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生需要改变观念,从德性开始

重生需要改变观念,从德性开始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改变观念,方能重生“谁也不能保证这一生不得病,问题是得了病以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其结果会大不一样。”她在术后做了几次化疗,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一查,是腰椎转移,于是再次赶回上海。其实,阿比达尔不是第一个这样的生命强者。这些人中包括晚期胰腺癌、转移性肺癌、卵巢癌等患者。前者是胰腺癌晚期。结果肿瘤还是在长,且又转移了,现在还出现了严重肠梗阻。

重生需要改变观念,从德性开始

第九章 改变观念,方能重生

“谁也不能保证这一生不得病,问题是得了病以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其结果会大不一样。”

——埃里克·阿比达尔(法国国家足球队队员)

我接触癌症、从事癌症诊疗已近30年,与心身医学及医学心理学结缘则是在1980年读研究生期间。我的研究生课题做的就是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研讨。多个学科的交汇,使我在临床中与患者交往时,多了一些思考维度——包括从心身相关角度进行探索,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感悟。这里枚举一些印象深刻的实例,为的是也许能让患者朋友们从中找到一些榜样、实例或方法。

一、癌症只是比较难治的慢性病

说癌症只是慢性病,不等于说癌症很容易治疗。相反,作为慢性病,它不仅仅比较难治,而且往往取决于能否理性地治疗,取决于患者的毅力与意志!

样板戏《沙家浜》里有一句台词:“胜利,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这句话应该都耳熟能详。其实,癌症的治疗与抗争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接触过太多晚期转移或复发后康复的患者,他们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向康复,就是贵在不断“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要活命,必须咬牙齿坚持

陈女士是温岭人,应该小不了我几岁,在新疆做生意。2002年9月,她因右乳头流血水赶回上海求治。她在术后做了几次化疗,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因为在化疗时就发现肝转移,于是在化疗有所控制的情况下,对转移灶做了姑息性的切除。

由于新疆还有房子及其他事情要处理,她就带着中药及内分泌药回到了新疆。也许是太疲劳了,她又出现背痛。一查,是腰椎转移,于是再次赶回上海。

此时,我劝其先处理掉新疆的事情,就生活在上海与温岭两地之间,专心治病。她在背部做了放疗,中药仍继续使用,又恢复得不错。也许因为是生意人,改不了闲不住的习惯,她回到温岭后又开始做买卖了。经过一年左右,她在检查时发现左肩胛骨又见转移,两肺也有小结节。

这下子她彻底死了再做生意的心,一心治疗。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化疗、放疗,并天天配合中医药。就这样,她一步步走了过来,终于可以说临床康复了。因为这三年,除肺内仍有一些小结节,偶尔有些背部疼痛外,未再见到新问题了。骨扫描也未见新问题,原有的浓聚病灶则明显消退,骨转移稳定了。

该女士文化水平并不高。有一次,别人向她讨教康复经验,她只说了一段话:“当时看《沙家浜》,就知道‘胜利,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们是农民,做生意多难啊!但要把孩子带大,要活下去,我就记住这句话,咬紧牙关,挺了下来。要活命也一样,只要咬咬牙,坚持一下,也就挺了过来。”多么素朴,又含义深刻的哲理啊!

得了癌症,才知道人的自愈潜能有多大

2011年的一则消息引得我浮想联翩:一位肝癌患者,术后72天,居然参加了2010~2011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而且踢满了整整90分钟,全场跑动近11千米,并帮助巴塞罗那队最后以3∶1战胜曼联队。这可是世界上难度与强度最大、影响力最大、身体消耗无比巨大的欧冠决赛!他就是左后卫阿比达尔。这使我想到一连串的问题: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生了癌症,究竟意味着什么?生了重病、大病,人究竟还能干些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活力所在?

其实,阿比达尔不是第一个这样的生命强者。君不见,王楠生了癌,康复后获得奥运会冠军;上届奥运会勇士中,癌症患者又何止王楠一人,如美国游泳运动员埃里克·尚托,被检查出睾丸癌后仍坚持参加本国选拔赛,并战胜了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布伦丹·汉森,最终闯入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担任南浦大桥建设总指挥的朱志豪,在接受南浦大桥建设任务时,已得知自己患了晚期胃癌,扩散了,他是边做手术,边指挥建设的,之后他还担任了杨浦、徐浦大桥建设的总指挥;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全国人大的领导,患了肝癌,手术了,现还在为中医立法等奔波、呼吁;生了癌,继续奋战在商战一线的人更多更多!

我的书橱里放着不下十几本癌症患者写的书,有的书字数甚至在百万字以上。这些人中包括晚期胰腺癌、转移性肺癌、卵巢癌等患者。我特别珍惜这些著作,它可不是一般的书,而是真正体现生命价值的结晶。它使我意识到: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问题在于你自己是否意识到、重视它、开发它!医患相长,其实,在这些无畏的生命强者身上,我们这些医务工作者可以学到更多更多。

就像这位左后卫阿比达尔说的那样:“谁也不能保证这一生不得病,问题是得了病以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其结果会大不一样。我患病后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采取了自我暗示疗法,就是总暗示自己:疾病并不可怕,要乐观地做一个‘带病的健康人’!”说得多么好啊!多么富含哲理!因此,有评论说:与其说阿比达尔战胜了疾病,不如说他首先是战胜了自己!

而且,英国皇家医学院的最近研究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研究人员在对4750例癌症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者,10年以上的存活率达31%;而那些精神沮丧,甚至绝望者,大多在术后不久即死亡。对此,我坚信不疑。这也是我本人临床上首先致力于消解患者心理阴影的原因所在。

但愿左后卫阿比达尔的事例能够再一次为身体暂时陷于困境的癌症患者提供一大示范榜样。愿人人都康健。而且,首先是心理康健。

看谁坚持得久、看谁更坚强

2011年的两个病案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这两个病案的主人翁都是男性,一个是房地产老板,另一位是领导。

前者是胰腺癌晚期。其实他早就找过中医,但是因为迷信现代医学,嫌中医又苦又慢,所以放弃了中医,一直用化疗与靶向治疗,包括多种微创方法。结果肿瘤还是在长,且又转移了,现在还出现了严重肠梗阻。西医告诉他已经黔驴技穷了,只能再来找中医。后者是一位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是肠癌,情况也差不多,化疗多次无效,且有了转移灶,并且严重肠粘连。

他们到最后时刻选择了中医。我给他们用了外敷和内服,借外敷以消解粘连。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疼痛。两个人都一吃中药就不舒服,一用外敷就哇哇叫,不想再吃再用,又不想选择放弃(其实西医已经拒绝给予治疗,无路可走了)。然后托人百般打听,希望我还有灵丹妙药,既不疼痛,又能够缓解症状。

