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六章何氏抗癌方:临床经验揭示的疗法

第六章何氏抗癌方:临床经验揭示的疗法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何氏抗癌方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在治疗癌症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这些招数的选择及践行,对癌症患者的心态调整大有益处。因为已有千百人试用过,姑且大言不惭地把它称为“何氏抗癌方”,以示与其他疗法的异与同。因此,抗击癌症的主力不是医生,更不是家属,而是患者本人。正是这种无谓而错误的联想,导致许多患者始终沉浸在阴影中不能自拔,并增加了癌症转移、复发的概率。

第六章何氏抗癌方:临床经验揭示的疗法

第六章 何氏抗癌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在治疗癌症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治疗疾病不能光靠医生、靠药物,更重要的,还是靠患者自己。换句话说,抗癌的主力是患者自己。

我从事癌症临床治疗工作近三十年,看到了太多的原本几无希望的人好好地活了下来,包括晚期胰腺癌、晚期肝癌、晚期卵巢癌、已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骨肉瘤、一些神经母细胞瘤及多脏器转移的患者等;也看到了许多原本完全可以活下来的患者,却死于心理因素或由此诱发的过度治疗。因此,如何帮助更多的患者自我救赎,成了我癌症临床治疗工作长期探究的重中之重。

在长期探索中,我总结了癌症患者自我心理纠治的一些招数。这些招数的选择及践行,对癌症患者的心态调整大有益处。因为已有千百人试用过,姑且大言不惭地把它称为“何氏抗癌方”,以示与其他疗法的异与同。

一、抗癌的主力是自己

说一千,道一万,病生在患者身上。《黄帝内经》有“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之说。要其本人改变态度,积极面对是最为关键的。其他人充其量只能在旁指导、帮助、配合,代替不了患者本人的努力。因此,抗击癌症的主力不是医生,更不是家属,而是患者本人。这种改变至少涉及了“四个要”:

一要敢于面对现实

首先要承认自己的生病现实,其次要尽可能多地与已经康复的癌症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战胜不良情绪的,看看在他们身上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多了解自己周围患癌后长期生存的“癌寿星”的生活经验,不断为自己添油加劲,增强精神上的安全感。

二要相信医院、相信医生

尽管今天的医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是可信的。网络时代,患者完全可以自我选择一个可靠的医院或医生。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的病在这家医院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相信医生有办法治疗自己的疾病。

三要相信科学

有些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及痛苦不能排解,常产生误解和幻想,不仅不配合治疗,反而求神拜佛,或轻信江湖郎中,这只能延误治疗。

四要意识到精神的重要性

要能清楚地意识到负面情绪或心态只会破坏心身协调与平衡,导致各种症状,加剧体内生理功能的紊乱,影响有益的治疗。只有振作起来、乐观地对待现实、保持良好心态,才能获得力量和勇气、消解各种症状、战胜悲观失望、促进自我康复、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二、生活中只有20%的事才重要

要帮助患者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实际上,根据我们和国外的有关研究,每个人所面对的事情中,只有5%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必须认真对待;15%~25%是比较紧迫的;剩余的大多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也就是说,70%~80%的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感到心身疲惫。长此以往,肯定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癌症找上了你!

有一个杯子的故事,是我经历而印象深刻的实例:有个做财务出身的乳腺癌患者,在我处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每次来总是述说“很累”,常埋怨他人。有一次打开话匣子,她说:“我活得一点儿都不称心,回家经常与老公吵架。我和他说好,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可他就是不听我的。我叫他喝完茶杯子要放在这里,他偏偏乱放,想怎么放就怎么放。我一看就来火,说:‘你为什么不放那边,要放这里?’因此,每天少不了吵架,很累人!”

我说:“杯子放这里、放那里,很重要吗?”她说:“我是做财务的,必须一丝不苟。这些小习惯弄不好,怎么行呢?”我说:“杯子与你的财务数据是一回事吗?人生面对的只有20%的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剩余的其实无所谓。这就是重要的“二八定律”。你都看这么重,你不是自己把许多不必要当真的事当作压力背上了吗?你不累,谁累呢?这个累,岂不是自找的?”

