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璧南北奥运跨两洲
图82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
1949年,第44届国际奥委会全会在罗马召开,该次会议的主题是商讨第16届奥运会会址。当时提出申请主办第16届奥运会的有10个城市,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以及美国的底特律、洛杉矶、明尼阿波利斯、旧金山、芝加哥、费城。经过3轮的激烈竞争,只剩下墨尔本和布宜诺斯艾利斯2个城市继续角逐。最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以1票的优势险胜布宜诺斯艾利斯,取得了第16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自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首次在欧美两洲以外的世界大洲举行的奥运会。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第16届奥运会的日期定在11月22日至12月8日。为了适应这个史无前例的奥运比赛日期,各国运动员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训练和比赛周期。
根据澳大利亚的法律,牲口入境必须经过6个月的隔离检疫。但参加奥运会马术比赛的马匹均由运动员自己携带且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倘若接受半年的隔离检疫,参赛马匹不进行训练,运动员将如何比赛?为此,国际奥委会与澳大利亚政府进行了多次磋商,均毫无结果。那些对墨尔本奥运持异议者借此呼吁国际奥委会改变第16届奥运会会址。但如果改变会址将对奥运的发展不利,可是国际奥委会发表声明取消马术比赛却又遭到一些国家的强烈反对。最后,在征得瑞典政府的同意下,国际奥委会将马术比赛设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956年6月11至17日马术比赛在斯德哥尔摩提前举行。赛前举行了开幕式、圣火点燃、运动员宣誓等仪式,俨然一个独立的奥运会。这届奥运会马术比赛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名运动员(女子运动员13人)参加。其他项目则在墨尔本按原计划进行。这就产生了一届奥运会在两洲及不同时间举行的奥运事例,从而使该届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唯一一次南北半球“合璧”的奥运会。
图83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代表团入场仪式
墨尔本奥运会的圣火于1956年11月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350名火炬手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沿途还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在雅典的卫城,两名战士身着战装在传递路线上挡住火炬手的路,只有当火炬手说“圣火是我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才被允许通过。
圣火火种被存放在两个火种灯里空运到澳大利亚。中途在加尔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庆典仪式。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当时奥运史上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总距离约20820公里,实际传递距离4912公里,火炬手共计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径冠军澳大利亚运动员罗恩·克拉克。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的奥运会火炬接力。
由于1956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因此还举行了从奥林匹亚至斯德哥尔摩的火炬接力。途经丹麦抵达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活动,其中约有160名骑手。
该届奥运会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3184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女运动员371名。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有肯尼亚、柬埔寨、利比亚、马来西亚、乌干达、斐济、埃塞俄比亚。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经协商联合组团参加奥运会。由于台湾问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拒绝参加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
