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64东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1964东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一、期望和平的圣火点燃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现代奥运会。圆盘状部分刻有“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英文字样 。图99原子弹投在广岛当日出生的坂井义则有幸成为了点燃1964年东京奥运会圣火的火炬手二、东洋魔女奥运夺冠1964年东京奥运会,男女排球第1次被列入比赛项目。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自己国家举办,为了准备在国人面前夺金,他练习更加勤

1964东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15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

一、期望和平的圣火点燃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现代奥运会。奥运会的圣火也是首次来到亚洲地区,日本特别安排圣火经过亚洲地区几个国家,让更多国家参与奥运会的圣火传递活动。

圣火棒的造形呈圆筒棒状,材质为不锈钢,手握部分则是铝制的,目的是减轻重量。圆盘状部分刻有“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英文字样 (ⅩⅤⅢOlympiad Tokyo 1964 )。旁边有奥运五环标志。圣火棒长64.8厘米,重826克。

圣火于1964年8月21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开始了长途的旅行,整个传递过程总长26065公里,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人数高达100603,无论是传递的长度和人数,都创下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新纪录。

圣火首先从雅典搭乘飞机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跨过海峡进入亚洲,展开陆路行程。经过的地方包括黎巴嫩贝鲁特、伊朗德黑兰、印度新德里、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菲律宾马尼拉、中国香港。

在进入日本国土之前,奥运会圣火首度进入中国台湾,在台北市传递。当时台湾为了迎接奥运会圣火的到来,特别在台北市立体育场兴建了一座毛公鼎圣火台,奥运圣火在台北过夜,就在这座毛公鼎内熊熊燃烧。

东京奥运会的圣火离开台湾之后,由琉球进入日本国境内,绕行日本境内各大岛大小城乡市镇。日本火炬接力的参加者,全是16~20岁的青年,这些青年组成了火炬队,每队正炬1人,副炬2人,伴跑20人,总共参加火炬接力的青年约有20万人,4条路线全长84公里。这次规模巨大的火炬接力活动,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日本青年健康向上的风貌。

最后一名圣火传递手是一位叫阪井义则的19岁中学生。阪井义则出生于美国向广岛原子弹的1945年8月6日。那一刻,8万居民当场丧生,20万人随后死于核辐射,阪井义则的父亲也死于原子弹爆炸之中。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为了向世人表明日本人不愿再引发战争、心向和平的决心,在这一天出生的阪井义则特别被挑选来点燃东京奥运会的圣火。

图99 原子弹投在广岛当日出生的坂井义则有幸成为了点燃1964年东京奥运会圣火的火炬手

二、东洋魔女奥运夺冠

1964年东京奥运会,男女排球第1次被列入比赛项目。排球是西方的优势运动,就身材而言,日本女排根本无法与前苏联、波兰、美国选手相比。排球能否取得胜利,令人难以预测。

女排赛采取单循环赛制,6队互相交手。日本队先战美国,再战韩国,三战罗马尼亚,三战全胜。在与波兰的比赛中只输一局,输掉这一局,是因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看到看台上的前苏联队教练正在搜集日本球员的资料,因此赶紧将几位主将换下场,改以副将上场,才被波兰以15比13攻下一局。在与前苏联队的对决中,日本女排以15:11、15:8、15:14直落3局击败前苏联女排,夺取了金牌。这也是奥运史上的第1枚女子排球奥运金牌

日本女排队的12位球员,多数来自大阪附近一家纺织厂,她们的教练就是这家纺织厂的原料采购部经理大松博文。大松博文素来以严格打骂方式训练球队闻名,他在球场上,经常对球员敲头、踢屁股、大声痛骂,甚至羞辱等,以铁血教育训练出一支令人丧胆的女排队。球队训练时间是全年无休,一天最少6小时,一个星期7天,一年51个星期,只放年假1个星期。

大松博文是第一个发展出以鱼跃翻滚扑救险球的教练。他让球员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如鱼跃出水的方式扑球,落地时翻滚之后,再以最快速方式回到原来的守备位置,让对手怎么打都打不死,以防守弥补攻击能力较欠缺的身材劣势。

在该届奥运女排比赛期间,日本观众预期日本女排队可以有所表现,因此每场排球比赛都是满座。最后一场对前苏联的冠军战,通过电视转播收视率竟然高达80%,全日本几乎陷入了疯狂状态。

奥运结束之后,日本首相佐藤在首相官邸召见女排队,31岁的队长河西昌枝向首相表示自己想要结婚,但是全年无休的魔鬼训练,让她根本无法去认识理想对象,更别说结婚了。佐藤首相答应帮忙,后来果然介绍中村给河西认识,两人最终步入结婚礼堂。