她思忖良久,点了点头,说:“也许我是过分了点儿。”我接着说:“你不学会放下80%的包袱,你的生活、你的病都很难有改变。”最后,她接受了,并一点一点地做出了调整,现在活得轻松多了。

为什么财务容易生这个病?我的分析,很多人就是把职业行为泛化为生活习惯,并折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想追求极致、追求一丝不苟,最后,自己把自己给拖垮了。

三、别做无谓的联想

理学家研究发现:许多人喜欢做自然联想,而且往往习惯于做无谓的、错误的、以负面为主的自我联想。这在癌症患者中尤其常见。正是这种无谓而错误的联想,导致许多患者始终沉浸在阴影中不能自拔,并增加了癌症转移、复发的概率。

所谓无谓的联想,其公式主要表现为:如果这样……结果就必定这样……看上去,这很自然。其实大错特错!比如说,有些年轻人这样思考:“大学非常重要,这次大学没有考取,我的人生就一定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后半辈子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少人就因此消沉,甚至走上绝路。

错误的联想是如何害自己的

比如,CEA癌标稍微有点儿升高了,有的患者就老是这样思考:“我这次指标是0.3,上次指标是0.1,下次指标就一定0.5了……几次以后就变成5了……到达5就复发了……复发以后我就完了!因为我已做过化疗,不会再有效了;我完了,我全家就没有了……”因此,常常为一些细微变化而伤感不已,老是处在消沉抑郁状态。其根源就是这种无谓的联想。

这种联想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心理学家已经从思维机制角度肯定了这种思维习惯的错误性、荒谬性,强调了要改变这种看似自然,其实漏洞百出的思维方法。

而从逻辑角度来看,这种联想同样是错误的、经不起推敲的。即使指标间真的存在着某种上升趋势,也只是一种可能,充其量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并非必然结果。

癌症患者中拘泥于这类错误思维习惯的人很多。错误地联想,往往自己害自己。

物理学讲规律,生物学讲概率

要知道,生物学和物理学完全不是一回事。物理学讲的是规律,比如水加热到100℃,常压下肯定沸腾;生物学讲的只是一种概率,这次比上一次升高些,不等于下一次也比这次高。即便是指数升到了5,也只是有少部分可能复发了。即便是复发了,也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因此,它只是一种概率,一个百分比而已,非必然性。

而且,事实表明:患者越是错误联想,复发的概率越高。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考方式让患者处于紧张、焦虑、消沉,甚至抑郁状态。此时,患者吃饭、睡觉肯定受到影响,身体机能肯定是不稳定的,甚或极度失调的。而癌症本身就是一种“内乱”,患者这些状态则大大加剧了内乱,不促使复发才是怪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其实,世间很多事情的后果绝对不像患者想象的那么严重。而患者之所以老是遇到严重后果,往往就是患者持有错误联想这一类消极思考方式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患者之所以耿耿于怀,走不出那个困境,是因为患者把指标或某些事情看得太重要。事实告诉人们:很多事情从容应对,常常能够柳暗花明。中国人有两句古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抑郁的人、多虑的人及很多癌症患者就容易做出错误的联想,且总是把后果想得很严重,想得很多很多,像下棋一样把每一步都想好了。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四、该是学会糊涂的时候了

在今天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有时候“难得糊涂”反而更好。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是某医科大学的副校长,他带医疗队到西藏去了,回来的时候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何老师,我真的想不通,西藏那么多人,居然没有精神病院肿瘤发病率也不很高!”“西藏的自然条件并不好,至少阳光直射厉害,天气也恶劣,又高山缺氧,生活条件大大落后于内地,真的很想不通!”“你说西藏文化水平很高吗?不见得,我觉得就是那种藏传宗教让人们感到很安宁、愿意安于现状!”他是这么解释的。我完全认可这种解释。

阿Q为什么不太会生癌

大家都知道鲁迅笔下有一个阿Q,阿Q是一个丑角。但是,根据我们观察,可以告诉大家:阿Q不太会生癌。至少,像胃癌、胰腺癌、肺癌的发病率要大大低于聪明人。也许他容易生肠胃炎之类的疾病,但即使生了癌,阿Q也比一般人容易康复些。他善于自得其乐、自我安慰的心理,让他自己总感到很快乐。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为何不阿Q一回呢?特别是那种较真的人,有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侃一番,这是平衡心理非常重要的一招。

任何事情都较真,较到后来,把自己的健康给赔上了。值得吗?所以这是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的一招。

鉴于此,我建议芸芸众生面对许多问题时,有时候不必太认真,不要事事追求一个答案、追求完美,更不要事事弄出个你死我活来。可以学学郑板桥的那句话:“难得糊涂!”每个人一生之中都会有坎坷,都会经历挫折,但不要太较真了。有些无伤大雅的、没有大害的事情,马虎过去也许是最聪明的。

承认现实,抱怨没用

许多患者耿耿于怀,认为“自己为人做事都很在理,为什么会生这病?”“上帝对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埋怨过去的某些人或某些事。其实,大可不必!

