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具有全国政权性质的区域内,进行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
经济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命脉。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经济建设始于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建立后,以极大的精力领导苏区的经济建设,并分别召开了中央苏区南部17县和北部11县经济建设大会。毛泽东还先后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报告,阐述了“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思想,制定了坚持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私人经济并举,开放赤白贸易、保证商业自由,发行股票募集民间闲散资金,从白区购买盐、布匹等紧缺物资卖给群众,既搞活了经济又改善了人民生活。大胆吸引白区的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为战争和经济建设服务等一套正确的经济发展和宏观管理政策,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为根据地建设作了重大贡献。使苏区的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1933年的粮食收成比1932年增加了20%至25%,超过了增加两成秋收的预计,而且每年大约有300万担谷子出口,换回食盐、药品、煤油等物资。
中央政府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办了自己的工业,迅速发展了以军需生产为主的国营工业,规模最大的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被服厂、叶坪新院的卫生材料厂,洋溪造币厂等,共计有20多个军工厂。民用工业有中央钨砂公司,下属铁山垅、盘古山、小垅等矿场。1931年至1934年秋,盘古山一个矿产值就达200万元。同时,民间的制糖、做豆腐、雨伞、木器等手工业,与国营工业一样呈现勃勃发展生机。
苏区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维系革命战争和红色政权数年之久,这就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化建设的方针是:“执行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展苏维埃领土上的文化革命,用共产主义武装工农的头脑,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增加革命战争中动员民众的力量。”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苏区的各项文化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它不仅有明确的教育方针和比较完整的法规章程,而且还有精干高效的管理系统,有党、政、军、农、技术、文艺、干部各类专业学校以及少年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的体系。仅苏区的江西、福建、粤赣三省和瑞金等地,就办起了3199所列宁小学,4512所补习学校,23286个识字组。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扫盲识字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兴国县已办起300多所小学,拥有800多名教师,适龄儿童总数为20969人,其中12806人入小学读书,占适龄儿童总数的60%。许多地方也像兴国县一样,适龄儿童多数都入了小学。对比土地革命前,生产力的落后导致文化的落后。江西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是十分落后的。文盲占人口的90%以上,读书的绝大部分是地主、富农和资本家的子弟,工农群众的子弟是上不起学的。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比较那时号称为国民党统治区教育发达的江苏省,1930年全省入学儿童也只有580825人,占适龄儿童的13%;另外,兴国县的少年入学率比当时国民党人士晏阳初在美国洛克菲勒资助下办学的定县还要高出几倍。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很有感慨地说:在一些县里,红军在三、四年中扫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绩,比中国农村任何其他地方几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大,这甚至包括晏阳初在洛克菲勒资助下在定县进行的“豪华”的群众教育试验。在共产党模范县兴国,据说80%的人口是有文化的——比那个有名的洛克菲勒资助的县份还高。(www.xing528.com)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创报刊,搞戏剧,开展体育卫生运动,办医院等,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苏区创办了《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三大报,还有《斗争》、《党的建设》《苏区工人》、《苏维埃文化》34种报刊杂志。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国民党统治区销量最大的《大公报》,这些都足以说明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用民主法制建设人民政权,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政权建设上成功实践。马克思说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总共颁布过130余部法律法规和带法规性的条例。其中有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就是中国人民自由解放的第一部“圣经”。在立法的同时,中央政府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如司法人民委员部、工农检察部、国家政治保卫局等。三是建立审判机关,中华苏维埃共和成立后,中央设立最高法庭作为最高审判机关,地方省、县、区设立裁判部,作为地方审判机关,实行四级两审制,红军中设立军事裁判所。
《宪法大纲》等法典及条例的制订和实践过程,充分说明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是一个组织精干、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是一个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人民政府。1934年1月,毛泽东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论部分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苏维埃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苏维埃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与他们呼吸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各级领导人员与工农红军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践着这条群众路线,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重于泰山,从油盐柴米到住房穿衣,从小孩子读书、妇女学犁,到木桥太小会跌倒人,老百姓生疮害病等,都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苏区人民发自内心地称赞说:共产党真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土地革命时,瑞金共有24万人,其中4.9万人参加革命,有3.5万人参加了长征,1万多人牺牲;兴国共有23万人,其中8.5万人参加红军,1.2万人牺牲,无数工人、农民心甘情愿提着脑袋跟党走,是因为事实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视人民为父母,才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苏区人民,开展了在革命战争条件下的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等各项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支援了革命战争,创造了如遵义会议决议所肯定的“最好的后方工作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与赞扬。美国《新共和国周报》说:“苏维埃政权存在以后,实行了自己的货币制度,并且在人民教育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在六年不断战争中,苏维埃证明了它是惟一的真正的中国人民的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实践,构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