魔鬼教头大松博文在奥运会结束后辞去教职,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1968年他参选国会议员,当选上议院议员,开始步入政坛,一直到1974年退出政坛。1978年,他因心脏病发死亡,结束传奇的一生。

三、“老”选手终获冠

担任洛杉矶一所高中数学教师的迈·拉拉贝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时,原本有机会赢得奖牌,是被看好的几位选手之一,可是因为脚踝受伤,只能抱恨而归。大家都以为,那次严重受伤宣告他的运动生涯已经结束,可是没想到他又出现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美国奥运选拔赛上,并且入选代表队,这时他已经30岁了。

在该届东京奥运会即将开始前,迈·拉拉贝向学生说要去参加1964年美国奥运选拔赛,学生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可是当学生们看到他参加当地田径比赛时,他们立即化取笑为兴奋、激动,还起劲地为老师鼓劲、加油。

东京奥运会田径场,迈·拉拉贝出现在400米决赛场地上。比赛开始了,在过了200米时,他排在第6位。经过最后一个弯道时,迈·拉拉贝追过一位但还是在第5位。在最后的100米,他奋力追赶,超越一个又一个在他前面的选手。就在终点前10米的地方,他赶上了最后一个领先的选手,并以微弱的差距率先撞线,赢得这枚400米奥运金牌。

赛后记者会上他说,有很多人,认为30岁的他要夺金实在太老了,因此将“老”选手的标签贴在他身上,夺得金牌之后,他总算可以把这个标签撕掉了。

迈·拉拉贝是奥运会史上,自从1932年之后,第一位夺得男子400米金牌的白人选手。

四、父母卖猪换金牌

日本选手三宅义信是20世纪60年代亚洲少有的世界级举重运动员,参加3届奥运会共获得2金1银,曾经23度打破世界纪录,拿下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

三宅义信出生在日本北方一个小乡村的贫寒家庭,父母务农为生,为了供应他和弟弟三宅义行两人练习举重和参加比赛,父母卖了猪,凑钱来给他们做旅费。

1960年三宅义信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56公斤级比赛中以337.5公斤败给美国选手查·温奇(345公斤),得到银牌。

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自己国家举办,为了准备在国人面前夺金,他练习更加勤奋。随着体重的上升,他也从56公斤级上升到60公斤级。奥运会之前,他保持了56公斤级(352.5公斤)及60公斤级(387.5公斤)两项世界纪录。

东京奥运会,正是三宅义信状况最好的时候。在60公斤级比赛中,他以挺举122.5公斤破奥运会纪录、抓举122.5公斤破奥运会纪录,又以挺举152.5公斤破世界纪录,最后以总成绩397.5公斤夺下这枚举重奥运金牌,并打破了该项世界纪录。

4年后,三宅义信第3次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他再次夺下60公斤级金牌,卫冕成功。他的弟弟三宅义行,也参加了同一量级比赛,得到铜牌,兄弟两人同登领奖台,获得日本民众热烈的掌声。(www.xing528.com)

五、剑坛常青树

朱·德芬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意大利击剑团队中的著名运动员,在他的运动生涯中,一共4次参加奥运会击剑比赛,获得4金2银共6枚奥运会奖牌。

东京奥运会是他最后一次出征奥运,与前几届的出色表现相比,该届奥运会他仅获得重剑团体银牌。但是这位大器晚成的剑坛名将已经是第4次出征奥运了,已有43岁年龄的他还能有如此成就,对一个运动员来讲,他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确实让人敬佩。

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德芬诺连续参加了3届奥运会。1952年,德芬诺首次亮相赫尔辛基奥运会,那时他已31岁,对很多运动员而言,这已是要考虑退役的年龄了,但他才初登赛场。在那次比赛中,他成了奥运重剑团体的金牌得主。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他再次获得该项目的团体金牌。在个人项目上,他还获得该届奥运会银牌。1960年罗马奥运会,德芬诺不仅获得了重剑团体的三连冠,而且成功地夺得了该届奥运会的个人重剑金牌。

六、摔倒在跑道上的田径之王

十项全能可以说是田径项目中的王者,它要求运动员有超人的体能、顽强的意志和全面的技术。从第18届东京奥运会开始,十项全能比赛改用1964年计分法,这一计分法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最能全面考验运动员能力的比赛项目,分2天进行,比赛时间长达18个小时。经过超长时间的紧张比赛,运动员们无不精疲力竭。

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原联邦德国选手维·霍尔多夫在最后一个单项1500米比赛中,一冲过终点,便因体力不支而摔倒在跑道上。虽然最后一项累倒爬不起来,但是霍尔多夫还是以7887分的成绩摘得分量极重的金牌。这枚金牌是德国队在该届奥运会获得的唯一一枚男子田径金牌,他的队友瓦尔德则以7809分获铜牌。对于他俩在东京的胜利,德国报纸给予很高的评价:德国选手在十项全能中获2枚奖牌的意义,远远超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德国投掷选手的胜利和上届罗马奥运会上哈利的胜利。