我就给其中的一位患者写了张条子,明确告诉他:“若想活下去,只能选择坚持与坚强!”癌症的治疗绝对不像喝喝咖啡与凉茶那么简单,也不可能总是舒舒服服的。即使是中医药治疗,包括喝中药和用外敷,有时多多少少也要付出一些痛苦的代价。特别是借外敷以解决肠粘连的情况,总会有些痛苦。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令人非常敬佩的案例:我有一位患者是某国有企业的老总,患的是神经内分泌性的胰腺癌。他最初在北京一家很著名的医院就医时,被误诊为是囊肿,结果第二年已经广泛肝转移了。他只得勉强做了姑息手术,胰头、胰体做了切除,肝脏拿掉一部分,但是肝内还保留了很多转移灶。手术后创口溃烂有一两个月。

我被邀请去看他的时候,他一米八的个子只有80斤,还发着高烧。对自己的病他选择了两个方法:一是对自己的病不闻不问,完全放弃知晓,全都交给他的夫人;二是选择了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因为化疗对神经内分泌癌无效,多发性肝内转移也没有办法放疗,只能选择坚强和坚持。

他夫人告诉我,他当时吃中药吐得厉害,加上伤口溃烂,也有粘连,还要用外敷药。但他吐了再吃。他知道绿色的自然环境对自己康复有好处,就在深圳的观澜湖旁那个很著名的高尔夫球场住了下来,每天拄着拐杖出去。开始体力太差没法打球,他就是硬撑着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他是2008年的患者,一晃过去4年了,而且现在肝内的肿瘤控制得非常好,现在体重已经恢复到了150斤,当然还没恢复到他最初时的180斤。他现在还是两个态度:第一,治疗完全交给妻子来管,自己不再纠结,不再为此烦恼,完全相信妻子与医师;第二,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医药治疗,再痛苦也坚持。他说再苦我也吃得下。现在,他每天上下午各打一场球,体力之好可见一斑。

癌症是慢性病,它的治疗我们不主张莽撞、不主张乱来,但是不等于说治疗中没有痛苦、没有付出。很多情况下,即便再痛苦的治疗,只要路是对的,就必须坚持、必须坚强,那是困境中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其实不仅癌症治疗是如此,做其他事情不也同样吗?既不想付出代价,又想很轻松地获得成功,可能吗?

“成功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应该说也是不刊之论。因此,我想告诫各位朋友,特别对于患者,如果路选择对了,哪怕治疗比较痛苦,也只能选择继续坚持与坚强下去。舍此别无他途!

肿瘤治疗,护胃为要

近来,连续几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属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深思。首先,是位湖南籍的女士,她妈妈生的是胰腺癌,并非晚期。门诊结束后,她一次次重新返回,问了许多问题。简单而言,自从她妈妈生病后,她只要听说对妈妈的病有好处的,就想尽办法用。最后,我请她理一张清单,看看她在接受中西医治疗之外,还另外给她妈妈用了多少辅助治疗品。

一算,口服的十五六种,从番茄红素,到葡萄籽、深海鱼油,到维生素、硒、锗提取物,到西洋参海参、虫草,以及巴西、澳大利亚的不知名产品;针药同时也十多种,从斑蝥、蟾蜍、天仙子等以毒攻毒的中药制剂,到胸腺五肽、干扰素等生物修饰剂……

我看着清单,一脸的不解、无奈和无语。她却一再强调:只要能治好我妈妈的病,再难、再贵也不在乎!我问她,你妈妈能接受吗?她说我天天逼着她吃,几乎每天为此吵架,不开心!我又问她:你妈妈的身体,胃、肝、肾能接受得了吗?她停顿了半天,一脸的不解。

我强调说:“肿瘤治疗,‘护胃为要’,保护你妈妈的胃是关键。这些东西一股脑儿下去,她肯定胃部不适。这些药进入体内后,相互间是拮抗、排斥作用,还是协同作用,谁都说不清楚;而且,可以肯定地说,人的肝、肾功能也受不了。”

她迟疑了半晌说:“我妈近来纳食越来越差,饭一口都不想吃,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也出现了许多箭头,难道是我害了她?”

几天后,一位江苏女士给她生肺癌的妈妈看病,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其实,人是“肉”做的,是药三分毒,用药总得有个“度”。胃也好,肠也好,肝肾功能也好,都得有一个度。过度则必定走向反面。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把人类生产的药物都扔进大海,对人类是幸事,对鱼是灾难。不是吗?

因此,我郑重其事地对她们说:只有理性治疗,才能让你妈妈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有人会说,我用的很多药都是医师建议吃的。这里,给大家两个建议:

(1)别迷信医师。有一位全国人大的领导就亲口告诉我,保健办医师嘱咐某老干部一天要吃60种药(80多片)!而且,每一种药都是权威建议的(能给领导看病的当然是比较权威的),但能行吗?

(2)看看医师自己吃不吃、用不用。比如说,干扰素、胸腺肽、CLK等被捧得神乎其神,可以“提高免疫、抗癌”等。试问,即使是免费的,又有几位高资医师会经常用这些?告诉大家,很少、很少。60~70岁以下的医生几乎没有人会定期频繁用。

总之,只有理性,而不是一股脑儿至上、多多益善,才是治疗与康复的正道!紧盯着医师,看他愿意怎么吃、怎么用。跟着吃与用,准没错!

千万别低估中医药

2011年年底的一天,我接连碰到了两件事情,让我感触不少。

那天下午,我在上海源生门诊部接待了一位老患者。这个患者是2000年年初的肾癌患者,她是年底来调调膏方的,中药早已不用。这位老太太已经80岁了。寒暄了一阵以后,她及老伴跟我说:谢谢您,我已经安安稳稳过了整整11年了!我们闲聊了一会儿,让我想起介绍她来找我的,是上海西部一个区级医院的一位外科主任。这个主任当时与我有一面之交。发现这位老太太是肾癌的时候,她体质不好,没法用其他方法治疗。因为老太太她已经近七十岁,所以介绍来我这里中医药调整。

老头儿和老太太都没有什么文化,认准了中医药后,坚持吃了三四年。之后的六七年基本已经不喝汤药了,只是坚持吃些片剂。虽然一直不算很健康地活着,但能够生活自理,优哉游哉,一晃已是11年了!

