。
液门穴
【位置】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手臂痛。
【穴位配伍】配鱼际穴治喉痛。
后溪穴
【位置】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配人中穴治急性腰扭伤。
十宣穴
【位置】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昏迷、休克、中暑、癔症、惊厥等急救,以及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耳尖穴治中暑;配申脉穴、颊车穴、地仓穴、人中穴、合谷穴、太渊穴、瞳子穴治中风。
四缝穴
【位置】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指缝的中点。
【主治】厌食、疳积、关节挫伤等。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内关穴、太渊穴、少商穴治咳嗽;配中脘穴、章门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公孙穴治脾胃虚弱。
少商穴
【位置】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
【穴位配伍】配中冲穴治昏迷、发热。
二间穴
【位置】微握拳,位于双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主治】目昏、鼻出血、齿痛、口、咽喉肿痛、热病。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
三间穴
【位置】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
【穴位配伍】配攒竹穴治目疾。
商阳穴
【位置】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耳聋、牙痛、咽喉肿痛、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穴位配伍】配少商穴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中渚穴
【位置】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感、喉痹、手指不能屈伸。
【穴位配伍】配角孙穴治耳鸣、耳聋;配太白穴治大便不畅。
少泽穴
【位置】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头痛、咽喉肿痛、急性乳腺炎、热病。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腺炎。
少冲穴
【位置】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
【穴位配伍】配太冲穴、中冲穴、大椎穴治热病、昏迷。
劳宫穴
【位置】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中暑、心痛、癫狂、口疮、口臭。
【穴位配伍】配后溪穴治三消、黄疸。
鱼际穴
【位置】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穴位配伍】配孔最穴、尺泽穴治咳嗽;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少府穴
【位置】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悸。
环跳穴
【位置】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
【穴位配伍】配太白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丰隆穴、飞扬穴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丘墟穴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髀关穴、伏兔穴、风市穴、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太溪穴治中风、半身不遂。
秩边穴
【位置】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寸。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腰骶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大肠俞穴治腰腿疼痛。
伏兔穴
【位置】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
【穴位配伍】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风市穴
【位置】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瘙痒。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腰阳关穴、十七椎穴治中心型类风湿。
承扶穴
【位置】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腰骶疼痛。
梁丘穴
【位置】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腺炎、腹泻、膝痛等。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髀关穴
【位置】大腿前侧,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穴位配伍】配伏兔穴治痿痹。
殷门穴
【位置】大腿后面,当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膝痛、更年期综合征、痛经、崩漏、经闭、湿疹、丹毒。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阴廉穴
【位置】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穴位配伍】配曲骨穴、次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湿热下注型)。
阴包穴
【位置】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牵连小腹。
【穴位配伍】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
膝眼穴
【位置】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穴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穴位配伍】配梁丘穴、血海穴等治膝关节痛。
膝阳关穴
【位置】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膝肿痛、抽筋、小腿麻木。
【穴位配伍】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穴节炎。
曲泉穴
【位置】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膝膑肿痛、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眩晕;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痛经、月经不调。
委中穴
【位置】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委阳穴
【位置】小腿后面,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穴位配伍】配三焦俞穴、肾俞穴治小便不利。
承筋穴