霍尔多夫在领奖时,由于过度疲劳,在跳上领奖台时又摔了下来。虽然2次摔倒,但他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田径之王”。

七、不畏伤病卫冕冠军

图100 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来自波兰的选手施密特以16.85米的成绩获得金牌

1960年,施密特在一次比赛中跳出17.03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跳过17米的运动员,把世界纪录提高了13寸(约43厘米),在罗马奥运会上他很轻松地就赢得了罗马奥运会三级跳远金牌。

4年后,施密特又来到东京奥运会。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6年称霸男子三级跳远。不过就在东京奥运会前2个月,他接受了一次膝盖手术治疗,是否能及时复原,在东京奥运会成功卫冕,大家都很怀疑。

但施密特还是来了,并且带着尚未复原的膝盖伤,通过了预选赛。决赛时,他因疼痛不得不注射止痛剂上场比赛。他在第2次跳时就跳出16米65的成绩,领先其他选手。最后一跳跳出了16米85,施密特不但夺得金牌卫冕成功,还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对于一位刚刚动完膝盖手术不到2个月的运动员而言,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八、真挚友情的力量

布鲁梅尔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曾获得跳高银牌,这次来到东京奥运会,这位跳高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能否夺冠,大家拭目以待。

预选赛时,由于压力太大,瓦·布鲁梅尔在2.03米的高度时到第3次才越过横杆,差点无缘决赛。

第2天决赛,他记取前一天的教训,每一个高度每一次试跳都是一次成功,2米12之前轻松过关。这时只剩下5位选手,其中有上届金牌得主前苏联的选手罗·沙夫拉卡泽,不过他们在第2次才跳过。高度升到2米14,只有1人第1次跳过,1人第2次也跳过,其余3人都是第3次跳才过关。在升高到2米16时,似乎局势转到布鲁梅尔这里,他第一次就跃过。其中2人则第2次和第3次跳过。其余2人,包括上届冠军沙夫拉卡泽则被淘汰出局。升到2米18时,布鲁梅尔和美国选手托马斯两人都是第1次就跳过,最后只剩这2位在跳高场上因竞争而成为好朋友的美苏选手。在横杆升到2米20时,两人均告失败。因布鲁梅尔先前失败次数较少获得金牌,托马斯获得银牌。

图101 东京奥运会上,来自前苏联的跳高选手布鲁梅尔以2.18米的成绩获得冠军

1965年10月4日,布鲁梅尔在坐摩托车出游时,没想到摩托车失控打滑摔了出去。布鲁梅尔撞上水泥柱,右脚多处骨折,差点就整个断掉,他的运动生涯也因此被迫中断。

从此,朋友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太太因他和女子摩托车手共同出游而最终与他离婚。

就在受伤之后的治疗期间,他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上面写着:“命运转变经常是在考验着一个人的毅力,请不要承认失败,我衷心希望你能重回田径场参加比赛。”署名者是美国的约·托马斯,这位多年来在比赛场中与他一同竞争的异国朋友。

受到他的鼓励,布鲁梅尔恢复了信心并努力进行康复锻炼。不久他再度走进田径场参加比赛,虽然他没有再参加国际比赛,但在1970年时,他再度跳过2米12,这对于一个车祸差点断腿的人而言,已经非常不简单。

后来,布鲁梅尔把生活重心逐渐移转到其他领域,他攻读并获得了运动心理学学位,还出版了一本小说

九、胜似金牌的“编外奖章”

在奥运会比赛中都是名列前3名的选手才能获得奖章,而在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上,在1万米比赛结束后,跑在最后的一名来自斯里兰卡的长跑运动员拉那岗却被授予了一枚特殊的金质奖章。

图102 东京奥运会上的男子10000米比赛的情景

斯里兰卡国内运动水平不高,和外界的体育交流也很少,这是拉那岗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比赛。比赛中,他和竞争对手有太大的差距,被其他运动员超了整整3圈。虽然他一个人跑在最后,并且极度疲劳,但仍坚持完成整个比赛。在他一个人跑这难挨的最后3圈时,看台上的8万观众始终用有节奏的掌声给他鼓励。他在全场观众的关注和掌声中结束了比赛。虽然他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但他获得的掌声比冠军还多。

为了表彰他重在参与、坚持到底的精神,一家销路很广的报社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名为“编外奖章”。

亚洲小国斯里兰卡的运动水平不高,虽然没有能力在比赛中争金夺银,但还是派队参加奥运会,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正是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精神的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