二、不畏伤病夺双冠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罗伯特·莫罗在伤病交加的情况下,力敌世界众多短跑好手,夺得男子100米、200米金牌。罗伯特·莫罗15岁时,100米成绩是11秒4,200米的成绩是22秒8。在中学毕业前夕,莫罗的100米成绩达到10秒7,200米的成绩是21秒4。但中学毕业后,莫罗却回到了父亲经营的农场。后经得克萨斯大学田径教练奥立维·杰克逊的推荐,莫罗以体育研究生的资格进了爱柏林·克里斯岑基督教大学。杰克逊教练经常和他一起切磋琢磨短跑的技术,每天莫罗都用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短跑训练。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莫罗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根据美国选手选拔赛的规定,如果在选拔赛中不能取得短跑项目中的一个冠军,即使平时成绩再好也不能入选。最后,莫罗奋力拼搏,获得100米和200米优胜入选美国奥运会代表队。
在奥运会大赛前夕,莫罗不幸得病,不得不躺在床上休养,中止了训练。眼看奥运会日益临近,莫罗思绪烦乱,甚至完全失去信心。后来,虽然病情稍有好转,但体力已经大减,到达墨尔本后,他在给教练杰克逊的信中再一次流露出失望的心情,于是杰克逊用募捐来的钱,在奥运会开幕前的前3天晚上专程赶到墨尔本的奥林匹克村为其鼓气。
在100米比赛中,莫罗的强劲对手是他的队友威廉斯和穆奇逊。预赛中后两者都跑出了10秒1的成绩,而莫罗的最好成绩是10秒2。但莫罗十分幸运,最有夺冠希望的威廉斯赛前受了伤。被誉为“闪电式起跑”的穆奇逊成了莫罗的唯一对手。在11月24日100米决赛时,幸运之神再一次降临到莫罗头上,比赛是顶风进行。莫罗身体素质好,顶风跑增加了他获胜的机会。但发令枪响后,第一个登离起跑器的不是有“闪电式起跑”著称的穆奇逊,而是澳大利亚选手霍根,直到跑出40米时,莫罗才追上霍根并把领先位置保持到终点。最终莫罗以10秒5的成绩获得100米奥运冠军。
图84 男子百米大战中,首先撞线的是美国选手莫罗
在后面的200米决赛前,莫罗腿部肌肉拉伤,但莫罗还是出现在200米比赛的跑道上了。200米决赛开始,前100米弯道,上届冠军斯坦菲尔德领先,进入直道,莫罗与其并肩跑着,许多观众起立助威,在一片加油声中,莫罗首抵终点,以20秒6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莫罗夺得了他在该届奥运会的第2块金牌。
12月1日,大会进行4×100米接力赛,莫罗与队友合作,第3次站到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他们的成绩打破了20年前美国队创造的世界纪录。在奥运会史上,美国队已经第8次蝉联这个项目的冠军。
莫罗成了墨尔本奥运会的英雄,被人们誉为“白人欧文斯”、“得克萨斯州的飓风”。奥运会后,莫罗回到得克萨斯州,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澳大利亚的奥运女英雄
在战争阴云笼罩着世界的那个年代,为了维持生计,卡思伯特的父亲在乡间开了个养殖场,卡思伯特在田埂间度过了她的整个童年时代。高中时候,卡思伯特在短跑上的天赋吸引了田径教练弗格森的注意,从此,卡思伯特也就开始了她的田径生涯。
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年仅18岁的贝蒂·卡思伯特一举夺得了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的金牌。一夜之间,这个一头金色头发、跑起步来习惯张大嘴巴的女孩成了澳洲的英雄。澳洲各大报纸都争相传诵“黄金女孩”的故事,卡思伯特发现自己几乎成了民族英雄。
在以后的1956~1964年这8年间,卡思伯特18次打破或平了包括60米、100米、200米、400米,以及4×100米、4×200米接力在内的世界纪录。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她重整旗鼓,取得了400米短跑的冠军。赛后,她笑称这是她一生中最完美的一场比赛。
图85 卡思伯特——澳大利亚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
1981年,卡思伯特发现自己患上了综合硬化症。自此,她开始致力于该疾病研究基金的筹集,其专注程度丝毫不亚于对跑步的热情:“你必须坚持一样特别的事情,直到你成功。我觉得这是成功的唯一方式——专注。”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卡思伯特坐着轮椅出席,并成为奥运火炬手中的一员。至今,在澳大利亚的12个城市里,仍有5条大街以她的名字命名。
四、田径赛场上的经典之战
1956年11月23日,墨尔本奥运会开幕的第2天,一场奥运史上经典的田径之战即将拉开帷幕。这场戏剧性的万米奥运冠军争夺战,发生在前苏联运动员弗拉季米尔·库兹和英国运动员皮里两个长跑家之间。就在几个月前,即1956年6月19日,在挪威卑尔根的5000米比赛中,皮里采用跟随战术战胜了库兹并打破了世界纪录。由于在此之前库兹总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落败,而被许多记者讥讽为没有头脑的长跑“机械人”。这次弗拉季米尔·库兹能否在10000米比赛中击败世界上一流的长跑家们,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发令枪响了,库兹按照自己的战术计划,一开始就冲在前面,以61秒4跑完了第1圈。皮里仍采用惯用的跟随跑战术紧随其后。接着,库兹用均匀的高速度跑着,皮里也以同样的高速度紧紧咬住不放。第5圈开始,库兹为了摆脱尾随的皮里,用65秒4作了一次高速冲刺,但并没有甩掉皮里,库茨还能听到皮里的呼吸声。