【位置】小腿后侧,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下肢挛痛。
阴谷穴
【位置】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尿潴留、膝股内侧痛。
【穴位配伍】配照海穴、中极穴治尿潴留;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飞扬穴
【位置】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疮。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腿痛。
阳陵泉穴
【位置】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膝痛、下肢痿痹、腓肠肌痉挛、腰腿疲劳、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胃痛、慢性胃炎、胸胁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胆囊炎;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胆囊穴
【位置】小腿外侧,当腓骨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主治】胸胁痛、下肢麻痹、耳聋。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丘墟穴治胆囊炎;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治急性胆道疾患。
丰隆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穴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
外丘穴
【位置】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头痛、牙痛、胃下垂、呕吐、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噎嗝、腹泻、便秘、乳腺炎、肠炎、下肢痹痛、鼻部疾病、心脏病。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腺炎;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
上巨虚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炎、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支沟穴、大肠俞穴治便秘;配天枢穴、曲池穴治细菌性痢疾。
条口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臂痛。
【穴位配伍】配肩穴、肩穴治肩臂痛。
下巨虚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精神病、肋间神经痛、下肢瘫痪、下肢麻痹痉挛。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解溪穴治下肢麻木。
光明穴
【位置】小腿外侧,当外踝尖穴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蠡沟穴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穴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疝气、小便不利、小腹痛、腰背拘急。
【穴位配伍】配中都穴、地机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
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痛经、足肿月经不调、带下、手脚冰冷、更年期障碍、遗精、阳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以及妇科疾病。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肠鸣腹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穴治子宫脱垂;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悬钟穴
【位置】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
【穴位配伍】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配昆仑穴、合谷穴、肩穴、曲池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穴、列缺穴治项强、落枕。
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腰腿痛、膝痛、晕眩、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尿潴留、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糖尿病。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治膝痛。
地机穴
【位置】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痛经。
交信穴
【位置】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腹泻、大便不畅、疝气、泻痢赤白、膝股痛。
【穴位配伍】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中都穴治疝气;配中极穴治尿潴留;配关元穴治子宫脱垂。
照海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失眠、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疝气。
【穴位配伍】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失眠症。
大都穴
【位置】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热病。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
复溜穴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腹泻、肠鸣、腹胀、腿肿、盗汗、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尿潴留。
太溪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牙痛、喉痛、气喘、气管炎、咳嗽、耳鸣、耳聋、手足冰冷、胸痛、关节炎、风湿痛、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内踝肿痛。
【穴位配伍】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多汗。
水泉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小便不利、目眩、腹痛。
【穴位配伍】配中极穴、水道穴治肾气亏虚;配气海穴、血海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气海俞穴治肾绞痛。
太白穴
【位置】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痢疾。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昆仑穴
