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城池扩展与维护:明清时期的发展成果

兰州城池扩展与维护:明清时期的发展成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兰州城池扩展与维护明军攻取兰州后,后于洪武十年,由指挥同知王得在宋城基础上筑城。城之北,因河为池。兰州遂成为省会。特别是兰州成为总督、布政使、府、县驻地后,逐渐成为西北重镇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兰州成为西北重镇后,在明城基础上多次修筑兰州城。道光十三年,陕甘总督杨遇春再次筑城后,将内城和郭城的部分城门改名。郭城又称关城,因此兰州就留下了“关比城大”的俗说。

兰州城池扩展与维护:明清时期的发展成果

(3)明清兰州城池扩展与维护

明军攻取兰州后,后于洪武十年(1377年),由指挥同知王得在宋城基础上筑城。城之北,因河为池。门有四:东承恩,西永宁,南崇文,北广源。宣德间,守备戴旺增筑关厢城郭。自城西北至城东筑外郭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正统十年(1445年),都指挥佥事李进重修郭门并镇远桥门。十二年,又筑承恩门外郭为新关。据《皋兰县志》卷四《城池》记载,“通为郭门者九:东曰迎恩,东北曰天堑,又东北曰广武,南曰拱兰,东南曰通远,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安,西曰袖川,北曰天水”。各门建有城楼,内城为大楼,西南为八角楼。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鞑靼进犯临、巩,为防备见,兵备副使朱旒倍为修筑,“城高三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倍之”。留之于后世的,就是“朱旒倍为修筑”的城。从展筑的城郭、城墙看,城郭的作用已从纯军事转向保护城中居民不受侵扰的用途上来。此后,又经多次展修、增筑并甃以青砖,到清末道光年间,形成一面临河,东、南、西三郭护城的城防结构。后世在地图上看到的城池图就是它的缩影。将城池的所有门包括外郭连接起来,就不难看出兰州的棋盘式的道路交通网络。

康熙五年(1666年),析陕西西部为甘肃省。兰州遂成为省会。特别是兰州成为总督布政使、府、县驻地后,逐渐成为西北重镇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纺织、水烟、陶瓷等工场手工业以及传统商业迅速发展,使兰州成为西北商埠,交通枢纽。

兰州成为西北重镇后,在明城基础上多次修筑兰州城。康熙六年(1667年),甘肃巡抚刘斗修葺并重修城楼。其后,分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行修筑。督署前建有辕门。辕门西为鼓楼,鼓楼是县治之遗迹,故兰州鼓楼并非城市之中点。(www.xing528.com)

清代修筑城池时,为使户有所居,扩街筑道,在故城街道基础上陆续修整、扩建了大街、绸铺街、县门街、北门街、炭市街、桥门街、鼓楼南街、南关、上东关、西关、新关等主干道及西城巷、木塔巷、玉石巷、山字石、道升巷等支路街巷。其中大街(今张掖路)连接内城的来煦门、镇远西门,是东西走向最长的一条街道,将木塔巷、北门街(今永昌路)、官升巷、山字石等街巷沟通。大街以南,有平行于大街的县门街(今武都路西段)、学院街(今武都路中段),是仅次于大街的道路,将马坊门(今永昌路中段)、鼓楼南(今陇西路)、绸布街(今酒泉路)等南北向的街巷连接。城内除了居民住宅、商铺,还陆续修建了督、藩、府、臬、县署及左营、右营、中营等军事机构;东华观、东岳庙、普照寺、城隍庙、庆祝宫、嘉福寺、文武庙、火神庙等宗教设施得到修建或者修葺。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陕甘总督杨遇春再次筑城后,将内城和郭城的部分城门改名。内城的承恩门、永宁门、崇文门分别改为来煦门(东门)、镇远门(西门)、皋兰门(南门),郭城的天堑门、天水门、永康门、静安门改为庆安门(下水门)、通济门(桥门)、安定门、静安门。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总督恩麟为内城四门增筑瓮城。终清,除了多次修葺,兰州古城基本形制稳定,通计内城周长六里二百步,外城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内城城墙腰墩和角墩上建有敌台,敌台筑敌楼十座,城墙筑有睥睨一千九百二十九;郭城也建有敌楼六座,睥睨三千九百。郭城又称关城,因此兰州就留下了“关比城大”的俗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