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按照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办公自动化阶段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意识到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各政府部门已开展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一些最基础的政府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替代一部分手工劳动,提高政府文字、报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全国各地许多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但由于当时计算机设备价格昂贵,软件易用性差,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并不是很迅速。政府部门开展的“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各部门迈出了实施电子政务的第一步。
(2)“金字工程”实施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一系列的“金字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开。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由20多个部委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国家经济信息联席会议”(后改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启动了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力促进了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化的发展。这些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证国家经济重点领域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目的。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国家又启动了“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卫工程”等新的“金字工程”。这些工程的相继完工,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3)政府上网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联网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渗透。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理所当然要与互联网“联姻”。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化工作开始考虑借助网络面向公众、面向社会。1998年4月,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正式亮相。
开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启动。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向各种公共信息资源,并逐步应用网络实现政府的相关职能,为实现电子政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4)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www.xing528.com)
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政府上网工程”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九五”计划中提出“以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六大”报告中又在“十五”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力图使两者实现良性互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发展电子政务是促进电子商务等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此,各级政府机构为了抓住信息化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到了实质性应用阶段。
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小组成立;同年12月29日,由科技部会同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保密局、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的有关专家共同组织进行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这些举措表明,国家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是希望能协调进行,克服盲目、混乱的做法。除中央政府外,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了详细的推进电子政务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时间表。“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上海”、“数字化福建”、“数字化兰州”等一个又一个宏伟计划进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
2001年6月,由国家12个部委共同参与建设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该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12个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口岸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处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为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的行政执行数据联网核查,企业也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相关手续。
2002年,政府上网掀起新高潮,一些地区、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政府信息化步伐较快的北京市为例,已经建成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并规划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宣布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这个方案的实施,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2004年10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的网址是www.gov.cn,同时开通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同年3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颁布。同年6月13日,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出台。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该战略列出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个战略重点,电子政务位列第二。
2006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指出:要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发基础数据资源和办公资源,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依法开放政务信息,促进办事程序规范,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