【位置】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腰骶疼痛、足跟肿痛。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治目眩。
丘墟穴
【位置】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颈项痛、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疝气、目赤肿痛、中风偏瘫。
【穴位配伍】配昆仑穴、悬钟穴踝跟足痛;配中渎穴治胁痛;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胆道疾患。
申脉穴
【位置】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仆参穴
【位置】足外侧,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
【穴位配伍】配太溪穴治足跟痛。
解溪穴
【位置】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脚踝扭伤、头痛、眩晕、便秘、腹胀、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
侠溪穴
【位置】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胸胁痛、膝股痛。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太冲穴、阳白穴、风池穴、头临泣穴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中封穴
【位置】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穴位配伍】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配足三里穴、阴廉穴治遗精、小便不利。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牙痛、疝气、眼病、月经不调、尿潴留、痫证、胁痛、腹胀、呕逆、咽痛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癫狂痫。
八风穴
【位置】足背部,5个足趾间歧骨部中央,趾蹼边缘上,每侧4穴,左右共8穴。
【主治】足部疼痛、麻木、红肿。
【穴位配伍】与多种穴位配合使用。
行间穴
【位置】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痛、失眠、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穴位配伍】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胃痛。
冲阳穴
【位置】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眼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隐白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多梦。
【穴位配伍】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大敦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尿潴留、小腹痛。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迷。
厉兑穴(第二厉兑穴)
【位置】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鼻出血、牙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足窍阴穴
【位置】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穴位配伍】配太冲穴、太溪穴、内关穴、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支沟穴、太冲穴治胆道疾患;配水沟穴、太冲穴、中冲穴、百会穴、风池穴急救中风昏迷。
公孙穴
【位置】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大钟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主治】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穴位配伍】配太溪穴、神门穴治心悸、失眠;配鱼际穴治咽痛。
金门穴
【位置】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
京骨穴
【位置】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白内障、腰痛。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太冲穴治头痛。
束骨穴
【位置】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腰腿痛。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太冲穴治目眩。
膀胱穴
【位置】涌泉穴前1寸,在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尿潴留。
【穴位配伍】可与其他膀胱经穴位配合使用。
涌泉穴
【位置】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顶痛、神经衰弱、妇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压、晕眩、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寒、咽喉痛、二便不利。
【穴位配伍】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胸胁满;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里内庭穴
【位置】足掌面,第2、3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
【主治】癫痫、足趾麻木、胃痉挛、食积、荨麻疹。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牙龈肿痛;配太冲穴、曲池穴、大椎穴等治热病。
十二井穴
【位置】少商穴、商阳穴、中冲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大敦穴、隐白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涌泉穴的总称。
【主治】神昏谵语、中风口噤、癫狂、惊痫。
【穴位配伍】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合用。
阿是穴
【位置】病痛局部或病痛反应点,如酸、麻、胀、痛、肿或斑点、色变、硬变、肿胀等反应。
【主治】辅助其他穴位。
【穴位配伍】见【主治】。
刮痧常用经脉
经络是人体最高综合调控系统,它对脏腑、四肢关节、五官、九窍以及各个穴位都起到连接的作用,适当进行刮拭能起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的作用,使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
1.手太阴肺经
(1)循行:起于中焦胃部,属肺,下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后,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入寸口,沿大鱼际边缘出于大指内侧端。其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内侧端。
