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鲁克(1870~1965)曾是一位能干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他不仅在金融界,在政界也人脉极广。戴尔认为巴鲁克是将世界资本与世界政治连接起来的“使者”,他年轻时曾是拳击手,正好有一双适合当“使者”的强有力的双脚。
巴鲁克在一战时期成为威尔逊总统的幕僚,时任战时产业局局长,全权负责武器和军需物资的采购工作,发了一大笔战争横财。在20世纪30年代,他又一跃从金融巨鳄转换为政坛宿将,当上了罗斯福政府的总统顾问。
罗斯福深受前总统威尔逊的影响,重用其幕僚为自己的顾问。二战初期军需物资供给不足的时候,他就向一战专家巴鲁克求助。巴鲁克建议他实行中央集权,在内阁建立一个统管物流的机构,并由总统掌权。罗斯福虽然有所顾虑,但在身边亲信的鼓动下,还是着手建立这样的机构,最后,他终于掌控至高大权,其权力之大,令所有的独裁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一个自由战士——罗斯福,1940~1945》一书中披露罗斯福身边的亲信都希望他能称帝。1942年战时生产委员会成立,形成了全民总动员体制并由总统全权控制。最初由唐纳德·尼尔森担任委员长,但由于他声誉不佳,而战时生产委员会原本就是巴鲁克的点子,所以有人提议说应该让长老级的巴鲁克来担任。巴鲁克虽届高龄,但仍干劲十足,在证实自己身体无恙后,他就去拜会罗斯福。
然而罗斯福只字不提任命一事,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原来,谨慎的罗斯福思量再三,决定不任命巴鲁克。巴鲁克也缄口不提,不露出一丝惋惜之情,沉默离开。有说法认为将巴鲁克从人选中除名是出于哈里·霍普金斯(2)的反对。但詹姆斯认为,其实是罗斯福本人想亲自挂帅指挥。
如此看来,罗斯福的亲信也并非坚若磐石不可撼动。但阴谋历史观认为一切皆有共同点,一切皆有联系,一切都不会改变。这中间也体现了宿命论。
柯蒂斯对罗斯福的辛勤作了如是评论:
“总统对于‘客人’的影响,尤其是白宫正式访问名单中没有记载的‘客人’们的影响是极其微小的。这些处于特权阶级的生活顾问兼间谍包括:伯纳德·巴鲁克、菲尼克斯·弗兰克福特、小亨利·摩根索(3)、乔治·马歇尔(4)将军等。(中略)
在1933年出现的‘字母男孩’穷途末路时,1919年的巴黎和谈的失败导致战争号角再度吹响,躲在暗处的顾问们开始酝酿新阴谋并交给罗斯福新的‘剧本’,这帮老友们的伎俩就是绕道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悬而未决的国内矛盾中转移。”(《被操纵的罗斯福》)
弗兰克福特是哈佛教授,担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摩根索的父亲是摩根财团出身,母亲来自古根海姆家族,担任罗斯福政府的财政部长。马歇尔是美国陆军参谋长、国防部长。
1933年出现的“字母男孩”是指新政初期罗斯福的年轻学者智囊团,他们制定了诸如AAA(农业调整法)、NIRI(全国工业复兴法)、WPA(公共事业振兴署)等一系列缩略语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法律政策与机构。
戴尔说:“罗斯福第二任期间,新政推行受阻。于是其背后推手们向他建议了掩盖国内矛盾的世界战争计划。”
他把以上话进行扩展,提出了二战阴谋和世界统一政府阴谋这两个罗斯福阴谋学说。
在调查阴谋历史以前,我也不知道“联合国是个阴谋”的说法。单纯认为联合国是“国际和平谈判”,是看不出来其背后实质的。
联合国起源于1919年巴黎和谈中诞生的国际联盟。当时的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组成联盟但是失败了。戴尔指出这是由于美国人民意识到国际联盟的危险而加以反对。然而大资本家们、领导层集团都在推进世界政府的计划。(www.xing528.com)
“为了不重蹈覆辙,大资本家、领导层集团自行组织了一个名为CFR(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机构。训练出可以在各行各业上岗的特工间谍,并把自己一流的意识形态、政治、军事、财政、教育目标灌输给这些特工。在英国伦敦,也有一个名为RIIA(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组织机构。这两个组织的世界版就是比尔德伯格俱乐部,其集团首脑是荷兰亲王伯恩哈德。大部分时候本部都设在荷兰。”(同上书)
CFR、RIIA、比尔德伯格等现代阴谋历史观的热点话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系列阴谋的起源都是罗斯福吗?
一切皆有关联。围绕着罗斯福展开的是一个网状的巨大阴谋。柯蒂斯·戴尔则向人们展示了这幅网状阴谋的结构图。但同时他也背叛了自身的阴谋学说。因为他是罗斯福家族的一员,一定也与罗斯福阴谋紧密关联,如果撇开他来谈这个阴谋,就与阴谋学说中“一切皆有关联”的原则矛盾。
我认为所有这些断断续续却依然连接在一起的瓜葛与矛盾,恰好是阴谋论的魅力所在。本应相连的事物中破绽百出,本不相连的事物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偏重刻画了一个阴谋家罗斯福的形象,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不同侧面。这就是理查德·霍夫斯塔德(5)所著的《美国的政治传统及它的缔造者们》一书。
霍夫斯塔德认为:罗斯福是否真正信任世界和平机构联合国,这本身就值得怀疑。不同于其前任威尔逊总统,罗斯福个人并没有果断的信念,他只是想把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各国聚在一起,并没有考虑组建一个统一机构。然而在当时的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等国际主义者的劝说下,他最终同意组建联合国。
“罗斯福认为:通过自由而充满温情的美国势力渗透,能给美洲原住民及美国商业集团双方带来利益,而古老的殖民国家那种毫无章法的帝国主义却能取代这种渗透。他认为英德两国的银行家们‘几乎独霸’世界贸易,这对联邦政府不利。”(同上书)
罗斯福所深信的“自由美国”在1945年他逝世后就快速消逝。有意思的是,他考虑过英德两国银行家们的阴谋。霍夫斯塔德揭示的是一个没有绝对信念、首尾不一、人性化的总统形象。尽管如此,在他的时代,巨大权力集中于总统一身,这是大阴谋时代来临的前兆,而罗斯福则成了阴谋原理的牺牲品。
霍夫斯塔德说:“罗斯福认为英德两国的银行家有阴谋。”另一方面,阴谋学家们认为罗斯福亲近英国,背叛美国。在这一系列连续或间断的事件之中包含了很多的阴谋幻想,就让我们顺着这些阴谋幻想,从美国飞到英国来看看吧。
【注释】
(1)译注:Felix Frankfurter,1882~1965,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美国最高法院法官。
(2)译注:Harry Lloyd Hopkins(1890~1946),美国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任美国总统的特别助理,有“影子总统”之称。
(3)译注:Henry Morgenthau(1891~1967),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美国财政部长。
(4)译注:George CatlettM arshall(1880~1959),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军事战略家。
(5)译注:Richard Hofsdtera(1916~1970),美国公共关系学家,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思想成果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