随后库兹索性慢速跑了1圈,令人奇怪的是皮里并没有超前,依旧采用跟随战术跑在库兹的身后。而匈牙利的科瓦奇和澳大利亚的劳伦斯乘机冲到了最前面。紧接着库兹又高速冲到了前面,皮里还是紧跟不放,此刻其他运动员已被远远抛在后面。场上观众为皮里的跟随战术热烈鼓掌。5000米过后,库兹又采用极慢速度跑完2圈,而皮里仍紧随其后。还剩最后3000米了,这场戏剧性的竞争还在继续,观众们沸腾起来了。库兹在第17圈的冲刺跑之后,干脆用最慢的速度跑至第2道、第3道,乃至第4道。令人难以琢磨的是皮里竟也跟着跑到了第4道。此后两人并排跑了一段,库兹也看清了皮里苍白的脸。随后库兹用全速作了最后的冲刺,皮里彻底被库兹的变速跑战术拖垮了。最终库兹在观众的喝彩声中跑完了最后一圈。他高举双手跑过了终点,以28分45秒6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并为苏联代表队获得了第1块金牌。皮里是第8个冲过终点的,比库兹整整慢了1分钟多。赛后,皮里发表谈话说:“今天的比赛,库兹简直要了我的命,真是苦不堪言,他的跑速变化实在太大,我垮了。”
图86 男子5000米和10000米金牌获得者——前苏联运动员库兹在比赛中
在5天后的5000米比赛中,库兹以惊人的速度一路领先,他仍以中途不断加速的战术第一个冲过终点。皮里吸取失败的教训,按照自己的体力曾尽力想赶上库兹,但都失败了。库兹很轻松地夺得了冠军,并以13分39秒6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获得了第2块金牌。皮里第2个冲过终点,获得银牌。库兹的两次胜利成了该届奥运会的头号英雄。一名记者写到:“库兹不是机械人,他的思维像他的身体一样健全。”(www.xing528.com)
1975年8月16日,48岁的库兹在莫斯科去世。他的家乡为他竖立了一个纪念碑。他的座右铭是:“只要有可能,就要向前赶!”这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不断克服困难去夺取新的胜利。
五、两个长跑巨人间的拥抱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列·米蒙加入了军队,当上了一名二级报务员。在军队里米蒙迷上了跑步,在教练维拉的指导下,米蒙的长跑天赋展现了出来,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当地的报纸上。由于战争的继续,他不得不中止了长跑训练。战争结束,他带着十字勋章退伍回到了祖国阿尔及利亚。为了谋生,米蒙只得再次去到法国,在巴黎的一家咖啡店工作。不久,他加入了“雷西克”体育俱乐部,继续进行长跑训练。
1948年7月,米蒙参加了战后举行的第1次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在有27名运动员参加的10000米比赛中,他以30分47秒4取得了第2名,赢得了第1枚奥林匹克奖章。2年后,他又在伯尔尼举行的欧洲田径锦标赛上再夺5000米(14分26秒)、10000米(30分21秒)的亚军。1952年,米蒙第2次参加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奥运会,他再度夺得5000米(14分7秒4)、10000米(29分32 秒8)的亚军。在这3次重大比赛中,他都败给了捷克的著名长跑家,被誉为“世界长跑火车头”的扎托贝克。几次比赛的失利,并没有使米蒙灰心,他反而又满怀信心地活跃在跑道上。由于左腿旧病复发,他好几次中断训练进行治疗。病情的加剧,使得米蒙走路都要靠拐杖,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他在一位电疗专家那里接受治疗,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为了能重新参加比赛,米蒙顽强地在跑道上奔跑着。
1956年11月,年已35岁的米蒙又来到了墨尔本,这是他第3次出征奥运会。这次他报名的项目是马拉松,这是他生平以来第1次参加超长距离跑的比赛。12月1日来自23个国家的46名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排成2列,枪声一响,在绕场2周后,密集的人群跑出运动场,在通向海边的公路上奔跑。一开始米蒙并没有跑在最前面,而是在第一集团的中间。米蒙的竞技状态特别好,跑得很轻松。跑完10公里,芬兰的科蒂拉、苏联的费林和伊万诺夫领先带队,米蒙列第4。到15公里处,苏联的费林赶到最前面,米蒙紧随其后。20公里以后,英国的克拉克跑到了前头,米蒙继续保持第2的位置,上届冠军捷克的扎托贝克居第10。折返点过后,米蒙在30公里处冲到了前面,此后,他越跑越快,第2名与他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最后,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他第一个到达终点,时间是2小时25分。在终点线上,米蒙等待着老对手和老朋友扎托贝克的到来,获得第6名的扎托贝克脱下帽子向米蒙祝贺,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对于我来说,这比金牌更重要!”对于扎托贝克的祝贺,米蒙非常开心。米蒙终于在第3次参加奥运会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奥林匹克金质奖章。
在以后的运动生涯里,米蒙依然热爱着他的跑步。1964年,43岁的他还第4次获得世界越野跑赛的冠军。51岁时还创年龄组的10000米世界纪录(32 分14秒)。1980年,59岁的米蒙还在巴黎马拉松锦标赛上获得第64名。这怎能不让世人为之敬佩和感动呢?