(2)主治:咳嗽、喘息、咽痛等肺系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2.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起于食指的桡侧端,沿手臂外侧前缘循行至肩峰部前缘,下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向上走行,经颈部进入下齿槽,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孔旁。
(2)主治:头面五官、皮肤病,热病,肠胃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3.足阳明胃经
(1)循行:起于鼻旁,沿鼻翼外侧下行入上齿槽中,环绕口唇,在下交会于颏唇沟,沿着下颌角走行上耳前,止于两侧额角;主干线从颈部下到胸部,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延胸腹第二侧线下行,至腹股沟处,延下肢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2趾外侧端,其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足中趾和大趾。
(2)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神志病,皮肤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4.足太阴脾经
(1)循行:起于足大趾,沿着小腿内侧中间循行至内踝上8寸后延内侧前缘上行,经过膝部、股部上行入腹部,属脾络胃,通过横膈,向上过咽喉,止于舌下;分支从胃流注入心中;另一分支分布于胸腹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2)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5.手少阴心经
(1)循行: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腋下迁出,沿手臂内侧后缘前行至掌后豌豆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
(2)主治:心、胸、神志病症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6.手太阳小肠经
(1)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上行,经面颊到外眼角、耳中,分支从面颊到鼻,继续上行至内眼角。
(2)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7.足太阳膀胱经
(1)循行:起于内眼角,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入里络脑;主支从头顶向下至枕部,沿着脊柱两侧下行一直通过臀部,属膀胱络肾,止于腘窝;另一支从枕部分出,沿着腰背部主干线外侧循行至腘窝;二者相合后沿着小腿后侧循行,经外踝,止于小趾外侧端。
(2)主治:头面五官病,颈、背、腰、下肢病症,神志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局部病症以及背部两条侧线的背部俞穴所相应的脏腑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疾病。
8.足少阴肾经
(1)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内踝后缘向上,经过脊柱,属肾,络膀胱,从肾部向上过肝、膈,入肺,沿着喉咙上止于舌根旁;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至胸部行于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另一分支从肺分出,络心,流注胸中。
(2)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其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9.手厥阴心包经
(1)循行:起于胸中,属心包,下隔,络三焦;支脉从胸内出胁部,沿手臂内侧面的中间部循行,入掌中出于中指桡侧末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2)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10.手少阳三焦经
(1)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沿着小指、无名指之间上行,沿着手臂外侧中间部上行,过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后,从耳上方向下联系面颊、眼下;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横膈、三焦。
(2)主治:头、目、耳、面颊、咽喉、胸胁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11.足少阳胆经
(1)循行:起于外眼角,上行至额角,再折下绕耳后,从颈旁至肩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至耳前再至外眼角;另一支脉从外眼角下行,经颊部、颧部至缺盆与前支会合;内行支入胸中,过膈,联系肝胆,经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处;躯干主治从缺盆行至腋下,再沿着胸侧、季肋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下行,出外踝前,止于第4趾外侧;背部分支止于足大趾端。
(2)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12.足厥阴肝经
(1)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后上行于大腿内侧,联系阴部,上行联系胃、肝、胆、膈、胁肋,沿着咽喉上行,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目系支脉下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
(2)主治:肝胆病,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症。
13.督脉
(1)循行: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项后风府入脑,并继续上行至头顶,沿前额下行止于上唇内齿龈部。
(2)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14.任脉
(1)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腹内前正中线上行,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到达眼下部中央。
(2)主治:少腹(小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刮痧常用全息穴、反射区
全息区、反射区就是将人体的“缩影”,即在某一部位包含了对应现在整体的全部信息,在刮痧过程中,既可对穴位进行刮拭,也可对各全息区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对身体进行良性刺激,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
1.头部
额中带
【位置】额头正中间,发际里面,神庭穴下1寸处,左右两侧各开0.25寸的带条,属督脉。
【主治】头疼、晕眩、中风、精神失常、癫痫、失眠、头部、面部、口鼻舌、咽喉疾病。
额旁1带
