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成果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成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9第3届奥运会奖牌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结束后,东道主按获奖类别给前3名选手颁发奖牌,冠军颁给金牌,亚军颁给银牌,季军颁给铜牌。他下定决心,要到圣路易斯参加第3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并对周围的人们声称,他会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冠军。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成果

3 1904年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

图18 第2届奥运会奖牌(正、背面)

一、奥运史上的第1枚金牌

现在的奥运会颁奖仪式上,获奖选手会被授予奥运奖牌,第1名获得金牌,第2名获得银牌,第3名获得铜牌。但是,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给冠军授予金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规定。

在奥运会早期,国际奥委会对奖牌的质量、成分、规格大小和图案设计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在首届奥运会上,东道主认为金子太俗气,所以奖牌只有银、铜两种。授予冠军的是银牌和橄榄环,亚军是铜牌和月桂花环,第3名则是铜牌。第2届巴黎奥运会上,给获奖运动员颁发的是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而并不按照名次分开,这也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不是圆形的奖牌。

图19 第3届奥运会奖牌(正、背面)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结束后,东道主按获奖类别给前3名选手颁发奖牌,冠军颁给金牌,亚军颁给银牌,季军颁给铜牌。这才出现了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奖牌呈圆形,直径30厘米,比现在的奖牌要大得多,上面有一个双翅展开的女神像和橄榄枝等图案,并刻有“美国”、“圣路易斯”等文字。

由于很多比赛只有美国派队参加,这些项目是否被列入正式比赛存在争议,所以有关各国获奖的数字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再加上主办方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开展了很多以奥林匹克名义进行的比赛,导致“奥运冠军”在圣路易斯泛滥成灾,也使得比赛获奖的统计情况非常混乱,但经过核查,最终获得金牌的奥运选手有100多个。

二、了不起的第4名

这次马拉松赛中,有一位新闻人物,尽管他没有获得冠军,但他的行为让人们长久铭记,他的精神1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他就是来自古巴的菲利克斯.卡瓦哈尔

菲利克斯·卡瓦哈尔本是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邮递员,居住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第3届奥运会将于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便心里发痒,想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常常背着邮包,跑很远路程,但到底有多远?他也不知道。不过,马拉松不就是跑得更远一点吗?于是,工作之余,他一个人到郊外试着跑了几次,并逐渐把距离加长。他自己感觉还不错,认为不仅可以参加比赛,而且还将会跑得出色。他下定决心,要到圣路易斯参加第3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并对周围的人们声称,他会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冠军。人们都以为他得了神经病,有的人讽刺他,有的人甚至对他不屑一顾。菲利克斯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没有支持者,他决心一个人干。从此,他每天刻苦练习长跑,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但是,临近奥运会时,路费尚无着落,政府根本不予理睬,不肯把钱无谓地花在一个他们认为不可能夺得优异成绩的人身上。菲利克斯不畏惧困难,他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人们的同情和理解。于是,他天天围着哈瓦那广场不停地奔跑,每当吸引了很多好奇者以后,他便开始请他们捐助他去美国参加奥运会。很多好心的人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经过一段时间的募捐,他筹够了路费,开始向圣路易斯进发了!

他经过海路到达了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本打算休息几天后再去参加奥运会。谁知到达那里的当天晚上就遇到了几个赌棍,骗走了他所有的钱财。这时菲利克斯一贫如洗,在异国他乡,又举目无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决心继续向奥运会挺进!

新奥尔良距圣路易斯1000多公里,他决心靠自己的双腿跑去。第二天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长途跋涉。他每天坚持跑70公里左右,渴了,喝一口山泉,饿了,向别人乞讨一点食物,晚上睡在屋檐下、马路旁,这样艰苦地跑了十几天,终于在马拉松比赛的当天赶到了目的地。

到达赛场的菲利克斯蓬首垢面,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没有一点运动员的风采。裁判员将他赶到一旁,以便比赛正常进行。菲利克斯向裁判陈述了自己的旅途遭遇,表明了自己参加奥运会的决心和意志。在场所有的人都被他的曲折经历所感动,一位工作人员立刻为他端来一盘蛋糕和一杯牛奶,一位铁饼运动员借来一把剪刀把他的衣袖和裤腿剪短了,使他看起来像是穿着背心短裤

图20 马拉松参赛选手在起跑线上列队,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当他与另外30名运动员一起出发时,他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实现了参加奥运会的理想,至于胜利他已经看得不甚重要了。当他看到其他运动员精神饱满、箭步如飞时,暗自责备自己不应该上别人的当,造成状态的如此狼狈。但他是个乐观的人,在比赛途中经常停下来跟热情的观众打招呼、说几句俏皮话,因而沿途的市民对这个小个子古巴人印象很深刻。他本来是有希望获得奖牌的,然而从新奥尔良到圣路易斯的长途跋涉搞得他已经疲惫不堪,使他失去了夺取奖牌的体能。更有意思的是,沿途遇到了一个果园,果实累累,果香诱人,这时他正饥渴难耐,于是情不自禁地歇下来,摘了几个苹果吃。吃完后他感觉自己的状态好了许多,而且他发现许多选手跑得越来越艰难,他却来劲了,越跑越快,离终点还有1公里时他竟还能奋力冲刺,赶上了好几名选手,结果他得了第4名!