巧的是,这个外科大夫介绍她来看了中医以后,他自己也生了肾癌。手术后,他也来找我看,他做了完整的治疗:手术清除后局部放疗,又用免疫治疗,然后,吃了一年中药之后,他就没兴趣了,开始继续工作,拿起了手术刀。

不料,一年半后他的病复发了,化疗没有几次就不行了,三年多就走了。被介绍来的患者因为文化层次不高,依从性特别好,所以坚持到了今天;而介绍人却撒手而去,走时才六十出头一点点儿。不可忽视的是:长期使用中医药巩固疗效,效果相当不错。

那天晚上,我晚班飞机赶到了中部的某个省城,接待我的是该省的政协同事。当时,政协的同事就要求我去看一看他们的老政协常务副主席。这也使我想起来,该省前后两任政协常务副主席都患的肺癌,也都是我的患者。

前一任是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准备提干(副省长)时,被发现是晚期肺癌,然后就转成常务副主席了。他到上海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无法手术。当时也没有靶向药物(还没有发明),他对自己特别失望,做过几次化疗后,也做不下去了;用过放疗,亦中途而废,只能坚持中医药治疗。这个人是北航毕业搞航空的,非常理性。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不久,他也就从政协常务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去。

接任他的人是军人出身,没多久也患了肺癌,而且和他前任一样,两人患的都是腺癌。前一任副主席患的是右上肺腺癌Ⅳ期,第二位患的是右上肺腺癌ⅡA期,轻得多了。而且,他还在任上。当时做了手术,但不很成功。

听说前任在我这儿治疗得很好,他就专门到上海来拜访我。一段时间内,前后两任主席一起同我吃过很多次饭。但是后面这一位副主席因为是军人出身,总觉得应该把癌细胞彻底杀死。他很迷信西药,总和我说:等西医该用的手段用完以后,才用中医药。所以,他尽管来看我,但那时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做靶向治疗和化疗。

相对来说,第一任副主席内向,坚持不出门、不练功;第二任副主席非常乐观,还常常带着大家练练郭林功什么的,和当地人混在一起。但是等后者全部开始用中药并配合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便嫌烦了,就自己把中药停了,觉得有靶向药再加上练练功就可以了。

那个时候,人们对肺癌的靶向药物非常迷信,总认为这个药物非常好。但好景不长,三个月以后,他一方面指标反弹,一方面肿块也见长了。慌了手脚后,又加重中药用量,同时用了一个疗程新的靶向药物,还加强化疗。从那以后,他几乎没出过医院。

前一任副主席,我那天去他那儿时,75岁的人了,得过一次脑梗死,尽管老态龙钟,反应迟钝,但还活着,且活得不错!而且,刚刚拍过CT,肺部肿块完全控制住了。第二任副主席由于过于迷信“彻底战胜”的思路,反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秘书告诉我一年医疗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前后算一起大概活了两年半左右。临终前,我去看他,他当时人也趴下了,浑身疼得厉害,全身都是虚汗,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握住我的手。他周边的人说了:“首长真的后悔了!”当然,他比一般的肺癌化疗治疗的生存期还长了一点儿,因为他过了三十多个月了。但是,如果他向前任好好学习,能够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也许今天还能优哉游哉地活着!因此,我觉得一念之差,结果可能就是天地之别。

Ⅳ期癌症的情况比ⅡA期要复杂得多。那位前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抱定用中医药治疗的想法,所以他一点点儿挺了过来;而后者过分迷信用最好的方法彻底杀死它,以后再用中医药调理,所以最后自己措手不及,死于非命。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诫人们:不要低估中医药的治疗价值。

二、要战胜癌症,首先要战胜恐癌心理

我相对特殊的专业背景(身为中医,有兴趣于西医,又专攻心身医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问题对于肿瘤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意义。因此,我每每鼓励患者,有条件的话,懂得点儿心理学更好!因为这一结论是有大量成功经验支撑的。

从事IT业的李先生年近四十,十年前查出鼻咽癌。事后他述说了自己当时确诊时的心路历程:“刚刚看到诊断结果,首先是不相信,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等确认是事实后,又感到万分怨恨!老天太不公平,别人都好好活着,为什么偏偏这样对待我?我努力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挤进了高科技行列,而且自己生活方式还算可以,虽经常熬夜,但不抽烟,也很少喝酒,只是逢场作戏,偶尔应酬时喝喝酒。可才混了几年,居然是这样的结果!”之后,他开始感到无比悲伤,人生旅途刚刚起步,父母养育之恩还没有报答,而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他在悲伤中夹杂着对疾病的恐惧,就像世界末日到了,盘算着自己还能活几天。

上述心理变化持续了十多天。这期间,他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根本听不进去,拒绝一切治疗。他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将死的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时,他新婚不久的妻子找到了我,但他本人拒绝前来看中医。

正好那天有一位已康复20年的鼻咽癌患者来复诊,他妻子与这位患者做了交谈,留了电话,请求他帮助她的丈夫。他们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对方告知了他的治疗康复经历,并一般性地讲解了鼻咽癌的治疗进展(因为许多患者久病成良医,而一些年轻人尽管学历很高,则可能是“医盲”),为他树立抗癌信心。

反复多次后,李先生逐渐走出恐癌阴影,开始配合治疗了。而漫长的治疗过程让他十分焦虑,特别是放疗的不良反应,一度动摇了他的信心。这时,心理学知识帮助了他。他在报上看到了我的连载文章《博导论肿瘤》深受启发,他父亲的一个朋友还送给他几本(包括我的)医学心理学书籍。李先生读过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除了自己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外,还经常主动与其他患者谈心,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一年以后,初步康复了的李先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医学及心理学知识,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如今,他除了从事IT业外,还经常从事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工作。他常常以自身经历告诉其他患者:“要战胜癌症,首先从战胜恐癌心理开始。”

有些症状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反应

心理治疗中素有“暗示”与“移情”等法,讲的是运用心理学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焦点,以达到缓解某些症状的效果。这在癌痛患者的治疗中亦可试用。不过,它对精神性、功能性疼痛的效果常常不错,对器质性疼痛只能起到某种辅助治疗作用。试举一例:

江西某乳腺癌患者告诉我,她几个月来一直手术一侧胸口痛,痛得比较厉害。检查来检查去,没有发现什么阳性征兆,就是有点儿痛,且时轻时重,有时候又可以完全不痛,没有规律。我号了脉,看了伤口,详细了解情况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随意问了一句:“您现在又不痛了?”她说:“是啊!看到您,我就不痛了。”我遂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她:“没有问题,不是器质性病变,更不是转移,最多只是种条件反射。”并很自信地和她说:“您以后也不会痛了。”四个多月后,她再次见到我,告诉说:“何教授,真神奇,自从八月份看了您以后,您的一句话让我这四个多月来一次都没痛过,完全好了。”

其实,这类情况很常见,其机制很简单:人是心身合一的整体。癌症是种心身疾病,临床出现的症状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可能只是种心身反应。此时,医师如不注意语言疏导,一味地强调要查明病因,那么,在这种明确语言的强烈暗示下,很多患者症状就会固定下来,以至于不治。

而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同样借助适当的语言、巧妙的暗示,转移患者的注意焦点,常常可以帮助消除症状。当然,此法运用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从症状学角度分析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转移的可能,有充分把握是源于心身反应的。否则,有可能误事!