现代研究表明:对所有人来说,只要他活得长一些,生癌是伴随着衰老的必然结局。有研究表明:70岁以上,患有癌症的人口占总人数的40%(但不一定会有症状,不一定会求助于医师);80岁以上可达60%~70%;100岁以上也许体内100%有一两个癌肿(但不一定会有症状,或者癌症可处于自我限制状态)。因此,可以说生癌是早晚的事。你只是比别人早生了几年!要怪这应该怪你自己,为什么早先透支太多,不注意?!也可以把它看作上帝(或老天爷)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设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你首先应该承认和面对现实!

老天爷只救可爱与自爱的你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只拯救可爱与自爱的人。”故患者首先要自我振作起来,承认和直面现实,耿耿于怀并没有多大的益处!

我治疗过一位患者,她40岁刚刚出头,从外地跑到上海找我看病。她是某省大学从海外召回的“千百人才工程”中的一位,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回国一年多就病倒了,患的是晚期乳腺癌。她说自己始终想不通:“为什么我回国就生了癌症?我对人都很好,又没有任何坏习惯。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我说:“凭我对你的判断:你是一个很较真的人!在海外拼搏了很多年,长期挣扎、透支、压抑自我,才有了学术上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么认真、这样挣扎,一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才导致了癌症的提前降临。因为长期以来,你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始终处于紧张及紊乱状态……”

她说:“教授,对啊!我出国以后月经很少正常,也从来没有十二点以前睡着觉。我以为这是水土不服,不是太大的事呢。我想了这么多天没有想明白,你把我一下子点明白了!其实,我一直不承认自己生了癌。我一直在想:上帝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正,我为什么会生癌?一直耿耿于怀!从没有想到过是自己的问题!原来是我自己透支太多了。我现在必须赶快改正,不再埋怨,乐观地承认和面对现实。”

五、活在当下,学会享受

“活在当下”是句时髦的话,年轻人喜欢说。但是我觉得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我们中老年人很多地方需要向年轻人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代表了时代。不是说他们都对,而是我们很多的观念是落伍的。在生命处于危机状态时,学会活在当下、学会享受今天,并学会不断地调适自己的目标,这个非常重要!而且,这个目标应该以短期为主,不要太高,然后不断延伸。

我有一个女患者,姓倪,与我差不多是同龄人。她1998年得了乳腺癌,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正在化疗中。她说:“我怎么这么倒霉!我刚刚插队落户回上海不久,我们家庭环境刚刚好一点儿,我就生癌了。你看我倒霉不倒霉?”

当时正好是5月份,她问我:“能不能让我活过三个月?”我说:“这个简单,我保证你活到今年年底。”她说:“我现在就是为我女儿活着!我女儿今年要考高中了,她考进去我就满足了。”后来她女儿考上了好的高中。她又问:“何教授,你能不能保我活三年?”我说:“你是不是想看女儿考上大学?”她说:“是的,这个就是我的目标,她考上大学我这辈子就算满足了!”我说:“我们一起努力,我保你再活三年。”

三年过后,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好大学。然后她又说:“何教授,这次不要您保证了,我自己都有信心!我想看到我女儿大学毕业,我还想抱上外孙呢!”

就这样,她活到今天了!

因此,我建议大家应该学会先享受今天的生活,要从容地、理性地享受当下的生活。活在当下,学会享受!然后设定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不断延伸的过程就是幸福生活的不断延续、生存期的不断延长、生命价值的不断提高,甚至可以尽享天年!

因为人一旦有了明确而又可期望的追求,就有了积极的生存动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对地调整得更高些,这些都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和生命期的延长。

六、该是放下“坚强”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压力与抑郁是孪生兄弟。压力可促使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发展,也不利于癌症等疾病的康复。因此,心身医学有一个重要原则: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善于经常宣泄郁闷。关键是释放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多——该讲就讲,该哭就哭,这都是一些方法。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长寿?因为女性更善于释放压力。女性走在一起唠唠叨叨,这就是一种压力释放,这样也有助于抗抑郁。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哈尔滨阿城市某局的领导患了肝癌,赶到上海诊治,我去会诊。他住在单间病房。会诊时我见了他,总体情况不很好。我们在交流时,他夫人在一边哭,他嚷道:“哭什么哭!我都不哭,我都一点儿不怕,你哭什么哭?何医师,我一点儿不怕!你和我直说,我是个汉子,挺得住!癌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出了病房门,在门外,他夫人就埋怨:“这老头就是倔,一声不吭!从来也未见他说过什么!”我说:“不会吧!你再开门进去看看,他肯定在擦眼泪。”果真,他正在流泪。

