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胜失败,揭示成功者之道

战胜失败,揭示成功者之道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胜失败以为成功者只有成功的经验之谈,那就大错特错。所谓的成功者,就是珍惜失败地饿人,再没有比成功者拥有更多的失败经验之谈的人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把失败弃之不顾,由此产生一决胜负的机会。但是,在两度婚姻失败后,克鲁伯开始酗酒,最后由一名作家变成了街头游民。遭遇失败时,要强迫自己站起来要把它当成你的人生信条。

战胜失败,揭示成功者之道

战胜失败

以为成功者只有成功的经验之谈,那就大错特错。所谓的成功者,就是珍惜失败地饿人,再没有比成功者拥有更多的失败经验之谈的人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把失败弃之不顾,由此产生一决胜负的机会。

一、态度决定胜负

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显赫的家世和出身名校的高等学历,那么,“态度”将是唯一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

1997年12月,英国报纸刊登了一张英皇室查尔斯王子与一位街头游民合影的照片。这是一段戏剧性的相逢!原来,查尔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访伦敦穷人时,意外遇见了以前的校友。这位游民克鲁伯·哈鲁多说:“殿下,我们曾经就读同一所学校。”王子反问,在什么时候?他说,在山丘小屋的高等小学,两人还曾经互相取笑彼此的大耳朵。

王子的同学沦落街头,这是一段无奈的人生巧遇。曾经,克鲁伯·哈鲁多出身于金融世家、就读贵族学校,后来成为作家。老天爷送给他两把金钥匙——“家世”与“学历”,让他可以很快进入成功者俱乐部。但是,在两度婚姻失败后,克鲁伯开始酗酒,最后由一名作家变成了街头游民。我们不禁要问,打败克鲁伯的是婚姻两度失败吗?不是,而是他的态度。从他放弃“正面”的态度那刻起,他就输掉了一生。

10月底,台北阳明山上的一栋别墅正在大翻修,二三十个工人在四个楼层中忙碌着,59岁的磁砖师傅吴清吉蹲在地板上,专注地丈量磁砖的水平线。不景气让很多建筑师傅没了工作,但是,吴清吉的工作已排队到明年。他长年在鸿禧山庄、阳明山、台北市信义计划区等地的豪宅打转,为副总统、部长、大老板们的房子忙碌。他的价格高、要等待的时间也很长,但工作还是接不完。

吴清吉,一个只有国小学历、年近六十岁的蓝领工人应该是职场竞技场的被淘汰者,却如此炙手可热。他不像克鲁伯能与查尔斯王子读同样的贵族学校,但拥有另一把更可贵的人生金钥匙,追求一百分的工作态度。态度,改变了吴清吉的人生下半场。

吴清吉与克鲁伯·哈鲁多,两位年龄相仿但分住在地球两端的人,因为态度而改变了人生。

不景气,让台湾失业率攀升到53%,失业人口达到53万人。但是,这股冷风扫不走吴清吉的铁饭碗。“吴清吉”其实在台湾并不少见,走访台湾不同行业,在不同的角落里其实有许多的“吴清吉”,譬如,为许多名人富豪装潢房子的木匠曾文南、动辄签下千万元保险保费的业务员陈品……他们都是在不景气中,价值宜显突出者。

创造价值的因子,是对工作的态度——一种坚持要做到最好的执著。

态度是什么?如果家世与高学历是迈向成功者俱乐部的前两把金钥匙,态度就是最关键的第三把金钥匙!

态度比教育、金钱、环境更重要。查尔斯·史温道尔曾说:“态度比你的过去、教育、金钱、环境……还来得重要。态度比你的外表、天赋或技能更重要,它可以建立或毁灭一家公司。”在最近总经理级人物“CEO”问卷调查中,有80%的人承认,并非特殊才能使他们达到目前的地位。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之所以能达到目前的地位就是凭借态度。