谁都免不了一死

近年来流行“快乐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新的理念,这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尤其具有意义。借综合的心理方法,接受自得其乐的快乐心理原则帮助自我康复,可以说是个最好的方法。对于如何获得快乐,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方法。下面这些事例只是我们在诸多成功案例中的随便摘取,以做示范。

老陈生性乐观,却脾气暴躁,且生活不讲究,爱喝酒、抽烟,喜欢吃重味,肥肉每餐不能少,蔬菜则从来不碰。2007年年初的一段时间,他出现消瘦、胃痛,一查是晚期胃癌,且属于恶性程度极高、对化疗不敏感的印戒细胞癌[1]。家属要求尽可能做手术,医师只同意做个姑息性手术。

开腹进去一看,全部粘连了,姑息都做不了,只能关腹。当时,医师预估其生存期为30~40天。但家属瞒住了他,告诉他只是早期胃癌,已做手术切干净了,且因为早期,无须化疗、放疗,只需中药调理就是。其实,家属已明白此癌化疗效果极差。反正老陈剩下的时间不够了,何必让他再遭罪呢。

术后第七天,老陈就开始在我处进行中医药治疗。由于原本亲友中就有癌症患者在我处康复得不错,所以他对我充满了信任。我同意家属的意见,并叮嘱家属在饮食方面合理配合,且尽可能顺顺他,避免其情绪波动太大。

从那时开始,他每隔两周来我处看一次。开始他话语不多,因为毕竟刚动过手术,家属对他限制很多。很快,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是京剧票友,能唱上几句,又能拉点儿二胡之类的。他向我诉苦,说家属不让他出门,他想那些票友们了,想天天泡在公园里。我劝家属给他自由。从此以后,不管晴天阴雨,只要不在家,他就在家旁边的公园里。因为其他事不让干,他天天就是拉二胡。拉二胡他又嫌声音太轻,人们听不见,于是专门买了套便捷式的扩音设备。他在公园里拉着二胡,天晴时身边一定围满了“粉丝”。他十分自得其乐。凡有“邀请”他表演的,他随叫随到,或随叫随拉。据他自己称,他已有几百个“粉丝”了。

他现在已快乐地活过三年了。在年前的一次门诊中,他悄悄地告诉我:“你们都瞒着我。其实,开完刀,能下地没几天,我就偷偷跑到医师办公室,仔细看了自己的病史和手术记录,我比他们(指家属)知道得更早、更清楚。当时也很伤感,后再一想,横竖总是个死,谁都免不了一死,我何不快快乐乐过好剩余的日子呢?伤心也是活,高兴也是活。你看,我不就这样挺过来了吗?”

听完此话,我对这位平素看上去十分粗线条而又不很讲究的汉子不由得刮目相看,多了几分敬意!他可以说真正地参悟了生命与生活的真谛。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要好好向这位快乐者学习学习!他真正懂得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

三、不抱怨,病才好得快

2002年夏天,我接待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找了我几次,欲言又止,满脸愁容和疲惫,最后两次都拖着我的一位女博士生,关进门内,密谈许久。作为医师的我很注意察言观色,发现每次从密室出来的她都刚刚哭过。很显然,她有深深的难言之苦,但她一直不愿意与我直面聊谈。

有一天,临近傍晚,她又来了。其他患者都走后,她惶恐地约我到旁边小间(密室)里一个人谈谈。原来她的阴道口大阴唇上有一个黑痣,被确诊为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而且,局部做了切除术,但腹股沟淋巴已经转移。医师告诉她:想彻底控制已没有可能,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几次化疗,但意义不很大。

说到这里,她呜咽了。她说她真的想死,因为生不如死。但女儿还小,刚念高中,家中没人照顾。我顺口问了一句:“女儿的父亲呢?”没想到她停顿了半天,吐出两个字:“畜生。”我明白了大半,停顿半晌后,她低下头告诉我:“我的病全是他给惹上的。他在外面乱搞,这些年既不管家,回家还要折磨我们母女。我已经生了这病,他在家里还要强行和我同房。我完全是为着女儿才想活下去的!不然我也不想找你们了,是居委会的阿姨一直在劝我,为了女儿一定要挺下去……”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子,且屋漏又逢连夜雨。这患者情绪坏透了,整夜失眠,严重抑郁、焦虑,还有一系列的虚弱症状。前几次她之所以没直接求助于我,一是病变在敏感部位,面对异性医生感到难以启齿;二是自己没了希望,对我们也还缺乏认识和信心。

很显然,这位患者太绝望了,家庭遭遇与罹患恶疾互相纠缠形成难以解开的恶性循环圈。对于她的治疗,若只顾一头,绝无良效。而且,任何一头都是顽疾,不太好纠治。对此,我们采取了多管齐下之法。

首先,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她与几位同样患黑色瘤且已转移的患者(或家属)接触,让成功的案例为其示范,告诉她只要努力,还有很大生存下去的希望;其次,我们注意到每当谈到女儿时她的情绪就好多了,在重点中学上高中的女儿是她的寄托和骄傲,为此,我暗示我的女助手们和她多谈她的女儿,激发她内心生存下去的积极的动力;再次,我明确建议她接受三个月的心理治疗,借助抗抑郁药改善睡眠和情绪;最重要的,就是积极配合中医药的零毒抑瘤治疗,并建议她当睡眠改善、体力好转后,可以接受几次化疗。

不久,她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她有一次亲口说:“以前从来也没有体会到生活会这么舒服。现在吃得下、睡得着、体力也很好。母女俩的生活(后来离异了)有干不完的事、用不完的劲,好像每天都很开心。过去的事我再也不想了,现在天天想着怎么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舒舒服服的。”转眼已过去六年多了,女儿已工作两年有余了,她则每次复查一切正常。最近退休了的她又迷上了插花,优哉游哉,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这件事给我本人的启示也很深刻。怎么对待挫折?怎么对待不公?怎么对待疾患?沦陷在里面、怨天怨人,只会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拔。而换一个思路,走出阴影,就会有艳阳天,就会有明天。有时,甚至自我解嘲、阿Q精神一下,也未尝不可。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四、什么事都别压在心头

5年前,我接治了一位晚期鼻咽癌患者。她刚来时情绪特别糟糕,说话声音嘶哑,已经出现吞咽困难。我对她做了全面了解后,得知她一贯非常认真、谨慎,工作兢兢业业,但前期生活不太顺利;且很内向,不太愿意表达、宣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情感;由于受挫折感明显,因此内心不太相信任何人。