其实,男人的坚强很多情况下只是种伪装,是因文化塑造所导致的掩饰,掩饰自己的内心恐惧、不安、郁闷。其实,这时候更需要的是宣泄,是情感的真正流露与表达,否则绝对不利于健康!这是非常关键的。前已提及:男性生癌的概率比女性高,死亡率也大大高于女性。这与两性社会形象差异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强调:男子汉有泪不轻弹,不能唠唠叨叨、张家长李家短的。平时,女性则喜欢和善于唠叨。唠叨可以算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唠叨的过程就是宣泄的过程,可以及时倾诉。

我以前的家住在离大学不远处。一九八几年的一天,我上班时骑自行车看到两个女同事,她们一个是从医院到学校,一个是从学校到医院,正好在中间相遇,穿着白大衣就在街边唠嗑,很显眼。等我上完课,准备回家吃午饭时她们还在聊。你可能觉得她们话多,但这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就是懂得倾诉。人要学会倾诉,倾诉是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当然,我不主张像她们那样倾诉。但一般人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学会倾诉,特别是男性。要学会寻找一些释放压力的通路,方式很多,看书、上网、聊天等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叫一通、哭一场也未尝不可!找朋友聊天,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琴棋书画也可以,当然要适度,这些都有助于抗抑郁。

七、“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慢下来?”

最近,海外媒体经常在说:“中国人为什么不慢下来?”的确如此!中华民族有很好的品质——吃苦耐劳,办事快马加鞭,讲究效率!但是,也有走入误区的倾向——我们过去倡导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拼命干革命!死都不怕,又何必在意疾病或癌症呢?

经常看到某人生癌或生病死了,生前的种种努力没有人在意、关心,更没有人褒奖。死后却作为英雄大肆宣传,有意义吗?

快生活,致癌快

研究提示:生活节奏快与癌症高发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城市里居民之所以癌症高发,都是由于压力导致内在机能紊乱,而这个压力往往与节奏太快、竞争太激烈有关。

上海地区的癌症发生率现在和美国是同等水平了,在全国是最高的。上海的冠心病发病率在全国也是最高的,亦与美国属同等水平。因为社会发达了、进步了,压力增加了,人们一时适应不了,只能以加快生活节奏来应付。为什么内地人到香港后癌症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为什么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到深圳闯荡,很多女孩30岁左右就生了乳腺癌呢?就是因为巨大的压力与竞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郁闷等,这都和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有关。

当然,工作的时候节奏该快一点儿,但不能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都很快。所有的都很快,都讲究竞争,你的生命会不堪忍受,早晚要出问题。

你还会慢生活吗

从1986年开始,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创立“慢食运动”(Slow Food M ovement),现今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关注的话题。“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现已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慢”的生活方式,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要懂得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以及自我心身愉悦、心身健康问题。

2007年9月,意大利举办了第一个“世界慢生活日”。2009年的慢生活日则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时间是3月15号。这样做是要督促你放慢生活的脚步。例如,早晨起来无论如何要坚持在家里吃点儿早餐,花5分钟就行;要坚持经常看看报;坚持每天做一次家务事;不要同时想做很多事情;不要开快车等。

希腊的一些地中海岛屿被誉为“长寿之乡”,以百岁居民为傲。伊卡里亚岛的老寿星波里斯说,他们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慢吃,而且是吃自产的传统食物,如山羊奶、鱼类、奶酪、豆类等,每天早晨还喝一勺自产的蜂蜜,就像吃药一样定时定量。他们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快乐。

美国人也开始倡导“慢阅读”,经常性地慢慢浏览文学著作。而在许多旅游胜地,人们看到了不少的游客在享受阳光、美景的同时,也在捧着一本本书籍慢慢品味。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包括中国广西的巴马、中国新疆的和田、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研究都表明:当地人们的长寿均与慢生活、享受生活息息相关。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的概念和这两年的“乐活”、“环保”等生活概念一样炙手可热。由此衍生出两类城市生活群体:一类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强调生活质量、注重适度放慢节奏、讲究健康与生活品质的新阶层;而另一类则是只知道拼命攒钱、增加财富的御宅男和购物女。前者在必要的财富积累下开始体验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而后者压根就没有进入常态的社会规范,他们的状态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