你的人生拥有几把金钥匙?如果拥有第一把与第二把金钥匙的机会已经失去,那么取得第三把金钥匙的主控权在你自己。

一样是做牙医,有人把牙医的服务做到五星级。位于台中的永丰栈牙医诊所,是一家标榜“看牙可以很快乐”的诊所,院长吕晓鸣医师感性地说:“看牙医一定是痛苦的吗?我与我的创业伙伴想开一个让每一个人快乐、满足的牙医诊所。”这样的态度加上细心地考虑患者真正需求,让永丰栈和一般牙医诊所很不一样。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30坪左右的宽敞舒适的等待区,看牙前,可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坐在沙发上,先啜饮一杯香浓的咖啡。真正进入看牙过程,还可以感受到硬件设计的贴心:每个会诊间宽畅明亮,一律设有空气清净机。漱口水是经过逆渗透处理的纯水,只要是第一次挂号看牙,一定会替病患者拍下口腔牙齿的全景X光片,最后还免费洗牙加上氟,一家人来的时候,甚至有一间供全家一起看牙的特别室。软件方面,患者一漱口,女助理立即体贴地主动为患者拭干嘴角。拔牙或开刀后,当天晚上,医生或女助理一定会打电话到病患者家里关心病人的状况。一位残障人士陈国仓到永丰栈拔牙,晚上回家正在洗澡,听到电话铃响,艰难地爬到客厅接电话,听到是永丰栈关心的电话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辈子我都被人忽视,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从一开始就想提供令就诊者感动的服务,吕晓鸣的态度赢得了市场,也增强了竞争力。虽然诊所位于商业大楼的6楼,但永丰栈牙医诊所一开业就吸引中部媒体竞相报道。还有客人老远从台北南下看诊。吕晓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造出了牙医师的附加价值。

点燃态度的火种,是“目标”与“热情”。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态度之星”的凯斯·哈维尔在其著作《态度万岁》中指出:要培养态度,首先必须先找出人生“目标”与“热情”没有“目标”与“热情”,很容易迷失方向,深陷于挫折中。有了梦想,立即把它写下,并为它定下可操作的行动策略,只要目标一确定,就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永不停止”,勇敢面对任何的挫折及挑战。

态度不仅决定专业人员的事业高度,也会决定其他工作者的价值。“现在专业知识很容易就可以学到,甚至在网络上就可以学到制造核弹的方法,态度已经成为决定员工价值的关键。”台湾飞利浦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经理林南宏肯定地指出。

相对之下,却有很多白领上班族不愿改变态度,让自己空有学历、能力的优势,放弃态度的金钥匙,在职场里浮沉,甚至沦为失业大军的一员。

一位拥有美国、英国名校财务双硕士的留学生回国,近半年找不到工作,只因他不愿屈就一般工作。许多拥有博士、硕士傲人学历的白领阶级,如果能像蓝领的磁砖、木工师傅一般追求完美的态度,就可以打败不景气,创造更高的成就。推而广之,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时,态度又何尝不是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金钥匙呢?

人生箴言:

并非只有知识可以创造价值,百分百的态度,可以让你成为驾驭知识的优胜者。当态度成为竞争的决胜武器时,你准备好了吗?

二、战胜失败的指导原则

在这里,我想跟你交流一些重要的想法。我要讲的是一些原则,它是走出困境的指导原则。这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它们是真理。我希望你能比以往更认真地思索一下。

遭遇失败时,要强迫自己站起来要把它当成你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名字给它命名,如“麦克尔法则”、“杰尼弗法则”。从内心里认可它。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外,大多数人必须先振作,之后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即便失败已让你一无所有,也得告诉自己,一定要站起来。在努力向上走的过程中,不管遭遇到什么打击,都得把你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一定要站起来,无论遭受多大的痛苦。但凡遭遇到失败,都得这么想。失败是独立事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失败从来就不是字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这个类比到底想说明什么呢?这个类比形象地告诉你,失败是什么。当然,你我都清楚,现实生活中的成败要复杂得多。当一场旱灾把你辛苦耕种的庄稼摧毁殆尽后,你如何振作起来?丈夫为了别的女人弃你而去后,你如何振作起来?怎么样开始恢复的第一步?你得从简化地理解失败开始:自己已被失败打倒在地上,必须站起来。内心深处,你得把自己当做展翼欲飞的鹰。但是你也得知道,出于某种原因,你失败了,摔倒在了地上。人的生活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成败组成的。当然,你往往不会把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拿到成与败这个高度来想。如果把什么事情都扯到成败上来,你会累死的。大多数的成败无关紧要。但是,你仍然在经历着成败,处理着成败。你会对成败有更形象的认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成小败只是影响你的潜意识。许多失败充其量也就是给你带来了不便,你可以不经心地处理它们。你是靠着直觉来处理生活中的小失败的。例如,早晨要送尚在蹒跚学步的女儿去幼儿园时才发现,鼻涕把她的脸弄脏了。你用毛巾给她擦干净,带着她出了门。这就是一种良性的失败。有时,你会意识到成与败的存在。你带着一定的意识来处理它们,有时这些成败会让你感觉到喜悦或失望。处理这种成败往往需要你多花些心思。例如,上小学的女儿回家来,告诉你她考得很差。这种失败,虽然让人感觉不悦,但尚能忍受。偶尔你会碰到让你无所适从的成或败。你或许为之而喜悦高呼,或许因之而痛心疾首。处理这个层次上的失败,需要深远的智慧。例如,念高中的女儿学校放学后,永远失踪了。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惊得说不出话来。

