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骏
从2004年启动,拖延了8年的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于今年底出台计划方案之后,重新燃起了国民的期待。然而,时间已到2012年末,方案仍然杳无音信,各方传来的信息是由于垄断国企高管的阻挠,新的方案即便只是一个框架,还是因为涉及规范垄断国企高管的薪酬,而被再次搁置。
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开放自始就选择了一条典型的实用主义的权宜性道路,究其思维逻辑而言,这一策略完全可以称为“柿子拣软的捏”,即哪里阻力小,就先改哪里。30多年中,虽然改革的动作不断,但由于尽找容易的做,结果是一则好多领域都改成了半拉子,改革不彻底是中国改革的整体性现象;二则当容易的部分都改完之后,剩下的尽是硬得咬不动的骨头,并且形成相互咬合,改不了这一块,就动不了那一块。眼见着收入分配不合理,不但有使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而且其所导致的不公平正不断激发公众不满,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怪异的戾气,个体恶性凶杀,群体轻易闹事,富裕人员大规模移民海外,社会关系紧张触目皆是,如果继续拖延,必会伤及中央政府权威,动摇改革的合法性和感召力。
固然,要让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放弃既得利益,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用说手握美其名曰“人民共有”,实际上仅服务于小部分人私利的天量国有资本,依仗体制特许的权力地位,不受法律乃至行政监管的垄断国企高管们,如何舍得放弃这无风险的高额收益?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既得利益集团如果缺乏弹性,不愿意作出丁点妥协,放弃部分利益,以舒缓或消弭不得利群体正趋于爆发的不满,最后必将导致对立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摊牌。这样的冲突一旦爆发,就很难再名之为“改革”了。(www.xing528.com)
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不妥协,不少专家却纷纷要求不得利群体“委屈”一下,主动妥协,采取“赦免”或者“赎买”的策略,通过对腐败既往不咎,只要以后不再犯就“原罪清零”,以换取他们对后续反腐制度建设的支持,或者借助重金支付,换取诸如垄断国企高管们放弃其个人高额的薪酬收入和职务消费,外加企业增加上缴国家的利润金额。类似设想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暂且不说在一场利益调整的制度改革中,让原本不得利的群体主动放弃正义的追求,于道义上是否站得住脚,更为现实的是,在强者不妥协的情况下,即便弱者退让了,“赦免”或“赎买”成交了,也无法改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赦免之后再赦免,赎买之后再赎买的无尽循环既是过往的史实,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现实,如此改革有意义吗?
事实上,无论任期将满的国务院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承诺,还是新一届中央的“收入倍增计划”,其意义都不完全在其本身,而在于是否能在利益日趋固化的体制格局中,撕开一个突破口,启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垄断国企高管如果确有阻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举动,他们能否成功地实现这一意图,真的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共和国的长子们”不应该不知道妥协正是他们应向国家和国民表现的责任和担当。(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