我明确告诉她的亲友:情况不容乐观,大家一定要认真配合,且关键是促使她愿意及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善于经常宣泄自己的情感。家属表示理解并愿意积极配合。首先,帮助患者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其次,经常有意无意地让患者与康复了的患友多沟通与交流。每次门诊,我则常常与她轻松地交谈。逐渐的,患者话语多了起来,情绪开始有所放松;几个月下来,病情也有明显好转。

这时,她常常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每每有爽朗的笑声。5个月前,她已经度过了5年生存期。她在回顾5年的治疗过程时说:“我开始很灰心!一切都心灰意冷了!但后来逐渐地觉得自己能好起来,相信今天的医学能治好我的病。何教授的经验丰富,他治疗过许多比我严重的患者。我知道听他的话没错。我原来很闷,与谁都不想多说!后来,我听他的话,把他的话当‘圣旨’。他让我怎么治,我就怎么治!他动员我参加什么活动,我就去参加!我在那里认识了许多朋友,心里的许多话可以跟这些朋友说!因此,我总是说说笑笑、哭哭闹闹的!心胸也就开阔了,人也轻松了。一晃5年过去了,病也就慢慢地稳定了。”

其实,治疗癌症,通过医疗手段只是一个重要方面,而非医疗手段的治疗同样不可忽视。这位患者的基本康复,除了药物作用外,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在于她逐渐学会了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善于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助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人们应学会及时宣泄自己的情感,学会表露与表达,而不要做“闷葫芦”!这是心身医学着重强调的。得了癌症是不幸的,但不要生闷气,不要打掉了门牙往肚里咽,要把积压在心头的“怨气”释放出来!要善于自得其乐!自找乐子!要会说、会哭、会笑,会及时宣泄,及时倾诉,及时从痛苦中走出来,解放自己,自己快乐自己!

人的情感是要及时宣泄的,压抑会压出病来。该笑则笑,该哭则哭。笑能笑出快乐,哭能哭出健康。笑哭自由之,心情舒畅,永葆健康。(www.xing528.com)

五、医家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

某男,五十出头,原为某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生肝癌后做手术,做完以后即找我诊治。我印象很深,他第一天求治,即在诊疗室当着众人面与夫人大吵。夫人很关心他,却很唠叨,规定他要这样、要那样,先生当即不悦,与之吵了起来。

我和颜却正色地告诉两位:如此争吵于康复大为不利,并引“医家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之名言加以开导。尔后,我留下其夫人,与其细谈。“你想让先生康复,必须要帮助他调控情绪。他肝病日久,肝病本即易激动、好发怒,现加上术后身体不适,又因此病,时时恐惧不良恶果,故他容易发怒,你应该多多理解。你要为他好,就必须学会宽容、忍让,有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能顺他便顺顺他。”

我又嘱咐其夫人做好整个家庭的工作。而在给该先生的中药调整中,也加强了柔肝、疏肝、养肝之品。每一次他来复诊,都侧面劝他“健康是第一位的”,“家人都是为了您好”,“难得糊涂是人生的一个境界”。3~5个月后,随着身体状况的恢复、自身舒适感的增强、肝功能及癌症指标的改善和控制,素来急躁易怒的他也变得随和起来。

现在到门诊部,他每次都会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劝说他人。而近十年的康复,包括肝质地、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的全部正常,又进一步优化了他的个性和信心。他已是一个不再会发怒的随和之人了。

总之,怒,不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而节怒又不是简单的问题,须在认识上加强,在周遭环境中做些调整,患者也要学会自我调控,再加上适当的中药调理。而且,随着个性的优化,又将有助于患者的更好康复。

六、太较真,等于跟自己的命过不去

瘦小的李某,45岁生了胃癌。她始终想不通,在建设银行工作的她没有任何坏习惯,只是偶尔加班,午餐、晚餐晚了点儿,饿了点儿,怎么会生胃癌呢?!术后她找我诊治,我一语中的,击中要害。她的性格好强,又是搞财务的,追求细节的一丝不差与完美境界,且又喜怒很少外露,是她自己的性格特点击倒了自己。

她恍悟,也完全承认了。两年半后,她康复得不错,要求恢复工作。我同意了,但反复叮嘱:千万别与自己过不去,别再较真和追求完美了。她应允了。然而,一到工作氛围,她就故态萌发。工作3个月,本即偏瘦的她,又掉了3斤肉,胃又偶尔不适了。

我严厉地批评了她,调侃地说:“你究竟是要‘革命’呢,还是要‘保命’?”她笑了,连连保证不再犯低级错误了。回到建行,打了个报告,调了个岗位,不再直接与数字打交道,而是换了个轻松点儿的岗位。她在桌板下压了四个字——难得糊涂。现她已术后5年,光荣退休了。其实,很多情况下,城市里的女性患癌症很多是过于认真惹的祸!学会难得糊涂尽管很难,却也是过于较真者战胜癌症的重要招数。

七、难得得过且过

朱某,4年前求治时已78岁,一副传统大家闺秀的打扮,一眼即能看出来原本出身于旧上海门第之家。她身为一名老教师,教的是外语,虽已上了年纪,但看她头发及穿着,还是精致考究的。不巧,她生的是子宫内膜癌,无法手术,放疗无效,子女们又反对做化疗。她要求我单独诊治,我应允了。她对自己的病情只知晓一二,她已明白“反正不是好东西”!她的要求很简单,不管腰酸、坠胀、背痛等症状,只是下面流出的脏东西又腥又腻,她受不了,比死还难过。

因为她一辈子爱干净,也不否定自己有点儿洁癖。我感到有点为难(因为宫颈阴道癌症未切除者,分泌物的彻底控制是不太可能的),但也不想扫其兴,应允着说试试看吧,看看能不能先改善带下多而腥臭的症状。两三个月调理后,腥臭的白带少了;四五个月后,几无腥臭了,颜色变淡了,但量仍不少。

她每次来还是在意白带太多了。此时,我只能开导她:“下部有炎症,总有分泌物,分泌物不出来你更受不了。现只是有些白带,权当生育期妇女就是了(因为生育期妇女不少有白带),再不行就试试婴儿尿不湿。”她接受了这一观点,不太过于认真地计较白带等分泌物了。现在一晃4年过去了,她还是那样,精神且比较健康地活着。有一次,她轻轻地说:“也许糊涂是种福分,得过且过亦不差!过于要求完美太累了,我以前怎么就没有这样想过呢?如果以前就是马马虎虎的,也许今天会活得更好些。”

八、别把治癌的希望全寄托给医院

其实,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外,很多方法都有助于癌症患者康复。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同样也有撑起一面即将坍塌大墙的筷子或柱子。我们为什么不寻求这种支撑呢?观察表明:人们充实生活的各种方式、方法,都会给生活增加情趣,都有一定的调整心态的作用。用之得当,都有助于康复。

