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兰州:新中国人口迁徙

走进兰州:新中国人口迁徙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兰州人口迁徙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兰州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从1956年初到1956年底上海内迁甘肃有10258名青壮年工人和11328名工商服务企业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迁到兰州的。这一方面说明省际移民对兰州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迁入兰州市人口的数量之大,以及迁入人口在兰州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走进兰州:新中国人口迁徙

(3)新中国兰州人口迁徙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兰州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国家对兰州工业建设的一步步深入,吸引祖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了这片热土。这次移民被专家称为“历史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移民”,它奠定了兰州移民城市的地位,提升了移民文化,打造了城市精神,兰州也由此进入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阶段。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兰州被国家确定为工业建设的重点基地之一,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在兰州兴建的就占了6项。这些大型厂矿企业的建设,吸引了祖国东南部大批工人与技术人员来兰州,极大地促进了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有色冶金业、石油化工业、机械工业和轻纺工业就是在这个时期从无到有建设起来并打下良好的基础的。

从1956年初到1956年底,在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上海的胶鞋厂、暖水瓶厂、搪瓷厂、墨水厂、小五金厂、中药加工厂、软木加工厂等企业整体迁来兰州。在迁移人口的构成中,除了参加工业建设的职工,还有为工业建设服务的商业与文化教育事业职工。一批在上海经营有特色,在社会上有影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有优势的,能在建设中起列示范推动作用的商业企业经过筛选搬迁到此。从1956年初到1956年底上海内迁甘肃有10258名青壮年工人和11328名工商服务企业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迁到兰州的。

这个时期兰州的文教科研事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不但有从上海招来的青年教师充实了兰州的初级教育,东部地区的大批大专毕业生和我国最早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分配来到兰州工作,1955年夏,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分配到兰州当教师,1956年3月,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4000多名教师到达兰州,5月6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建立,使科学研究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了。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教授选调来兰州充实教学科研单位,使兰州的高等院校及其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www.xing528.com)

1955年到1958年,国家先后从全国各地调迁大约10万人员加入到了兰州建设大军之中。1954年,曾转战大西北,为解放兰州立过汗马功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三师(建三师)有8000多官兵由西安进入兰州;以申景泰副经理为首的西北一公司的2000多人来到兰州;1964年以后,国民经济经过三年调整后进入发展时期,原已停顿的项目重新建设,特别是在加强“三线建设”方针的影响下,兰州市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投资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1991年,这些院所的科研人员已达4460人,成为一支建设兰州振兴甘肃的科研大军,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

当时兰州市不少新建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由于外省移入人口占优势,各单位的流行语言不是兰州话,而是普通话。这一方面说明省际移民对兰州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迁入兰州市人口的数量之大,以及迁入人口在兰州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批又一批地从生活比较优越舒适的大城市来到兰州,有的甚至把家属也一起带来。初到兰州,气候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习惯最容易让人思念家乡,但是豪爽、淳朴的兰州人却给了援建者极大的安慰。不但加大内迁工程的拨款额度,解决迁厂职工的旅费,拨出专款用于内迁厂房建设,解决职工住宿问题,而且考虑到南方职工的生活习惯,给他们特别照顾,如睡的床、吃的大米、副食品供应、解决家庭和个人生活上的困难等方面都采取了很多办法,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兰州政府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外地援建职工的热情,使他们很快将兰州当作自己的家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建设兰州的崇高事业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