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10月至1928年6月,赣南、闽西地区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起义,建立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赣西南和闽西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来此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赣南、闽西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根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从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过程中,毛泽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到赣南和闽西的革命斗争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和敌军力量情况,便改变了决不走以赣南为退路的想法,同年4月5日在瑞金发出的红四军前敌军事委员会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明确提出了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并设想了实现这一计划的步骤,这就是首先“以闽西赣南二十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之根基。”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还指出“赣南的希望更大”。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范围内”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规划了蓝图,展望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继续发展的前景,这对认识中国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上山和下山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领导的向井冈山进军,是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形势下,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生存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的历程中,艰苦转战数千里,足迹踏遍赣南、闽西广大地区。对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宣传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鼓舞组织赣南、闽西人民勇敢地起来同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革命斗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指挥红一方面军,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对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使赣西南根据地与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并扩大到包括江西的瑞金、寻乌、兴国、黎川等11个,以及福建的建宁、龙岩、永定等10个,共21个县城在内的广大地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约300万左右,主力红军发展到5万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范围内”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省宁都县小布村成立。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要求,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曾山、余飞及湘赣边界特委1人、团中央1人等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周恩来为书记,因他还在上海工作,暂由项英代理书记,全面主持苏区中央局工作。但因所确定的委员中多数人因事不能到职,因此苏区中央局领导机构并不完善。中共苏区中央局一成立,马上发布了《中共苏区中央局通告第一号——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的成立及其任务》,决定将全国苏区划分为六块,赣西南特区与湘鄂赣边区为苏维埃中心区,并明确规定“以后全国各苏区及红军中党部应直接受苏区中央局领导”。下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为主席,朱德、毛泽东为副主席,毛泽东兼政治部主任,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取消。因此,项英也就成为苏区党和军队的第一位领导人。以后,中共中央对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
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设有九部一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据舒龙、凌步机先生主编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作者考证确定:1933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到最盛时期。设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共辖有60个行政县,疆域总面积约有8.4万平方公里;人口(含红军)有453万余人。其地域之大,人口之众,在同时期的全国革命根据地中是首屈一指的。
从时空来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赣南、闽西的农民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赣粤边、闽西等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前后经历了10年之久。中央革命根据地10年的历史,时间长,跨度大,风云激荡,岁月峥嵘,对敌斗争惊心动魄,其势汹涌澎湃,其情可歌可泣,党内纷争错综复杂。(www.xing528.com)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党中央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地位和作用正确客观的评价。
红一方面军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的中央红军,拥有六个军团10万余人,是全国最强大的红军部队,有着优良的政治、军事素质,在四次反“围剿”中,先后粉碎了国民党近百万军队的进攻,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功卓著,军威显赫。这支部队不仅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支柱作用,而且“朱毛红军的经验”还被推广到全国各地苏区,促进了许多根据地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部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军战争在实际上已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红色政权赖以维系的中流砥柱,而且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中也发挥了最重要的支柱作用。
毛泽东1934年1月,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至于中央苏区,这里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这是毛泽东当年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定位。
中央革命根据地不仅地域、版图最大,而且是中共中央、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等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中枢,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和中心区域。红都瑞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驻在红都的中央领导机关统辖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一道道红色电令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苏区。
综上所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从名称的提出到地域、人口等方面条件的具备;从领导和在苏维埃运动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等职能逐渐齐全,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千百万工农群众,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创新的硕果,它经历了开创奠基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正式建立阶段,最盛发展阶段,丧失阶段,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理解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中的精神,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的标志,应该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之时。
总之,在席卷中国震撼世界波澜壮阔的苏维埃运动中,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诗般的历史是我党历史上一幅雄壮、绚丽、光辉灿烂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和苏区军民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英勇卓绝、机智顽强、可歌可泣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块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将世代为党和人民所铭记。正如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原政协副主席刘澜涛1991年6月2日视察瑞金时题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中央工农政权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永远值得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