此外,“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担心会助长懒惰、影响事业。因为,“慢”是一种随性、细致、从容的应对方式,它只会让人更高效、更优雅、更远离疾病,因此更接近幸福。

观察表明:城市里的癌症患者往往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因此,要学会慢生活,学会享受生活。特别是食管癌、肝癌、肺癌患者,更是常常表现出性子急、脾气暴躁等特点,这些极其不利于康复。对此,需努力加以矫正。

因此,我们强调有时要学会慢点儿生活,这对于放松绷紧的神经—内分泌轴大有好处。这根弦绷得太紧,即使不出癌症问题,也要出心脑血管问题。

减慢性子的自我训练法

国外有一种减慢性子的自我训练法,大意如下:

⑴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每天记录自己性子急(匆忙)的事例,并检查出现匆忙的原因。每周小结一次,以便找出克服匆忙的办法。

⑵听他人讲话时,应学会保持安静倾听,不要随意打断。

⑶放弃同时思考多个问题或完成几件事的不好习惯。要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当他系鞋带时也只是想着“怎样打结”而已。(www.xing528.com)

⑷当你去理发店或其他需要等待的地方时,不妨带上几本杂志,这样做既可以消磨时光,又不至于焦虑不安。

⑸如果发现前面的行人或车辆的速度太慢,要强迫自己不去超越。

⑹为避免匆忙做出反应的习惯,可以让舌头在嘴里转30圈后再发言,这样会反应慢一些,会冷静许多。

⑺一旦发现自己加快车速闯黄灯时,应该在下一个拐角处转弯,然后绕回原来的街口,重新等待绿灯。

⑻应该学会在长时间的活动后稍作停顿,这样做可以降低紧张程度。

努力要求自己践行这些措施,或类似的措施,不仅仅可以改变不利于癌症康复的个性特点,促使康复;还可以优化情性,使自己更儒雅起来。

八、给别人“宽松”,才能得到“松弛”回报

我们知道,无法宽释的压力、反复的挫折、长期的紧张是健康人和癌症患者的大敌。许多癌症患者即使已经生了癌,也还没有从压力、挫折、紧张等问题中解放出来。因此要学会自我松弛,释放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自我检讨;要学会宽容、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别人给你的“松弛”,也才能降低压力,促进健康或康复。

2008年10月,我应邀在上海市委党校为千余名处级以上干部做健康讲座。针对我了解的中国行政官员的工作及性格特点,在一般讲述中,我特别加了一条:“给别人‘宽松’,收获别人给你的‘松弛’回报”。强调要给别人,包括属下、同事、孩子、家属以适当程度的宽松。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能回报你一个“松弛”的氛围。长此以往,你的压力、紧张也就可以大大缓解了。

对此,台下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实,人文小氛围对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包括防癌促康复,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人文小氛围是每个人自己创造的,与其埋怨他人,不如从自己做起。

七八年前,我所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某领导曾介绍一位患者请我诊治。她是位副厅级干部,在上海的女性中,她应该说也算是翘楚,比较成功的。她五十多岁时患了乳腺癌。她时常要求单独诊疗,且更愿意到大学办公室找我。她的病情一直控制得不好,化疗已做过多次了,仍未控制,反复复发。接触一多,她的心理症结就显现出来了:她是个能人,个人能力出众,又十分勤奋,但却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中。到单位,总感到上司、同僚与部下对她不友好、不合作;在家里,则这个也不听话,那个也不配合,孩子也不顺从。她说她自己一心为工作,一心为家庭,任劳任怨几十年,可没有一件事让她特别宽心,压力、挫折、不顺等折磨着她。

我在与她闲聊时就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然后分析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自己对自己要求高,所以就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别人,并想要求别人也与他一样做。所以他一直非常烦恼,也同样生了癌症。最后,主人公终于意识到问题不都出在别人身上,这个主人公自己本身就有些欠妥之处。尔后,他自我努力改了,现在快乐多了,身体也不错。

她明白了我的意思,深思良久,说:“对,我也许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总用自己的尺度去严格要求别人。我有过这样的反思,但总觉得他们应该理解我的一片苦心!看来,是需要改一改了……”

我顺势劝她说:“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蓝天,孩子也一样,很多事你管不了,也改变不了,不妨放放手。你不妨先从对孩子、对家属放宽点儿要求做起,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一两个月后,她告诉我,她变了,她一家的气氛也变了好多,大家的关系融洽多了。

看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包括对孩子,也要学会理解,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常常只会自寻烦恼!正如她说的这样:“他们的生活,我们没法包办!”