有时,许多无休无止的小失败最终形成了大失败。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失败是独立的事件:被医生诊断为癌症患者、丧偶、破产。大的失败动摇了你生存的信心。它可能让你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让你失去自信,甚至失去自尊。“我是谁?”“我在这个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活着?”“大失败会让你苦苦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却毫无结果。

幸运的是,每次失败,无论大小,都是有共性的。的确,你一生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失败。但是,当你意识到失败时,它已经是过去时了。认真体会一下失败的性质。要把失败本身和它的后果区分开来。

区分失败及其后果对你来说很重要。之所以有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因为他们害怕再次失败。不过,他们害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怕失败带来的后果。失败的后果,会让人觉得受伤害,甚至屈辱。失败会强迫你去面对不想面对的事情,强迫你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是最可怕的。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你想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吗?赔得一干二净后还想去把老本赚回来吗?被女朋友甩了以后还想去你们以前常约会的地点吗?把房子都赌输了后,想去博得妻子的原谅吗?孩子沉迷于麻醉品,想让他改邪归正吗?想诚实地判断自己是成是败吗?

无论你是否正视,失败的后果已成为事实。但是,为了积极主动地处理这些后果,必须做具有建设性的事情。第一步,就是不要害怕失败。要知道,每个失败都是独立的事件,要相信,再大的失败也不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在你身上。

三、消除消极思想

每天检查一下使你精神不振的消极观念。(www.xing528.com)

你觉得自己愚蠢吗?

你为自己的丑陋感到不安吗?

你会因为有人说你软弱无能而全盘否定自己吗?

你觉得自己没有男子气概吗?

你觉得自己没有女性气质吗?

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任何好东西吗?

这些都是容易自我折磨的领域,我不知道你用什么样的消极思想暗中腐蚀自己,但你必须识别它们并且把它们赶出去。你可以这样做:想想我们做事情时是否会有这种自我毁灭的想法,然后看看我们自己能拿它们怎么办(即使你自己很积极自信,但对它们也许一筹莫展)。我相信,你的思维有时还缺乏理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已经贯穿了整个历史。例如巫医,炼金术士,淘金狂潮,鬼屋,探索“不老泉”,等等;更不必提历史中充满血腥的一页——野蛮的战争。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女巫”的态度非常残酷:在欧洲,对女巫是以火刑处死。圣女贞德就是被视为女巫,以火刑处死。在美国,我们也有这样可耻的记载,例如塞勒姆一些“女巫”也被处死。可惜,今天我们许多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像我们是“女巫”一样。

检查一下你对自己的态度,看看你是否对自己公平。如果你贬损自己是“傻瓜”,那么什么是这种评价的基础?假如说你有很多次不聪明,那么难道说你就从未聪明过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的自我批评的基础就是自我损毁,归根结底就是让你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让你陷入自我贬低的境遇之中。

检查一下折磨你的“非洲臭虫”,也许真的只有米粒大小——就像杰西先生嘴里疤痕组织上的小块一样,但是却差一点儿压垮了高大威武的壮汉。他怎么会认为这是什么“非洲臭虫”呢?其实这就是缺乏理性的思想。人就是人,强壮会变为软弱,软弱会变为强壮。

那些低智商的人反而极富常识

那些朴实无华的妇女,成为热心朋友之后看起来是那么美丽

那些生理有障碍的人最富有同情心。

那些精神“不稳定”的人却有极为卓越的天赋。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许多说话结巴的人对孩子说话时却很流利。如果得到帮助,罪犯就能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这些就是灰色地带,不是完全白一块,黑一块。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消极思想?你把自己全盘否定,把自己看成是完全邪恶,极为愚蠢,一无是处……

