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一定的思维方式。而某种思维定势一经形成,便潜意识地、顽固地左右着人们的致思趋向,思维的惰性便随之产生。批判、文化批判这类语词,在现代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之中,在文化建设的“破”与“立”的二元对立的认知心理支配下,在非破即立、以破代立的单线思维路向下,便自然地被赋予了纯粹否定性的(而且往往是政治意义上的)含义,从而导致了在文化研究中对这类概念的误读、误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读者的误导。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对这类概念进行“正名”,以消除歧义,形成共识,进而准确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深化我们的文化研究。
所谓批判,通俗地说,便是评判,指评论是非。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是将其作为中性的词语使用的,指某种判别是非的行为。如《朱子语类·太极天地上》曰:“而今说天有个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说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金代牛本寂《少林寺西堂法和塔铭》曰:“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同样,在西方哲学中,批判一词的含义也是指评论。同理,所谓文化批判,便是文化评论,即对文化问题进行的是非优劣的判定。这种批判或文化批判,本身是一种客观的思维活动和价值选择,而不单纯是纯主观的认知活动,更不是纯粹的否定,尤其不是纯粹的政治或者伦理的否定活动。然而遗憾的是,数十年来,由于“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压倒一切的唯政治化思维给“批判”一词笼罩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注了强烈的纯否定式的内涵。批判便是否定,便是宣判被否定者的死刑(而且往往是政治死刑!),是急风暴雨式的无情斗争。这是唯政治化思维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典型表现。
质言之,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批判,是对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是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点上,对民族文化遗产作客观清理和现代转化的前瞻式的创造性工作,而非简单的政治否定。(www.xing528.com)
价值重构与文化批判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重构,即重新建构。价值重构是立足现实,用现代文化意识鉴别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用开放的胸怀,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予以现代意识的批判,并结合本民族条件和时代条件,创造出现代新型文化价值系统,以为新时代人们的精神归依。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
在创建新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缺一不可。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文化批判是为价值重构清理道路,提供思想鉴戒,是价值重构的必要准备;价值重构是文化批判的逻辑发展和必然归结。二者都是创建新型文化价值系统的必然过程和必要手段。
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既然是为了创建新型文化体系,而新型文化体系的创建必然意味着民族文明的复兴。文明复兴一定要有理性的文化批判作思想前导,有艰辛的价值重构作为基础。因此科学的文化批判和理性的价值重构必然是一个民族文明复兴的思想前提和重要标志。鉴于此,我认定,一个民族文明的复兴,必然要有相当长期而又艰巨的理论准备和思想清理阶段,有一个渐进的文化积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文明的复兴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要经过若干代人的艰苦努力。因此,严肃认真地反省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所经历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历程,对于今天的新型文化的建设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