几年过去了,她的复发控制住了,已恢复了工作。虽还在借助中医药治疗,但她自己感到已轻松多了,可以说完全康复了。而她在康复过程中,学会了宽容待人,然后收获了一个松弛的氛围,在其中自己又可以活得更为轻松。这种良性反馈,至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因此,我强调:要学会给别人宽松,特别对同事、下属,包括对家人和孩子。给他们宽松,久而久之,他们会回报自己一个松弛的氛围。你就可以远离压力与怨恨,轻轻松松地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疾病自然就无法粘身,健康就伴随着你!

九、降低敌意的自我训练法

针对于此,国外也有比较成熟的自我训练方法,值得一试:

⑴不断增加对他人需求的理解,并努力减少对别人“冒犯”自己的敏感性。

⑵要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感激的话,说话时应该注视其脸庞,表示诚心诚意。

⑶学会向所有认识的人微笑,开始可能很不习惯,但必须锻炼得很自然。一旦能做到自然微笑,表明已逐步远离了“好胜心过强”。

⑷当发生某种分歧,并且不能肯定自己的对错时,就应该慎重地对他人说:“可能是我错了。”

⑸经常与孩子下棋或做其他游戏,并有意识地输给孩子。

⑹如果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他人的支持,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怀疑自己观点的可靠性,随之有批判地审查自己的见解。一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毫不痛苦地抛弃它。

⑺如果为自己说了“我是这样教会您的”而感到不安,那么以后就不要这样。因为它既无用处,又会引起对方潜在的敌意。

⑻如果常为自己有某种理想而沾沾自喜,并埋怨他人缺乏理想时,那么就应该重新开始,从训练的第一项做起。

这些招数往往有助于调整具有上述个性特征的患者的心态,促进其康复。

十、好生活是做“减法”

城市人生癌或生病,常常与高压力、高负荷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自我减压、享受生活常常至关重要。

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我们要明白一点:天下的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何况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充足的理由来享受生活,何乐不为呢?当然,要适度自我减压,应该学会做“减法”。我们有一个口号,叫“减法生活,储存明天,储存健康”。

我常常感叹:现在很多人因为拼命而拼出了癌,中国人为什么就不懂得珍惜生命呢?生命才是第一生产力!

今天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且要学会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这首先又要求我们学会尊重生命与健康。连生命与健康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本钱做其他事情?

我年轻时也是拼命三郎,因此,30岁出头就是上海市劳动模范。我的女儿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她回来就问我:“爸,你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就没有其他事情?”我觉得女儿问得对!所以,我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人人都应该思考这一问题,特别是身体已经有了一点儿偏差,患了癌症或生过癌症的人,就更需要学会放慢工作、生活的节奏。否则,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健康不相信后悔的眼泪

我有个患者,2003年找我看病,那时候她已经是晚期卵巢癌了,盆腔积液一塌糊涂,没有办法手术了。我就给她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理,两三年后居然控制得很好。她原来是搞教育工作的,负责学校教育管理,一直闲不下来,人又特别要强。她身体基本恢复后,被一个民营学校聘去做教务长。我就一直叮嘱她,千万别再拼命了,要自我减压,要享受来之不易的康复。但她好了伤疤忘了痛,总是我行我素。结果,每年招生和分配的时候,指标肯定会升高,指标一高就来找我。

最初几年指标反复时,她还会信誓旦旦地跟我约法三章:明年一定改正,肯定只是做做顾问了,一周只去工作半天,不再去管具体事务了。可是,没想到一到工作岗位,她又全身心投入了。大概是在2008年前后,病情反复三五次了,她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说:“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我们好不容易把你的指标给控制住了。你现在瞎折腾,连命都不要的人,还看什么病呢?”

我原本以为她不会再来了,就在2011年夏天,她在丈夫的陪同下赶到了上海。这次,她已经虚弱得不堪坐立了。我居然第一眼没有认出她那变形的脸。当我目光正视她的时候,她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也许一切都晚了,至少现在再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已无可能。健康不相信后悔的眼泪。我心酸的同时,也在暗暗发问:“要强的中国人,你重病了以后,为什么还不自我减压?”