六、首位获得奥运泳坛三连冠的女将
道恩·弗雷泽,澳大利亚著名的游泳运动员,还是第一位在奥运会游泳比赛中实现三连冠的女选手。弗雷泽从小就患上气喘病,医生建议她通过游泳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一合理的建议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游泳选手。
图87 澳大利亚女选手弗雷泽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金牌
在该届墨尔本奥运会上,年仅18岁的道恩·弗雷泽战胜了各国游泳好手夺得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的冠军,随后又率领队友夺得4×100米自由泳比赛的金牌。在400米自由泳比赛中她再夺1枚银牌。也就在该年的2月,弗雷泽还刷新了沉寂20年的女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4年后,也就是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弗雷泽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成功卫冕,成为首位卫冕成功的女子游泳选手。她还与队友合作,夺得4× 100米自由泳和混合泳接力比赛2枚银牌,而4×100米混合泳接力是首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就是在这届奥运会上,弗雷泽独特的个性开始显露出来。夺冠后的道恩一下场就脱掉了澳大利亚队统一的绿色队服,穿着自己喜欢的白色运动服登上了最高领奖台。第二天中午,由于暂缺一名蝶泳的选手,弗雷泽被指派担任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的这一棒,因为不喜欢蝶泳,也不习惯参加没有准备的赛事,她拒绝了。后来弗雷泽“无组织无纪律”的做法遭到了2年的禁赛处罚。
但这并没有改变道恩的性格,反而使她的实力在潜伏2年后得以更猛烈的爆发。1962年,刚刚解除禁赛的道恩·弗雷泽在墨尔本再次打破女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59秒9的成绩也使她成为首位突破1分钟大关的选手。1964年,她又把这一纪录改写为58秒9,并一直保持到1972年才被人打破,并获得了“澳大利亚鱼雷”的绰号。
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只有不到半年的时候,一场严重的车祸夺取了她母亲的生命,弗雷泽的颈椎也严重受伤。所有人都以为她的运动生涯到此结束了,但弗雷泽并没有被这场意外击倒,而是强制自己克服车祸带来的阴影和伤痛,投入所有精力准备东京奥运会的比赛。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27岁的弗雷泽再次奇迹般地夺取了1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实现三连冠的游泳运动员。
1988年,弗雷泽成功当选新南威尔士的议员。2000年,当奥运圣火再次来到澳大利亚时,63岁的弗雷泽作为成功的东道主运动员、奥运圣火传递者之一,在悉尼奥运开幕式上参与火炬传递,再续她与奥林匹克的缘分。她还应邀坐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身旁,愉快地欣赏着带给她欢乐与辉煌的世界盛会。
七、“自学成才”四夺冠
1956年,20岁的厄特作为美国出征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了铁饼比赛。比赛时,厄特以“不让任何人超过我”的信念,第一掷就超过了奥运会纪录1.32米。最后,厄特以56.36米的成绩夺得该届奥运会男子铁饼金牌。
图88 来自美国的铁饼运动员阿尔费雷德·厄特,在男子铁饼比赛中以56.36米的成绩赢得金牌
厄特年轻时就非常喜爱运动,而且爱动脑筋,这与将来他在田径运动生涯中的卓越成就不无关系。可以说,厄特是“自学成才”的。一开始,厄特对铁饼特别感兴趣,但不知如何将这个圆圆的像饼样的东西扔出去。后来,他从钟摆得到了启发,通过查阅许多有关参考书,反复训练,最终创造出了当时广为流传的转体投掷法。厄特的运动天赋很快得到了展现。19岁那年,他以52.27米的成绩创造了美国青少年铁饼投掷的最高纪录。
在墨尔本奥运会获得冠军的4年后,厄特再次代表美国队出征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在这次比赛中,厄特的前4投均不理想,成绩都落后于其他选手。但厄特毫不气馁,终于在第5次试投中以59.18米的成绩成功卫冕。