坚持游泳,耄耋老人胰腺癌伴严重哮喘得控制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老会长刘教授,1934年出生,是著名医学家。我和他从1982年起交往,早已是忘年交,他也是我的长辈,与我还有师恩之谊。他本身有严重的哮喘,2006年又患了晚期胰腺癌。当时,北京诸多大医院都会诊了,没有办法做手术,准备回大连做化疗。我极力反对,力荐只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后来,他化疗、放疗都没用。不久,他出现黄疸,然后装了个支架。

因为我们认识近三十年了,他很相信我。我建议他夏天到北方过,冬天到南方过。他原来抽烟抽得厉害,把烟也戒了,坚持游泳锻炼。因为他坚持游泳、坚持中医药,不仅肿瘤控制得非常好,胰腺癌整整过了6年,连非常严重的慢阻肺伴严重哮喘、长期依赖激素等都改善了。他的康复法宝就是游泳。游泳是种有氧锻炼,而游泳的过程中还可以愉悦心身、调整情绪。他目前的体质比生病前好多了,尽管他已经快八十高龄了。

顺意遂愿,活得更长

有个患者也令我很多感慨:他姓张,消化道出血后被查出来可能是胃癌,紧急手术发现是印戒细胞癌,已经没法手术。当时,家属第一时间获知老张最多还有三四十天寿限,但是没有告诉他本人。他的妹妹移居新西兰,通过朋友介绍到我这里来苦苦哀求。我首先问她:患者本人知道吗?回答说:不知道,只告诉他是消化道出血。

我嘱咐别告知为妙!之后给他用了中医药,内服外敷。三四个月后,他的病情得到明显控制,纳增眠佳,体力恢复。患者开始跟他妻子赌气,因为妻子总是管着他,不让他出门。老张来门诊时告诉我:他有个爱好,就是吹口琴。他自己说:“只要一吹口琴,就会心情很好,但妻子死活不同意。”

鉴此,我建议他妻子,不妨就让他吹吧。他们家在襄阳公园旁边,近三年间,他天天拿着口琴、带着麦克风,成了公园里一道固定的风景线。虽然后因一次饮食不当又一次诱发大出血,抢救未成功,人走掉了,但他从当初预测的几十天,活到了三年多,也够成功的了!顺意遂愿,不失为一类心理疏导方法。

野外写生,胰腺癌好了

我的门诊患者中有一位比较令人敬佩的,这个人姓姚,是位美术老师,也是一位晚期胰腺癌没法手术的患者。他一开始即出现黄疸,于是装了支架。他起初也不是很知情,手术、化疗、放疗都没做。通过中医药内服外敷调整以后,他的体质明显见好。

他经常和夫人发生争执。夫人希望他好好调整,在家里待着,好好养病,但他喜欢写生画画。我原先对美术也有兴趣,所以,他们的争执我是坚决支持姚老师的,主张他愿意的话,可以常出去写写生,回到自然界去。

他拿到尚方宝剑后,有空便外出,人被晒得黑黑的,一直泡在野外写生。三年多后,因为各方面都调整得很好了,在我的强烈建议下,他把装进体内的支架也拔掉了。给他手术的医生认为:“装进去的支架居然还能拔掉,简直就是破天荒的事!”一晃又三四年过去了,他现在整天乐呵呵的,三五个月来找我看一次,恢复得非常好,可以说临床痊愈了。

不仅画画写生是个好方法,写作、音乐、舞蹈、戏剧等也都是有助于康复的好方法。《活着,努力地绽放》的作者于春霞女士能够从百般坎坷中一步步走向康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自己认为通过长期写作把自己的经历写了出来,圆了多年的心愿与梦想!

投身公益,疾病消失

我有个朋友,姓赵,是青岛人,患的是肠癌,做了造瘘,已经活了二十多年了。他的康复技巧我认为就是建“郭林功网站”,推广郭林功,然后到处义务教功,进行公益活动,以此充实生活。他现在已经有门徒成千上万人了。

支持他很好地活着的信念就是:“通过宣传‘郭林功’心身修炼方法,让更多的人受益,恢复健康。”一个人只有在有价值的生活当中,他的情绪才是稳定的、良好的,心态才是积极的、正性的,而康复的效果才会更好。

我早期有过一个患者,这个患者也让我很感慨。他的家境并不好,姓陈,也是印戒细胞癌,手术做完淋巴有转移,化疗也再做不下去。当时他自己不知道,但亲属都知道医生给他的最后期限是3~6个月。

他变卖了家产,到浙江南部的一个地方承包了一个寺庙,然后以这个寺庙为主体做公益活动,请各位患友到那边免费居住。这个当时被判为只有3~6个月生命的患者活了6年多。尽管他后来还是走了,但是我觉得他做善事也是安顿心灵的一种方式。

心存企盼,就有希望

许昌的一个老患者也让我非常感慨。第一次求诊是她的三四个子女一起“冲”到上海来找我的,告诉我他们的妈妈很麻烦。原来他们母亲是左脚拇趾的恶疮,被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有左腹股沟转移,同时伴有左边的乳腺癌,乳腺肿大得很厉害。

其实,老人病了很久,因不愿意麻烦子女,一直没说。直到最后伤口发炎臭了,疼痛厉害,子女们才知道。这时候,她既不能开刀,也不能做化疗、放疗。这下子女们可急坏了,匆匆赶到上海找我!

我记得那是2003年的事,那年的夏天特别热。他们找到我时,七嘴八舌,好几个人都哭了。当时,我只能说试试吧,先把中药用上去,希望对乳腺癌及全身情况有所控制,然后再全身调整。

这个老太太有个愿望,想在美国念书的孙子能回来看望她一下。我让他们转告她,我们努力,她一定能见孙子一面。当年冬天,我去郑州,他们陪她来看我,当时总体情况明显好转,乳腺的肿块用中药后有所消减,脚上的恶疮也没再发展。

然后,我每年给她设定一个希望,直到2009年我们失去联系。这期间,虽然她每次来见我总是哭哭泣泣,但每次会有一个新的希望——还想抱重孙,还想见到新的孙媳妇……这位淳朴的农村老人,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希望及企盼当中。

希望,是使人坚定生活下去的支柱之一,有希望就有可能。心身医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希望是作为“生命的最后通路”而存在的。意思是说:有希望,才能有康复的信念与活下去的信心!俗语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临床上很多人的确不是死于疾病,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失望或绝望。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若欲给予癌症患者以支持,首先就是要让他产生企盼与希望,心存理想!而千万不可随意判断他的死期,让他绝望!