没什么也别没健康

“人,最为天下贵!”非战争或特殊状态下,人的生命及其健康是最为珍贵的。由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因为过去的一贯教育,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生命的价值与健康对人的重要意义,一直在强调“轻伤不下火线”、“拼命干革命”,宣传的是有病扛着的“英雄”。这种品行在战争年代的确很好,值得敬佩!但现在已是和平建设年代,人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像上述的这一位,真的非常令人惋惜。鉴于此,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特别是肿瘤患者,很多人都已经四五十岁了,已经贡献大半辈子了,以后的时间应该学会自我减压,对自己好一点!老天爷让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工作,还有其他方面的事需要你去做。所以,你还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自我减压,学会品味生活的各种乐趣。

十一、要想健康些,就得简单些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会因选择太多而感到为难,因拿不定主意而紧张,因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担心,并容易滋生焦虑、抑郁。因为当人们面对太多选择时,会过于关心自己的选择会导致何种后果。做出决策前,容易被无数可能的后果搞懵;一旦做出选择后,又往往会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怀疑选择的正确性。另外,选择还可能令人产生自私和冷漠心理。这是因为人在做选择时,通常以个人好恶为标准,较少顾及社会整体利益。因此,还是佛教说得好:“欲想健康些,就得简单些。”

该让则让,该放则放

我们过去的教育,强调的是努力干革命,什么都必须争第一!这没有错,但是过犹不及,过了往往戕害生命与健康,很多人就因此而罹患疾病(包括癌症)。或者说,这至少是危胁健康的因素之一!故我们强调要学会简单些,该让(步)则让,该放(弃)则放!对于许多癌症患者来说,简单些,可以说是帖康复良药!

保命比革命重要

2008年年底,贵州一个大学的办公室主任来找我治疗,她生的是晚期卵巢癌。她是复员军人,原本身体非常好,也没有什么坏习惯,就是有时候身不由己,陪同时常常要喝点酒,但是从来不喝醉。

她丈夫是这个大学里的艺术系主任,在旁边说:“我夫人每天一睁开眼,就要考虑一大堆事情,回家来还有做不完的事,天天风风火火的。”我就帮她分析,我说:“你这个办公室主任天天事务一大堆,压力很重。这些事你只能做好,不能做坏。而且,许多情况下主动权又不在你手中,评价权也在他人手中。所以,你从事的就是典型的低回报率、低成就感、低控制率的工作。”我建议她换一个工作,学会自我调节,学会简单点儿。最后,学校安排她到图书馆工作。她自己也开始努力学会悠闲地生活,只上半天班,其他时间则做一些有趣的事。两年多了,总体情况控制得还不错。不久前复诊还悄悄告诉我,她刚刚去海外休假了,自我感觉好多了。

把问题想复杂,麻烦就大了

有一类癌症患者,往往会自我把问题复杂化了。说他想不明白,其实他想得很明白;说他真的想明白了,他确实也没想明白。他只是把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上,且总在做复杂的思考,愿意把问题想得更麻烦些。

比如说,稍微有点儿头疼脑热了,就觉得是不是脑转移了?稍微有点儿屁股疼了,就觉得是不是转移到屁股了?膀子有点儿不舒服了,他就会想:肯定转移到骨头了……如果说害怕癌症转移,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他又害怕检查:一查,万一是,怎么办?查体还要吃射线,或者抽血,会不会加剧癌症发展?不到医院检查,他又特别害怕。典型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特别是女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常常表现出这类特点。患者处于这种状态下,神经功能长期不稳定,内分泌与免疫等也多半紊乱,吃睡都欠佳,当然于康复无益。

不善于告别过去,过去就可能变成“癌”

许多患者,我们追踪他的生癌或复发历程,可以发现他内心往往有一个死结,过去的某些因素始终在起负面作用。其实你过去追求的、在意的很多东西,并不像你想象得那样重要,你也不只是为了这些才活着。

临床观察表明:有些癌症患者,就是在反复遭受挫折以后,过于纠缠于过去某个人和某件事而无法释怀,久而久之才生癌的。有的是因为发现丈夫过去可能对她不忠,有的是认为过去领导压制他,有的则缘于某些细小的不顺。

其实,癌症患者有很多情结是可以解开的。比如说经历过某些挫折,这首先要学会与过去告别,要意识到人生总会有挫折。对过去有死结的患者,可以帮助他分析原因,加以开解。过去的尽可能就让它成为过去,不必无限懊悔;对未来则应该热切期望,切莫肝肠寸断。心理上的平衡能让患者产生无穷的抗癌活力,所以珍惜自己的心理健康吧!