他的事迹,他的遭遇在观众中迅速流传开来,人们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全场响起一片欢腾,“光荣属于第4名!”菲利克斯·卡瓦哈尔虽然只取得了第4名的成绩,但他的名字却与那些奥运冠军一样,永垂奥林匹克的史册!他所体现的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三、第1位获得奖牌的黑人(www.xing528.com)

在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中,出现了奥运史上第一位参赛的黑人选手,他就是美国田径运动员乔治·波格。1904年8月29日,男子400米的决赛即将开始,参加决赛的各国选手已经各就各位,准备出发。人们发现,在站成一排的运动员身后,一位黑人运动员格外醒目,他的肤色在八月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黑珍珠般的耀眼色泽,显得与众不同,他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黑人选手波格。

那时的奥运会,田径赛跑还不分道次,跑道不宽,只能并排站立12位选手。可那天的400米决赛却有13位选手参加,在13位参加决赛的运动员中,只有波格是黑人。于是,他就似乎是理所当然地被排在第2排,站在白人运动员的身后。

图21 在男子200米和400米栏的比赛中,来自美国密尔沃基田径俱乐部的黑人运动员乔治·波格赢得了两枚铜牌,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1位获得奖牌的黑人选手

发令枪响了,排在前面的12位白人选手率先迈开大步,在观众的呐喊声中冲向终点。可是,这位被排在第2排的黑人运动员却越跑越快,他就像跑道上刮过的黑色旋风,一鼓作气超过了7个对手,观众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他的身上。波格的速度让那些白人教练们感到紧张,他们担心波格会赶上剩下的5位运动员。

运动员们一一冲过终点线,白人选手希尔曼以49秒2的成绩获得冠军,波格屈居第6名。但是,观看比赛的人们都相信,如果不是因为起跑的位置影响了他,波格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很快,事实证明人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在400米栏和200米栏两个项目中,波格获得了两枚铜牌,这是黑人田径运动员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奖。然而,令波格痛心的是,仅仅因为他是黑人,人们就对他的成绩避而不谈,没有人向他表示祝贺,更没有人去采访他,甚至还因此加深了白人对他的歧视和仇恨,他只能默默地离开赛场。

但是,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原则、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不论是种族的、宗教的、政治的或性别的。《奥林匹克宪章》的第55条对这个问题阐明了原则立场:“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基本自由,不论是什么种族……”奥林匹克运动必须遵循《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密尔沃基流星”大放异彩

图22 美国奥委会主席为美国短跑选手阿奇·哈恩起跑鸣枪

阿奇·哈恩是美国短跑选手,有“密尔沃基流星”之称。他在男子200米跑中创下了21秒6的奥运会纪录,该纪录整整保持了28年,直到1932年才被打破。他还在男子60米、100米比赛中获胜,包揽了从60米至200米3个短跑项目的金牌,人们将这届奥运会誉之为“密尔沃基流星”大放异彩的运动会

这是奥运田径史上唯一一次在直道上进行的200米比赛。在参加此项比赛的7名美国选手中,4人进入决赛。哈恩在起跑时似乎想抢跑,但又控制住了自己,缩了回去。第二次起跑,哈恩成功地获得了领先的优势,在前半程就把他最强的竞争对手卡特迈尔拉下了6米,最终他保持了优势,以创造奥运会新纪录的21秒6获得金牌。这一成绩,被行家们视为该届田径比赛中价值最高的成绩。这一纪录保持了28年,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美国选手托兰以21秒2的成绩打破。在后来进行的60米的比赛中,哈恩又以7秒0的成绩夺得了自己在该届奥运会上的第2枚金牌。美国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他们包揽了前6名。100米大赛中,哈恩等6名美国选手又包揽了前6名,哈恩再次成为英雄,以11秒0的成绩再添一枚金牌。

图23 “密尔沃基流星”阿奇·哈恩夺得男子100米冠军后,拿着奖杯在照相机前摆了个姿式

哈恩还参加了1906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十周年届间奥运会,再度夺得100米比赛金牌。后来哈恩虽然是法律专业毕业,但是从来没有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而是投身到训练年轻选手工作之中,终身为田径事业奋斗。他写的《短跑训练法》(How to Sprint)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

五、托马斯·凯利的故事

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进行了体育史上第一次十项全能比赛,比赛在1904年7 月4日一天内进行。与现在的比赛内容不同,那时的十项全能是完全按照美国的模式组成的,包括:100码、铅球跳高、880码竞走、链球撑竿跳高、120码跨栏、重物投掷 (重量为英国重量单位56磅) 、跳远和1英里跑。

托马斯·凯利1869年生于爱尔兰,擅长跑、跳、投,是个田径多面好手,在各种比赛中,获得近100次冠军,因此在家乡,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准备前往圣路易斯参加奥运会时已快35岁,但是仍然是夺冠大热门。

这样的好手自然成了一些田径组织网罗的对象,邀请信如雪片似的飞来。1904年初,设在美国纽约的爱尔兰田径会就邀请凯利参加圣路易斯奥运会。爱尔兰报纸刊登了这则消息后,“大英国田径协会”(即英国田径协会)颇为慌张,立即对凯利表示,如果他能在圣路易斯奥运会中代表英国出赛,他的全部费用都由该协会负担。凯利横渡大洋,到达纽约之后,又得到了类似的3份许诺,分别来自爱尔兰田径俱乐部、纽约田径俱乐部和芝加哥田径俱乐部,凯利对此一概拒绝。事实上他是自费前往圣路易斯的,但他仍然只能代表英国参加比赛,因为爱尔兰当时并未获得独立的地位。

凯利在圣路易斯从美国田径选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获得十项全能比赛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田径之王”。喜讯几天之后才传到爱尔兰,人们准备以盛大的仪式来欢迎这位奥运会冠军凯旋。但是凯利却不声不响地回到了家乡,他没有把那些荣誉看得太重,他的运动才能和高尚人品都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