我有一个患者也非常有意思,她患的是小细胞肺癌,晚期,且已有骨转移。这个人的文化层次不高,是农村的,而她老公是很有钱的企业家。她原来不信教,但通过各种方法稍有恢复以后,她每天的生活乐趣变成了诵经、拜菩萨。她说:“我开始拜菩萨是为了请菩萨保佑我活下去,后来是为了请菩萨保佑所有生病的人都活下去。”她的信念和层次就这样提升了。

我认为不是诵经帮了她,而是她的积极心态促使了她的内在机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三五年以后再见到她,我几乎要认不得她了。现在已经过了十年了,她能和正常人一样陪着患者来找我看病,作为一位晚期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认为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持着她,而这种精神力量借助佛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知退之法,更是英雄”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高龄隐退之后是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可以做自己以前想做还做不到的事情。我的很多高龄癌症患者退休以后,有的写了一辈子想写的书,有的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也有的用钢笔画办了一个画展……不都是开开心心的活着?人要回到原点才能轻松自在。

对于曾经的成功者来说,不应该沉浸于过去,或者对现在过度愤愤不平,应该做一个没有过去只有未来的人;不应该沉浸于对过去的缅怀,而应该归零心态,创造新的生活;即便生了病、退了休以后,也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创造新的生活。

很多患者常纠结于两难的选择,“我这次化疗是做,还是不做?”“我检查,查也怕!不查也怕!”……其实可以做个评估,比如这个化疗是不是利大于弊?如果这个方法通过了解确实很有价值,那就用。

九、促进癌症康复的各种有用小技巧

尽快寻求有过同样经历之人的帮助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陷入困境的时候是非常需要帮助的,而且最需要的是和自己有过同样经历之人的帮助,这种帮助最好来自某种组织。

我搞心理学研究,对这一方法一直有一种体会。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各地培训了很多正规、非正规的癌症康复组织。比如我们有个门诊部下面有个组建于2008年的小组织,开始时有4个人,3个男患者和1个女患者。3个男患者都是肺癌,其中一位是小细胞肺癌,女患者是卵巢癌转移的患者。他们因为志趣比较相投经常在一起玩。他们的小团体愈滚愈大,现在变成一个二十多人的团体。

很多晚期患者一加入这个组织以后,看到别人都活得很好,心情就改变了,所以加入这个团体的人几乎没有病逝的。所以医学本质上是“人学”。在患者的亲朋好友对待患者时,有时人性的理解胜过劝说和药物,而这方面我们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心身医学提出“要善于人性地理解”。中国医生要好好补上这方面的课。

我们对初期的患者都会鼓励他们走进民生健康家园、康复俱乐部或者气功班等,目的就是让患者不要自我封闭。相对于在病房中,在一个积极的、有康复了的榜样的环境(就是民生健康家园、康复俱乐部)中,更利于他们康复。

多待在大自然当中

从本质上说,今天人类的很多疾病是因为过度地脱离了自然,一直生活在人造的氛围及场景之中。因此,对于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回归自然是一大法宝!这一方面我们有很多确凿的成功案例。

前面讲的去自然界写生也好、采青也好、旅游也好,都是很好的办法,有些人索性居住到深山老林里,这些对所有的城市癌症患者都有它特殊的意义。

鼓励患者走进大自然中很有好处。我常用一个患者举例子,她姓赵,我很佩服她,这个人很了不起!22年前,才50多岁的她,刚刚退休,却被确诊为晚期肺癌,两肺转移,大口、大口咯血。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对肺癌人们很恐惧,也没有好方法。因此,医生直截了当地告知她,手术不可能了,放疗没有目标(因为已经弥漫性转移了),化疗也已经没有意义与价值了,让她回家等吧!

她不服输,认为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完了。回到农村老家后,她每天只做三件事:吃中药、练郭林功和到自然田野走动。她说:开始时她真的走不动,一边走,一边大口咯血,浑身虚汗。但是,三五个月以后血止了,汗少了。现在她已经77岁了。

把心头的苦吐出来

心身医学强调:健康的人需要及时表达情感。人总有郁闷、总有挫折、总有不高兴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有挫折感、都会有不幸。把这种不快及时表达出来、及时释放出来,心情就好多了。学会及时表达情感,学会善于宣泄和释放情感,也是防治癌症的好方法。

三十多年前,我刚刚做医生时,有一天下雨,有个老人找我看病。我给她开完方子后,这个老人就滔滔不绝地跟我说:这个人对她不好,那个人对她也不好,尽是家庭琐事。因为我当时也没有患者,我就一直听她抱怨。讲完以后,这个老人站起来跟我说:“你这个医生真好!我跟你说了以后,心里开心多了,不吃药病都好多了。”

我当时很纳闷,不过很快就领悟到一点:其实,人都有郁闷的时候,人都需要宣泄,人都需要及时表达情感。

我们发现唠叨的女人常常最健康。因为女性愿意倾诉,女性愿意找人诉说,这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容易寻求支持。

实际生活中,女性癌症的发病率比男性低,女性生癌后更容易恢复,活着的癌症患者中也以女性居多。女性生了癌症,通常比男性活得更长。这里有很多因素,不排除基因和遗传因素等。但女性善于宣泄,善于寻求支持,善于把郁闷释放出来,是重要因素之一。经常向他人唠叨,伴随着唠叨,把心里的郁闷倾诉了。如此,容易稳定心理,控制情绪,从而稳定病情。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有这样的挫折、那样的不顺。生了癌以后,最麻烦的就是退休的老两口了。他们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干,整天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天天这样,不生癌也要生癌。所以要让他们回归社会,让他们寻找社会支持。

学会打发时间是一门生存技巧

中老年人生了癌症,常常感到孤独、无聊,无法打发大量的空闲时间。而香港人说:“无聊是心病之源”,无聊很容易滋生抑郁等消极情绪,会诱发一些心身疾病,也不利于癌症的稳定与康复。因此,打发时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存技巧,它对于中老年癌症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吴老伯是昆山农村人,2002年生食管癌,有淋巴转移。因他有心脏病,手术后无法化疗、放疗,一直用中医药调整。一年后,吴老伯又经历了长子因车祸去世的丧子之痛,整天郁闷无聊。他原本喜欢听评弹,晚辈们偶尔带他去镇上茶馆听评弹,不想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提出天天早餐后即要去镇上茶馆。晚辈都有工作,无法陪他,又怕他出事,没有答应。求诊时,他就提出让我劝劝子女们。

我笑着建议子女不妨满足一下父亲的爱好,因为做喜欢做的事不仅仅有助于调整心态,也可帮助父亲好好消遣消遣,打发休闲时间。再说,品茶听评弹本即比较高雅。子女们理解了,达成一致,每天上午上班用车顺便捎带父亲去镇上,中午不下雨让他自己回家,下雨则车接回家。如此,风雨无阻,吴老伯也就快快乐乐地活着、康复着!