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是厄特第3次参加奥运会。但不幸的是,他的脊椎受了重伤,不得不戴着环状护套参加比赛。比赛前他的肋软骨也受了伤。雪上加霜的是,新的铁饼纪录又被他人创造。人们对厄特再次夺冠产生了怀疑。然而,厄特以惊人的毅力,在前3掷落后的情况下奋力投出了61米的好成绩,夺得了他的第3块铁饼奥运金牌。
厄特并没有就此止步。在他第1次参加奥运会的12年后,他又走进了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赛场,这是他的第4次奥运会之旅。比赛时,厄特的大腿肌肉严重拉伤,头2次试投,一次成绩不理想,一次犯规。最后他索性摘掉颈部保护套,沉着应战,并在脚步动作上做了些改进,用力一掷,铁饼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远落在场地的64.78米处。厄特奇迹般地成功了,他第4次实现了自己奥运冠军的梦想。
时隔两届奥运会,到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之前,久未在体坛露面的厄特决心再次圆梦奥运金牌。他制订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并恢复了训练。由于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厄特的梦想没能实现。就在1980年5月份,他掷出了69.46米的好成绩,而莫斯科奥运会的铁饼金牌成绩仅有66.64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48岁的厄特宣布又要参加奥运会,这足以令世人惊叹、感慨。为了表彰他对田径事业的卓越贡献,国际奥委会给他颁发了奥林匹克铜质勋章。
八、战功显赫的跤坛霸主
在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前苏联摔跤运动员巴伐洛夫力挫群雄,一举登上了古典式摔跤项目重量级冠军的宝座。在奥运会的历史中,像巴伐洛夫一样战功显赫的冠军或许只有一个。
巴伐洛夫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村落里。从小就被迫挑起生活重担的他,一把24磅的大铁锤成了他的主要工具,因此人称“大铁锤”。25岁才开始练习摔跤的他,仅用了4年就一举夺得奥运会重量级冠军。
17岁那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当时红军已经进入了反攻阶段,巴伐洛夫毅然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战斗中去。在著名的强渡第聂伯河战役中,他冒着生命危险,顽强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为红军杀开一条血路,他本人也多次受伤。就在这次战役后,由于战功卓著他被授予了一枚列宁勋章。在此后的几大战役中,学完坦克驾驶技术的他,又随着红军部队南征北战,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攻克柏林的战斗。
复员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巴伐洛夫从事了摔跤运动,他的水平提高得很快,1年之后,他就拿到了全国第3名。经过战争洗礼的巴伐洛夫意志坚强、不畏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艺日臻完善,他也被专家认为是这一个级别中的霸主。墨尔本奥运会上的胜利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九、没有国界的闭幕式
墨尔本奥运会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届多事的奥运会。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多数国家的奥委会都尽力减少代表队人数,加之澳大利亚政府对马匹进关检疫的严格规定和漫长周期,使国际奥委会执委不得不将全部马术比赛转移到斯德哥尔摩进行。1956年6月底,中东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同年10月底前苏联出兵匈牙利,因此许多国家退出了墨尔本奥运会。这些客观因素及不寻常的国际政治背景,也使得墨尔本奥运会笼罩在重重阴影之下。
但这一切并没能阻碍世界人民对和平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关于闭幕式,国际奥委会采纳了一位澳籍华裔选手的建议:运动员可混杂在一起入场,在这一刻,人们将会忘掉种族、政治、宗教、战争,剩下的唯有奥林匹克精神。12月8日,闭幕式那天晚上,各国运动员不分国籍按比赛项目列队,手拉手入场,打破了国际间的隔阂,场面热闹温馨。
图89 第16届奥运会闭幕式,各国运动员第一次一同行进在奥运会会场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