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重要性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别提醒机会成本,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决策。在上述案例中,比尔·盖茨捡钱的机会成本就是7500美元,所以捡钱是件亏本生意。中国人养老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大家更加愿意养孩子。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重要性

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概念出发,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即生产资源和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各不相同的;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手段即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

人的欲望和生产资源的上述四个特征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怎样使用和分配这些可以有多方面用途但数量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的欲望或需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二是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需要所需付出的代价。由此,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能生产的其他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价值。

特别提醒

机会成本,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决策。当然,运用机会成本概念时,要适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资源本身要有多种用途;

第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

第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机会成本便毫无意义。

关于比尔·盖茨,有一个经典的事例,如果他掉了1000美元,都不需要弯腰去捡,因为期间的花费,4秒钟就可以赚回来了。他每年赚78亿美元,平均每秒赚250美元。假设捡1000美元要花30秒,则他错失了赚7500美元的机会。

这就涉及经济学中的经典概念: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错过最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在上述案例中,比尔·盖茨捡钱的机会成本就是7500美元,所以捡钱是件亏本生意。不单单世界首富会遇到这类问题,生活中各种抉择,都涉及机会成本问题。

会花钱才会赚钱

成功商人的口头禅就是,会花钱才会赚钱。不过这似乎成为我们浪费的借口。难道任意花钱就会赚钱吗?

花钱的目的是获得物品和劳务,如果把钱储蓄起来,那么就要靠自己去完成,这里就涉及花同等时间所给我们的最大价值,时间的机会成本决定我们是靠自己做还是请别人做或直接购买。

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普通人外出一般会搭汽车轻轨,而商人就会选择自己开车。这两种选择都没错:普通人由于薪水有限,开车所花的银子远远高于省下这些时间赚来的钱,所以他们会选择比较经济的乘车方式;于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为了节约一点路费,而失去了一份合约,所带来的损失远不止这一点路费。

所以会花钱的概念绝不是随便浪费,而是该买的就买,不该买的就坚决不浪费一分钱,花的每一分钱都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用才是其本质。

在我看来,企业的交易成本也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解释。企业是选择市场还是企业内部交易取决于哪一种运行方式带来的收益最高。比如耐克公司,由于服装的生产已经标准化,所以相关的生产外包给其他公司,他们只需要注重款式设计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利润;相反,微软公司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在他们看来,外包给其他公司,会导致研发周期变长,其中还涉及专利等各项问题,使得研发工作在企业内部进行更为经济。

物尽其用,这才是赚钱之道。

发达国家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低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中国甚至采用计划生育的政策来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出生率是一年比一年低,很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难道是因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太高,导致出生率下降吗?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的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前提是孩子身体健康,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并且必须是在户口所在地养育孩子。当然,在发达国家,养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同龄人更倾向于拿那些钱去外出游玩,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这么大的差异?

抚养一个孩子,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保障我们的老年生活。在中西方,最大的差异就是保障老年生活。

西方人年轻时愿意花钱来买养老保险,剩下的钱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由于是丁克族,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很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等他们步入老年,由社会承担责任赡养他们。在西方国家几乎全部老人都可以领取养老金,其养老的第一经济来源就是社会保险收入。其次,在西方社会,家务劳动已经商品化、社会化,养老中的照顾和支助性服务需求已经部分地依赖于社会完成,主要有家政服务、交通运输、供给食物等。换一句话来讲,在年轻的时候,年轻人交足了社会保险,到老年时,就可衣食无忧,颐养天年。总而言之,发达国家的养老成本比养孩子成本低得多,所以他们更倾向享受二人世界。德国有一位妇女甚至由于学校下午一点钟放学要接孩子而不愿意生孩子。

相比之下,中国在养老这块,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现在我国虽然设有社会保险,保险公司也有与养老保险相关的险种,但是子女还是老人经济支持网络中最重要的环节。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量出现独居和“空巢”老人,社区只能定期地提供一些基本服务,如果老人身体健康,还能勉强度日,但若身体虚弱,就连上厕所都成了问题,到时候将会带来更多问题。中国人养老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大家更加愿意养孩子。

陈胜为什么要起义?

陈胜、吴广因为大雨原因错过了期限,根据秦朝法律,应当斩首。如果逃亡,被朝廷抓到是死;发动起义,失败的结果也是死亡。但当时民不聊生,民众希望能由公子扶苏或是项燕统领国家。如果陈胜借着这两个人的名号起义,成功概率较大。就算失败了,也比逃跑被抓回去的价值高。

对于陈胜而言,起义活下去的概率比逃亡和回军营的概率要高,不得已,他才会选择起义。

于社会而言,亦是如此。人们选择犯罪,就取决于靠正规手段获得或违法所得的机会成本;法律是否严格、得到的满足的程度都与之相关。所以越是富裕,法律越是严格的国家,犯罪率就越低,而像非洲国家,犯罪率就比较高,国家政权不稳定,索马里海盗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这个道理。国家给予的多,人民推翻社会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大家才愿意在这个国家度过余生,而国家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人民可以选择移民,或者是推翻这个政府,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取之于民,却不用之于民。人民推翻那个朝代,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自然,就算陈胜失败了,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后人会推翻这个政府。