常读书,善读书

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我主张读点儿书,可以读有关肿瘤或健康、或讲人生的书,包括宗教的书。读书本身即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朱熹曾经提出 “学习可优化情性”。因此,此法还有优化德性之效。

当然,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书,应该有所选择。现在关于健康的书杂七杂八的太多,里面有些太杂乱,毫无科学性可言!这类书不主张去读。建议大家读些好的书,但也要会读!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生的是肺癌,看到教科书里说:中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3%~16%,吓坏了!其实,专业书一般人读不懂!不妨看看我写的《癌症只是慢性病》,或者《生了癌,怎么治》、《生了癌,怎么吃》、《生了癌,怎么群体快乐康复》等,相信开卷有益。同时,常读些佛学或禅宗的书,比如《修好这颗心》、《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人和”保证健康

其实,人和人的关系决定了你的社会价值,也决定了你的精神健康。我们强调要多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有人说:“朋友是最大的财富!”从心身健康角度来看,这是千真万确的。心身医学有一个理论叫“社会支持理论”,指出个人的健康标准也包括他在社会适应上应该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就靠朋友。这个朋友当然不是酒肉朋友,应定义为在你困难的时候随时可以向他倾诉的人。你相信他可以给你无私的帮助,至少可以给你一个安慰。这个很重要。

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中一个可以随时倾诉的朋友也没有,这个人心身健康早晚是要出问题的,生病也只是早晚的事。一个人有3~4个可以倾诉的朋友,郁闷的时候可以打个电话倾诉一下,有疑难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这个人即使有了健康或心理问题,也可以调整过来;一个人有6、7个以上可以倾诉的朋友,这个人的社会支持度是够的,即使有些波动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总之,一个人的社会支持度越高,患癌和患病的概率越低,即使生了病也容易恢复健康。

兴趣广,活的质量好

学会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很重要。我们观察到:现在退休的老同志,兴趣广泛的人活得质量大都好一点儿,道理也在于此。因此,每个人都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本质上是增加了自己宣泄郁闷的一些通路。而且,这种通路越多,就越容易健康。

兴趣爱好虽有高雅低俗之分,但对患者来说无所谓。实际上它只是人排泄郁闷的一种通路。人需要有多种这样的通路,它可以让你释放压力,帮助你消解抑郁。对于老年人,哪怕打打麻将也未尝不可,聊天、打牌都可以。只要你有兴趣爱好,千万不要老两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个人从早上看到晚上,那就不好办,肯定要出问题!要自己找乐子,或者走出去看看。

把病“想”好

研究表明:任何人的情绪、体力、心理都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会好一点儿,一段时间又会差一点儿,所有人都一样。只不过有些人不太明显,有些人则比较明显地感觉到了。而癌症患者往往会比较强烈地感受到这类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安宁些,有波动时不必过于紧张!

问题是,处于生理波动周期时,你要怎么度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走出来,要自己正性地安慰自己:“这只是我短暂的情绪周期中的低潮,我很快会过渡到高潮期的……低潮期我要好好休息休息、调整调整,就像股票,逢低吸纳;高潮期则要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努力做些自己乐意做的事。”但千万不可就此消极地暗示自己:“我又不行了!”“我肯定不行了!”如此,情况只会越来越糟,且基于心身互动机制,经过若干天,出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此外,如果你较长时间处于低潮期,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来激励或奖励自己,从而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必要时,可以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居所。

十二、太会算计的人,实际上有病难医

部分癌症患者存在着“敌意”及“好胜心过强”的个性特点;也有少数患者存在着过分“会算计”的特点。当然,“敌意”、“好胜心强”与“会算计”不是一个概念,但却有着类似的心理—生理机制。至少,这些人他们内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总是紧绷着,健康更容易出问题。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也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32岁前,威廉很“聪明”,极能算计: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几十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车票便宜5分钱、何时去电影院门票价最低等,他心中都有数。

虽然威廉很会算计,但他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得一身疾病。在30岁之前,他经常到医院看病。他虽然知道哪家医院医生的医术最高、哪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却没有健康,病魔缠身,无一天舒服日子,更谈不上有什么幸福了。

32岁那年,威廉终于醒悟并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他跟踪了数百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惊人的成果:凡是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很不幸,甚至是多病与短命的。太能算计的人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到痛苦的时间和深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要多很多倍。

太会算计的人心率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得病。太会算计的人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树敌过多。他们非常贪婪,过高、过多的欲望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其心头,没有一点儿快乐。威廉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一致赞同和肯定。

“能算计”的对立面是“糊涂”。如此看来,“糊涂”不失为一剂保健良药。人们常说:“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对于大事或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头脑清醒,毫不含糊,弄得清清楚楚。对那些无关原则的、不中听的话、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小事糊涂”的处世态度,其实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