谁都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乔·刘易斯好几年一直是重量级拳击冠军。他年轻时几乎战无不胜,是力量的象征。然而,第一次参加拳击比赛时,刘易斯却非常笨拙,一无名小卒、业余选手好几次把他打倒在地。在这场业余比赛里,他被击倒了九次。现在你已经检查了自己的消极思想,正要将它们减少到合理的程度;再看看自己是否能抛弃它们,如果不能完全抛弃,至少要保持合理的尺度,你才能与之共存。然后开始下一步,回顾已取得的成功,描画让你再一次真正感到自豪的成功。让成功充满你的头脑,始终想着它,看着它,闻着它,感觉它,抓住这幅成功的图景,让它铭刻在心中。

当指责批评的思想反攻时,立刻将它扫地出门,回过头,用彩色电影的方式再看看美好的自我形象。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在内心中取得战斗的胜利。不要放弃!继续战斗,你就将赢得机会。

对自己说:“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过去成功的自信上,而不是集中于过去的失败上。我应得到生命中美好的东西。我是自己航船的船长,我将引导自己的头脑奔向创造性的目标。”

四、胜利永远属于生活的强者

一个成大事者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其实,挫折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

一个成大事者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其实,挫折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反,我们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方能证实。挫折就是这样一种必须经受的考验,它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和发现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对它们进行弥补和改善。挫折使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机会: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是如何朝着失败的方向转变的,以使我们在将来能够避免因重蹈覆辙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最重要的是,挫折还使我们看清了自己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一个必须去加以征服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别人,他通常就是我们自己。人类最杰出的成就经常是在战胜自我的同时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最崇高的目标也经常是在彻底战胜自我的同时到达的。艰难困苦对生活的强者来说,犹如通向成功之路的层层阶梯;而对生活的弱者来说却是万丈深渊。生活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

“在人类的历史上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宠儿,却反而是那些遭遇诸多不幸却能奋发图强的苦孩子。”

古往今来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困没能上大学,17岁时得了伤寒和天花,这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又接踵而至,26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屡不顺。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他的意志占了优势,在乐曲创作事业中,他的生命重新沸腾了。英国诗人勃朗宁夫人15岁就瘫痪在病床上,后来靠着精神的力量同病魔顽强搏斗,39岁时终于从病床上站了起来。她写的《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一书驰名于世界各国。

一个人可能会由于家庭、身体等种种原因而感到失意,但只要他内心深处坚信自己是能够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的,这样,他就会产生战胜困难、向命运挑战的巨大勇气,而他的社会价值,也终会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实现。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用26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不朽名著《浮士德》。作品完成后,他的秘书请他用一两句话概括作品的主旨,他引用浮土德的话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

五、战胜失败

要想打败你的敌人——失败机制,首先你必须要戳穿它的伪装。貌似有理的推理和看来符合逻辑的思考都是迷惑你的伪装。别愚弄自己啦,否则你将输掉这场为生存、为内心的满足而打响的战役。你必须集中所有激情的炮火对准错误观点进行轰炸,直到把它们夷为平地。你必须掉转攻击性和愤怒感的枪口,杀出克服孤独感和空虚感的血路。同时,必须搞清一点:失败的行为并不属于失败机制的一部分。在某些活动或计划中的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足为奇。我确信一点:如果你从未失败过,那么你肯定从未真正尝试过。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思想家卢西尤斯·阿涅尤斯·塞纳科(公元前4年—公元65年,罗马哲学家和悲剧作家)所说的:“如果是人,就会钦佩那些敢于尝试的人们,即使他们失败了,也虽败犹荣。”难道托马斯·爱迪生是个失败者吗?当然不是,这种想法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虽然在大多数伟大发明成功之前,他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是爱迪生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把失败建成了他成功的基石。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了实验的失败;没有失败的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发明。

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你对新事物的尝试,因为你尝试时,必然会被失误困扰,不要拒绝错误,轻松地承认错误,但是要藐视错误,宽容自己一如你对朋友的容忍,否则你就会扼杀你的尝试。然后你才能开发自己真正的潜能,在每一年之中不断加强、维护自己的个性,使它恢复本来的面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