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最佳,哪个选择能带来最大的利益,它就是最优的选择。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www.xing528.com)

经济研讨会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这要根据与你一起高考的同学情况而定。若你的高中同学中有些没有升学,而是经商,并且最成功的是年收入上百万,这将是你来读书的机会成本。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既定的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如图1-1所示。

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用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商品XY的最大数量组合。因此,图中F1F2分别表示用既定的资源,既可以生产X1单位的X产品与Y1单位的Y产品的组合(X1Y1),也可以生产X2单位的X产品与Y2单位的Y产品的组合(X2Y2)。

特别提醒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这意味着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X商品的生产,必须要越来越多地减少另一种商品Y的产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来说是曲线,但如果每增加一单位X商品的生产,必须要减少相同数量的商品Y的产量,那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如图1-1中的Y1X2

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边界内的点A表明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生产;边界之外的点B是不可达到的有效生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生产只能在CD线上进行。

有问必答

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内侧、外侧各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线内:经济运行低效。资源利用不充分(设备闲置或开工不足);资源使用无效率(选择了不恰当的产品生产组合)。

线上: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某种最大组合,代表着可达到的产出限制。要想达到此点,社会就必须充分就业和生产有效。

线外:代表着比曲线上任一点更多的产出,但就当前的资源供给和技术而言,无法达到。

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的描述中,酷爱航海的鲁宾逊在商船失事以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鲁宾逊凭着自己的毅力,只身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如果我们一旦引入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一术语,故事就有了浓厚的经济学色彩。

对于处在孤岛上的鲁宾逊而言,他也仍然会面临这样一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现在的鲁宾逊虽然两手空空,但他毕竟来自于文明社会,他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还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资源进行生产自救。假设鲁宾逊一天有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或者用于爬树摘椰子,或者用于下海抓鱼。

这样鲁宾逊首先就有了两种极端的选择,他可以将一天八小时全部用于抓鱼,这个数量表示在横坐标上;鲁宾逊也可以将一天八小时全部用于摘椰子,这个数量表示在纵坐标上。这是鲁宾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极端的点。当然,除这两点以外,鲁宾逊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将一部分时间用于摘椰子,另一部分时间用于抓鱼,这又会有很多种组合。将这些点也都画出来,就得到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鲁宾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观察鲁宾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凹向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鲁宾逊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要想多抓鱼就得少摘椰子,也就是说,通过鲁宾逊的选择,椰子可以转换为鱼,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凹向原点则表明,将椰子转换为鱼的过程中,转换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当鲁宾逊拥有很多椰子的时候,生产椰子的效率几乎都是发挥殆尽了,这时通过一定量的劳动转换,用于多抓一条鱼,只需要放弃较少的椰子,但是随着调整的进行,当椰子的数量变少时,椰子的生产效率反而会回到较高的状态。这时,同样用一定量的劳动多抓一条鱼,则要放弃更多的椰子。这是由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不管怎么转换,只要是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运动,鲁宾逊在生产上就总是处于有效率状态,或者说他不会窝工。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当鲁宾逊的生产选择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运动时,他要多抓一条鱼,就必须少摘一些椰子。如果鲁宾逊的选择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是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内部,这就说明鲁宾逊的生产是无效率的。因为在此状态下,鲁宾逊可以在不减少鱼的产量的前提下,增加椰子的产量,或者在不减少椰子产量的前提下,增加鱼的产量,而重新回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这说明原先的状态不是最好的。

尽管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从事生产都是有效率的,但鲁宾逊究竟会选择哪一点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鲁宾逊的生产是为了自己的消费,所以,在这里是鲁宾逊个人偏好决定了生产组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假如鲁宾逊是个典型的素食主义者,他的选择就一定在纵轴上的那个点上;反之,如果鲁宾逊偏爱食鱼,那他的选择就一定位于偏向横轴的点上,当鲁宾逊这样选择时,资源就得到了优化配置,实现了微观经济效益。

对鲁宾逊来讲,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那些点又意味着什么?当然是更多的鱼和更多的椰子,但由于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是鲁宾逊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如果鲁宾逊可以增加劳动投入,这就需要鲁宾逊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他完全可以得到更多的鱼和椰子,这就意味着他的整个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移动;当然,鲁宾逊也可以在不增加劳动投入,而是改进生产技术的前提下,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扩张。比如,鲁宾逊不再赤手空拳去抓鱼,而是造船结网,用渔船捕鱼;也不再爬树摘椰子,而是造采摘器在树下摘椰子。结果鱼和椰子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鲁宾逊通过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在宏观层面上实现了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海南日报》)

有问必答

问:假设你有八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经济学与管理学期末考试。在给你有限的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你的分数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一条直线。

问:如果你去听音乐和与朋友们聊天,学习缺乏效率,那么,相对于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你的分数“产量”在何处?

答:在可能性边界里边。

问:如果你把学习时间从八小时增加到十小时,那么,你的分数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可能性边界向外平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