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栓喜
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有中等以上的收入和财富,摆脱了基本生存压力,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职业权力、职业声望、就业能力、受教育水平,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初步具备了实践自己的精神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扩大中产阶层。把扩大中产阶层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追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相比,扩大中产阶层是一个更值得追求的改革目标。主要原因是我国多数的中等收入者并不幸福。即使一个人的收入处于整个国家的中位数以上,考虑到医疗卫生、孩子教育、住房等负担,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生活依旧不易。仅仅考虑收入本身,并不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目标。中等收入者与中产阶层相比,就是后者获得了应有的幸福感。事实上,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是扩大中产阶层,而不是中等收入群体。
第二,扩大中产阶层是个以人为本的目标。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迈向发展型新阶段,人的自身发展成为发展的核心,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改革观。人的自身发展不仅取决于收入指标,还取决于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扩大中产阶层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有意义,当然也更难,更需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需要从人本身的发展需求全面考虑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和体制安排。
第三,扩大中产阶层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从世界经济史看,工业化中期之后,由于重化工业的快速扩张,投资消费失衡是一个常态,而中产阶层具有趋优消费的特征,是引领消费升级的主体,只有扩大中产阶层才有条件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中产阶层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较好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意味着实现了人力资本主导的经济转型。我国尽管有许多人达到了收入的中位数,但并没有趋优消费的特征,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中产阶层。(www.xing528.com)
第四,扩大中产阶层是社会顺利转型的重要标志。从世界范围看,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带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市场化改革30多年来,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社会矛盾相当突出。中产阶层联结上层和下层,是缓解社会对抗的“润滑剂”。中产阶层向往社会进步,希望通过社会进步实现个人的价值。中产阶层的快速增加,将大大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给下层社会向上流动注入希望。
第五,理性的改革更需要中产阶层。未来5~10年,我国能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取决于改革。而改革本身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是能不能创造一个理性的改革氛围。当前,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改革面临方向性选择。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也面临着各种非理性的扰动。而中产阶层是改革进程中最具有建构性的因素,中产阶层自社会底层流动上来不容易,更会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一切,在对待社会矛盾上更倾向于理性和理智。我国要实现理性的改革,更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来证明改革的合理性,并使得改革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五,我国要真正成为国际上的一流国家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形成中产阶层快速扩展的社会土壤和制度环境。改革开放30多年,改革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出现了一批中产阶层,这一群体初步具备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能力。我国未来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更大的政策空间和制度空间,使更多的人群成为中产阶层。美国作为后起的国家超越英国,主要在于它创造了“中产梦”,人们能够在那里找到别国所没有的、快速发展的梦想。个人的上升主要不依赖于权力和社会背景,而是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如果能够把扩大中产阶层作为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追求,中国将会大大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大大提升国际形象,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