其实,生病的人怎么打发时间,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技巧。老两口天天相视而坐,再多的话也讲完了。除了闷闷不乐、无语而对,不再会有其他积极的活法了。何不让每个人寻找自己适宜的方式,消遣消遣,寻找一些乐趣呢。因此,应该让他们的晚霞余辉更光彩些、更持久些,也更有趣味些!

临睡前最好看一些无聊的书

很多癌症患者会睡不着,很多人会想要用安眠药;或者恐惧用安眠药,因为担心更睡不着。其实没必要回避安眠药,但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

比如,我碰到过一个女患者,她告诉我:“我生了乳腺癌以后一直睡不好。想睡,但特别恐惧,又特别烦!”我就追问她的生活方式。其实,她的乳腺癌已经多年了,康复得很好了,已开始工作,现任一家企业的管营销的副总。她说她因为睡不着,所以每天临睡前都要在电脑上打开公司网站,仔细看一看当天的销售报表。

很显然,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生活方式。因为报表上的任何结果都对她的入睡没有好处——销售结果好了,会令她兴奋而不易入睡;销售结果不好,会让她郁闷,更难进入梦乡。这些都不利于她的康复。所以,我就教给她一些方法,其中一条就是:临睡前千万别看报表,而是最好看一些无聊的书,结果确实很管用。

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服用同样的中药,也没有加重安眠药的剂量,但是最近的睡眠有所改善了。所以,调整睡眠还是要从调整生活方式着手,而调整生活方式的前提是要了解她的生活特点。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人们如果明白了这一道理后,也常常有助于很好地康复。

我有个很有趣的案例。患者是北京大兴人,不到40岁。他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是因为肝区胀疼,北京佑安医院一查,肝癌晚期,没法治疗。他爸和他夫人只能一起陪他来上海找我。

我看了他检查的报告、号了脉后,感到非常棘手。因为患者肝上的肿块已经非常巨大,有十多厘米了。而且,他十分内向,有点自闭倾向,他爸爸当时老泪纵横,“扑通”一下,跪在我面前,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心里也十分难受。然后,我就跟他及父亲聊了,发现这个患者性格的确很有问题。问他一个问题,最多回答三四个字。那天,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的性格问题,但我相信这是没有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这么巨大的、没法手术、肝硬化倾向比较明确、家境又很一般(无法试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我也觉得希望渺茫。

我只能建议他一方面中医药治疗,一方面到北京做一次介入。他们带着他在北京佑安医院做了一次介入,但是术后反应巨大,患者死活不愿意再做了。鉴于肝内肿块有十多厘米,我只能建议他成倍地加大中药药量。约半年过去后,一度病情非常稳定。然而,他的心情一直仍很郁闷,一个月来看一次门诊,与我最多只有三五句话。

他夫人告诉我,他平时只能以贪吃来满足欲望。但家里管得很严(这也是遵照我们的医嘱,防范过食肥甘而生不测),很长时间来荤菜一直被控制着。有一次,他乘父母不在时,一口气吃了很多油煎的带鱼,吃了后不久便诱发消化道急性出血,送进佑安医院抢救,并很快就出现大量腹水。他父亲焦急万分,推着轮椅,坐飞机把他推到我这里来了。当时情况很糟糕,他父亲还是老泪纵横,又不敢过分责骂他,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了。

我建议他中西医结合,加强有针对性的抗腹水治疗,中医内服外敷也加强,并告诫说:一旦好转,不妨试试多吉美(一种昂贵而副作用大、有时对肝癌有一定效果的靶向药物)。一个月后,他夫人单独来改方,告诉我患者病情稳定了。但多吉美只吃两粒就又诱发消化道出血,没敢再用。

两个半月后,他夫人再次单独来改方,让我大感意外,她竟然充满笑容,显得很开心。她悄悄告诉我:一是病情明显好转,检查后原来十多厘米的大病灶,现在居然变成2个,一个只有2厘米左右,一个不到1厘米,故父亲放心了,不来了;二是原来告诉患者时说肝内肿块有4厘米大小,所以,情况好转他并不完全知情,但是通过那次急诊送医院,让他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后,他开始变了!他夫人告诉我,出院后他开始到处主动与人交往,话语与笑声不断,变得阳光得多了。又过了几个月,转眼已是一年多了,他们夫妇俩一起来看病,他的话语与笑声充满了整个诊室。

我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大概就是悟到了这个道理。当时所有医生都预测他只有3~6个月的寿命,没想到他竟然一步步走了过来。他现在和以前好像换了一个人,肝内病灶缩小,而且在我写这部书的时候他已经活过了14个月。

十、从“床头挂幅风景画有助缓解疼痛”说起

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常常不得不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包括疼痛等。怎么办?国内通常采用的简单的“科学”对策就是给予止痛药等对症治疗。其实,临床症状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表示,通过观赏宁静的自然风景画,癌症患者躺在病床上,足不出户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该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组接受骨髓穿刺和活检治疗的癌症患者(医生需要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并抽取骨髓,患者痛苦极大)的恢复情况。一些患者的治疗背景是标准的医院环境,另一些患者的治疗背景是伴随着鸟鸣声和瀑布声的自然风景区,还有一些患者的治疗背景则是喧闹的都市。结果发现,观赏平静自然景色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而置身压力巨大的都市和标准医院环境的患者,其疼痛水平相同。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也为接受催眠等缓解疼痛方法失败的患者带来巨大希望。

英国一家医学院的一个研究更有意思:同样一家医院、同一层病房楼,同样一组患者,随意被分到了左右两组病房。一边是窗靠马路的,车来人往;一边是对着医院内花园的,宁静安详。住在窗靠马路病房的癌症患者和窗靠医院花园病房的癌症患者相比较,靠花园的患者康复得比靠马路的要好得多,症状也要减轻得多。因为进去的时候患者是没有筛选的,因此,很明显靠花园的患者环境相对安宁,情绪相对平和,而靠马路边的有更多干扰,所以治疗康复效果就有差异。这能用药物等的作用来解释吗?能用今天的生物医学来解释吗?显然不能!

有一个晚期乳腺癌、严重骨转移患者,用了吗啡、用了“白粉”,剧烈疼痛都止不住疼,难以入睡,只能用镇静剂。她膝下有四位千金,我建议她们每天晚上轮流陪伴母亲,与母亲聊天,不管她听见没有听见,同时用手不断地安抚母亲的躯体,轻轻地安抚。结果,居然不再使用镇静剂就能很好入睡了。

这个报告和许多事实也使我们考虑,很多非医学的手段、非药物的手段,同样能够解决一些临床症状问题。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味地依赖药物,或者不断地加大剂量。癌症患者的很多症状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有利的方法加以控制,这才是人性的医学、可亲可爱的医学!

【注释】

[1]印戒细胞癌,又称黏液细胞癌,由于细胞中充满了黏液,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了细胞一侧,使细胞外形酷似戒指,故而得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