【位置】额中带的外侧、目内眦直上,通入发际线,自眉冲穴下1寸处,左右两侧各开0.25寸的带条,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胸痛、胸闷、心绞痛、失眠、心悸、肺炎、咳嗽、气喘、呃逆等心肺、胸膈上焦急病症。
额旁2带
【位置】额旁1带的外侧,从瞳孔一直向上,通入发际线,自头临泣穴下1寸处,左右两侧各开0.25寸的带条,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急性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肝炎、带状疱疹、胰腺炎、肋间神经痛等脾胃、肝胆、胰等病症。
额旁3带
【位置】额旁2带的外侧,从目外眦一直通入发际线,自头维穴里侧0.75寸处下1寸处,左右两侧各开约0.25寸的带条,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主治】阳痿、遗精、痛经、白带异常、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脱垂、不孕、肾炎、前列腺炎、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等肾、膀胱、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额顶带
【位置】神庭穴到百会穴的连接线上,左右两侧各开约0.5寸的带条,属督脉。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心悸、胸痛、胸闷、肝炎、胃炎、肠炎、胰腺、胆囊炎、胆结石、肾炎、皮层性尿频、尿失禁、前列腺炎、阳痿、子宫脱垂、脱肛、夜尿、高血压、头痛、瘫痪、麻痹、颈痛、腰痛、腿足疼痛等下腹部、下焦等病症。
顶额前斜带
【位置】从前顶穴到恳厘穴的连接线上,前后两侧各开约0.5寸的带条,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
【主治】侧下肢的震颤、浮肿、瘫痪、疼痛,侧上肢的震颤、浮肿、瘫痪、疼痛,中枢性面神经瘫痪、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以及失语、流口水、语言障碍、脑动脉硬化、偏头痛、口腔疾病。
顶额后斜带
【位置】自百会穴直至角孙穴的连接线上,向前后两侧各开约0.5寸的带条,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少阳胆经。
【主治】全身感觉障碍疾病,上面1/3处治疗对侧腰腿麻木、疼痛及髓关节、臀部等疾病;中间1/3处治疗对侧上肢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疾病;下面的1/3处治疗面部麻痹、耳鸣、耳聋、偏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牙齿疼痛、颞颌关节炎、失语症等疾病。
顶后斜带
【位置】头顶后面,即从络却穴直至百会穴的连接线上,左右两侧各开约0.25寸的带条,它贯穿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督脉。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落枕、冈上肌腱炎等颈肩部疾病。
顶枕带
【位置】头顶枕部,即由百会穴直至脑户穴的连接线上,在左右两侧各开约0.5寸的带条,属督脉。
【主治】上面的1/3处治疗头、颈部的病症,例如后头痛、颈椎病、落枕等;中间的1/3处治疗急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等腰背部症状;下面的1/3处治疗腰骶疼痛、皮层性视力障碍、近视等各种眼病以及足癣等病症。
枕下旁带
【位置】枕部的枕外粗隆下方处,即由玉枕穴直至天柱穴的连接线上,左右两侧各开约0.25寸的带条,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由于小脑病变引起的平衡失调、后头痛、偏瘫、肢体精细运动障碍等病症。
顶颞前斜带
【位置】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穴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引斜线。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顶颞后斜带
【位置】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2.面部
头面部
【位置】在额头的正中点。
【主治】头病、面病、脑病、咽喉疾病等。
肺区
【位置】在两眉头连线的正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等肺脏、呼吸系统疾病。
咽喉区
【位置】在头面部与肺区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疾病。
心区
【位置】是鼻梁骨最低点的部位,位于两目内眦的连接线中点处。
【主治】心悸、失眠等疾病。
脾区
【位置】在鼻尖部位。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
肝区
【位置】在心区与脾区的连接线中点处。
【主治】肝病、两胁疼痛等疾病。
胆囊区
【位置】在肝区的两侧,位于目内眦直下、与肝区呈水平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
胃区
【位置】在脾区的两侧,位于鼻翼中央的偏上方处。
【主治】胃胀痛、恶心、呕吐等病症。
膀胱区
【位置】在人中上1/3与下2/3的交叉点上,相当于水沟穴所在的位置。
【主治】痛经、阴痛、腰痛等病症。
子宫区
【位置】重叠于膀胱区。
【主治】子宫相关病症。
大肠区
【位置】在目外眦正下方,颧骨的下缘处。
【主治】便秘、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
小肠区
【位置】在两侧颧骨的内侧,同肝胆区在同一水平处。
【主治】腹泻。
肾区
【位置】在两颊部位,位于鼻翼水平线和太阳穴垂直线的交叉处。
【主治】遗尿、尿潴留等。
3.耳部
降压沟
【位置】在耳廓的背面,由内上方斜着直至外下方行走的凹陷处。
【主治】高血压。
上耳背
【位置】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背部疼痛等。
中耳背
【位置】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的最高部位。
【主治】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背部疼痛等。
下耳背
【位置】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背部疼痛等。
耳迷根
【位置】在耳廓背部与乳突交界处的耳根部。
【主治】胃癌、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等病症。
上耳根
【位置】在耳朵的最上方。
【主治】头痛、腹痛、哮喘等病症。
下耳根
【位置】在耳垂同面颊相交叉的下缘。
【主治】头痛、牙痛、咽痛、哮喘等病症。
4.足部
头(大脑)区
【位置】双脚大脚趾趾腹螺纹面,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大脑反射区在右脚上。
【主治】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头昏、头痛、脑震荡、失眠、中枢神经性瘫痪、视觉损伤等病症。
额窦区
【位置】双足拇趾,靠尖端约1寸范围,以及其他8个脚趾尖端肉球。右边额窦反射区在左脚,左边额窦反射区在右脚。
【主治】中风、脑震荡、头疼、头昏、失眠、发烧、眼、耳、口、鼻等病症。
小脑(脑干)区
【位置】双脚大脚趾外侧缘下段,左半部小脑反射区在右脚上,右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左脚上。
【主治】脑震荡、高血压、头疼、头晕、失眠、头重等疾病。
脑垂体区
【位置】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处。
【主治】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等内分泌病症。
三叉神经区
【位置】双足拇趾末节趾骨外侧,拇趾趾腹边缘,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主治】面瘫、偏头痛、腮腺炎、耳病、鼻癌、咽癌、失眠、头重等疾病。
鼻区
【位置】双足拇指,趾腹内侧延伸到拇趾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右鼻反射区在左脚上,左鼻反射区在右脚上。
【主治】鼻炎、鼻子出血、鼻息肉、鼻窦炎等疾病。
颈区
【位置】双脚大脚趾趾根横纹处,敏感点在第2、3跖骨面外侧,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上,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上。
【主治】颈酸痛、颈扭伤、高血压等疾病。
眼区
【位置】双足双脚第2、3趾根部横纹区域,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上。敏感点在足背第2、3趾分叉处。
【主治】视结膜炎、神经炎、角膜炎、视力不正常、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耳区
【位置】在双足足底,双脚第4、5趾根部横纹区域,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脚上。敏感点在足背第4、5趾分叉处。
【主治】各种外耳疾病。
斜方肌(颈、肩部)区
【位置】在双足足底眼和耳反射区的下方。
【主治】颈肩背酸痛、手麻木、肩活动障碍、双手无力等疾病。
甲状腺区
【位置】在双足足底,起于第1跖骨趾关节后方凹陷处,至第1、2跖骨之间,再延伸至前脚掌前缘的弧形带状区域。
【主治】甲状腺疾病。
肺、支气管区
【位置】在双足斜方肌反射区的外侧,从甲状腺反射区往外呈条带状至足底外侧肩反射区的下方,前后宽大概1厘米。
【主治】上呼吸道发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
胃区
【位置】在双足足底,起于第1跖趾关节后方(向足跟方向),至第2、3趾骨之间,再延伸至足弓底前缘的弧形带状区域。
【主治】胃部疾病。
十二指肠区
【位置】双足足底,第1跖骨底处,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
【主治】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胰腺区
【位置】在双足足内侧,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主治】糖尿病、胰腺炎等疾病。
肝脏区
【位置】右足足底的第4、5趾骨之间,肺反射区的下方。
【主治】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胆囊区
【位置】在右足的足底第3、4趾骨之间,在肝脏反射区的内部。
【主治】胆结石、胆囊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肾上腺区
【位置】双足足底,第2、3跖骨之间,足底部“人”字纹交叉顶点处,右肾上腺反射区在左足,左肾上腺反射区在右足。
【主治】生殖系统紊乱、哮喘、关节炎等疾病。
肾脏区
【位置】在双足足底,第2、3跖骨近端,相当于前脚掌“人”字纹交叉顶点下方的凹陷处。
【主治】肾盂肾炎、肾结石、静脉曲张、湿疹、湿热、关节炎、动脉硬化、浮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输尿管区
【位置】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的一条弧线状区域。
【主治】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疾病。
升结肠区
【位置】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上行至第5跖骨底部。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等疾病。
降结肠区
【位置】左足足底,第5跖骨底沿着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带状区域。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区
【位置】双足足底,跟骨中央与跟骨外侧区各有一反射区。
【主治】性功能低下、不孕不育、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闭经、卵巢囊肿等疾病。
小肠区
【位置】双足足底,足掌中部凹陷区域,被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
【主治】胃胀气、肠胀气、腹泻、腹痛等疾病。
胸部淋巴区
【位置】在双足足背,第1、2趾骨间缝处。
【主治】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部肿瘤等疾病。
咽喉区
【位置】在双足背的第1跖趾关节外侧。
【主治】喉炎、支气管炎、嘶哑、声门水肿等疾病。
上颌区(上颚)
【位置】在双足拇趾第1趾的间关节背侧靠近甲根位置。
【主治】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等疾病。
下颌区(下颚)
【位置】在双足拇趾的第1趾间关节背部,同上颌的反射区相连。
【主治】牙疼、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等疾病。
5.背部
头颈五官上肢区
【位置】第1~7颈椎及两侧3寸。其中,颈椎第1~4节为头部、面部、五官,第4~7节为咽喉、扁桃体、颈部淋巴腺、甲状腺、颈部,颈椎第6~7节为肩、上肢。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肩颈不适、上肢疼痛麻木,以及其他(五官)、咽喉、扁桃体、颈淋巴腺、甲状腺疾病等。
心肺区
【位置】第4~8节胸椎及两侧3寸为心脏区,第1~9胸椎及两侧3寸为肺区。
【主治】感冒、咳嗽、气短、胸闷、失眠、胸闷、心悸等。
肝胆区
【位置】背部第5~10胸椎及两侧3寸,右侧中背部。
【主治】乳房胀痛、胸胁疼痛、抑郁、食欲减退、泛酸呕恶等。
脾胃、大小肠区
【位置】第6胸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3寸、中背部左侧为脾胃区,第10胸椎至第3骶椎及两侧3寸为大小肠区。
【主治】胃脘疼痛、泛酸呕吐、消化不良、暴食、上腹胀痛、腹泻、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
肾区
【位置】第11胸椎至第3腰椎及两侧3寸。
【主治】腰酸腰痛、畏寒、精力减退、浮肿、尿频、月经不调、疲劳等。
泌尿生殖、下肢区
【位置】第2~4骶椎及两侧3寸。
【主治】腰骶酸痛、尿频、尿潴留、尿急、月经不调、阳痿、遗精、下肢不适等。
6.胸腹部
心脏区
【位置】胸骨正中和左侧胸部以及左侧肩胛骨部位。
【主治】胸闷、气短、心悸、心脏疾病等。
肺区
【位置】胸部正中胸骨部位为肺门、气管,两侧为肺泡、支气管。【主治】感冒、咳嗽、胸闷、气短、肺部疾病等。
肝胆区
【位置】右上胁肋部。
【主治】胸胁胀痛、食欲减退、烦躁郁闷、肝胆疾病等。
大小肠区
【位置】腹部正中,即整个腹腔。
【主治】腹胀、便秘、腹泻、大小肠疾病等。
脾胃胰腺区
【位置】上中腹部、左上腹胁肋部。
【主治】脾胃虚弱、消瘦、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泛酸、脾胃胰腺疾病等。
膀胱生殖器区
【位置】膀胱区(女性增加子宫区)位于小腹,卵巢位于小腹两侧。
【主治】腰酸背痛、尿急尿频、排尿不尽、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遗精、阳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