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的社团
罗德斯奖学金受到关注是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总统的时候。克林顿于1968年到1970年间被罗德斯奖学金选中,前往牛津大学留学。
塞斯尔·罗德斯经常给母校牛津大学奥列尔学院捐款。后来还把600万英镑的遗产的大多数留给了牛津大学,为留学生设立了奖学基金。这些遗产的管理人分别是阿奇博尔德·P.普里姆罗斯(Archibald P Primrose,罗斯伯里伯爵)、阿尔伯特·格雷(Albert Gray,格雷伯爵)、阿尔弗雷德·拜特、威廉·托马斯·斯特德(William T Stead)、刘易斯·L.米切尔(Lewis L Mitchell)、博肖尔·F.霍克斯利(Boshell F Hawksley)、阿尔弗雷德·米尔纳、利安德尔·S.詹姆斯(Leander S Jameson)。罗斯伯里伯爵曾担任英国首相,格雷伯爵也是知名的政治家,阿尔弗雷德·拜特是戴比尔斯的合作伙伴、斯特德是作家,米切尔是南非的银行家,霍克斯利是罗德斯的事务律师。米尔纳也在其中。詹姆斯很合罗德斯的心意,他是引发波尔战争的“詹姆斯入侵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詹姆斯带领罗德斯的私人部队企图叛变却被波尔政府逮捕的事件。
就这样,罗德斯奖学金由继承罗德斯帝国主义思想的集团负责管理。其目的是从殖民地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做有益于大英帝国的事情。另外,招收美国的年轻人,让他们亲近英国。殖民地当中则优先南非。然后还包括德国的留学生,力图做到英、美、德三国融和。
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被当做“把帝国思想传向世界的使者”,给人强烈的耶稣会、秘密社团的印象,而且只限男生。也就是说,罗德斯奖学金是其1877年遗书中写到的为建设世界帝国而秘密结社计划的一个体现。写下遗书的时候,罗德斯才24岁。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已给自己定下了帝国主义者的方向。
这个秘密社团据说是以耶稣会和共济会为模型设立的。也就是说和结合前两者特点的“光照派”非常相似。
不过安原义仁指出,罗德斯秘密结社的构想从1889年前后开始发生了稍许变化。他遇见了后来财产管理人之一的威廉·斯特德。出席母校格雷学院同窗会的罗德斯挽回了年轻时的友情。同时他也认为大学校友的纽带才会为帝国的建设做贡献。于是设立了罗德斯奖学金。
为什么选择了牛津大学呢?罗德斯曾在这所大学学习,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中断。正因为如此,他对牛津大学有着异常强烈的憧憬,并梦想让这所大学成为帝国的大学、世界的大学。
如罗德斯期待的那样,通过这项奖学金从世界各地招募留学生的牛津大学逐渐成长为国际化的大学。
然后,牛津的年轻人社团这个想法由米尔纳继承,成立了之前说到的那个“幼稚园”。作为“共济会=耶稣会式”的组织进行帝国主义的传教活动。
接下来1910年,其机关杂志《圆桌会议》创刊,势力扩张到了印度和美国。虽然他们也接受罗斯柴尔德的捐赠,但还是以罗德斯奖学金为主运营。这个社团后来成为核心组织。1920年设立了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RIIA)。
《圆桌会议》被称为现代秘密社团的先驱。人们都认为它的创立者是罗德斯和米尔纳。也就是说支配当今世界的看不见的政府,被罗德斯和米尔纳的“幼稚园”培养出来的成员所操控。
人们普遍认为罗德斯在牛津大学时受到了来自约翰·罗斯金的影响。罗斯金是拉斐尔前派(又译前拉斐尔派)、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Arts and Crafts)等运动的开路先锋,但同时也是帝国主义者的老师。这样一来,莫里斯等人的社会主义和罗德斯的帝国主义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这说明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都同样生长于自由主义的土地。米尔纳和张伯伦都曾经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米尔纳的好朋友格雷、霍尔丁、阿斯奎斯等人也是自由主义者。以前的托尼派(保守派)属于地方地主阶级。对向海外发展的殖民主义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么说来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双胞胎。
“要在英国政界成功,米尔纳就显得太正直、狭窄和过于能干了。菲利普·科尔和柯蒂斯、道森等‘米尔纳幼稚园’的所有人都是如此。他们想在不为民主主义付出代价的前提下推动事情发展。我个人认为他和他的弟子们招致了不可预知的危害。但是很多我所尊重的人都不这样认为。”(泰勒《从波尔战争到冷战》)(www.xing528.com)
阴谋论者攻击现代的“新世界秩序”,说其起源不仅仅是罗德斯和米尔纳等人的帝国主义,费边社等社会主义集团也算是元凶之一。这是之前的历史观所没有涉及到的盲点。另外他们认为牛津大学这所大英帝国大学是阴谋和秘密社团的温床这一观点,我个人也很感兴趣。也许,东京帝国大学等等,也可以算是纵横百年的阴谋研究所。
为什么英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现在会成为焦点呢?可能是因为它刚好和一个世纪之后的现代社会的全球化非常类似吧。欧洲通过欧盟不断推行全球化。美国一直都是主导,最近也开始对欧洲的全球化感到不安了。因为全球化会威胁到美国的自立性。
就像曾经英国的地主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一样,美国的地方分离主义(阴谋论的基础)也开始批判全球化。布什政权的这一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人陷入了英国(和罗斯柴尔德)设计陷害美国的这个阴谋的梦魇中。
好像我讲得过于超前了。还是回到1902年波尔战争结束、罗德斯去世的时候吧。戴比尔斯公司怎么样了呢?关于戴比尔斯最详细的历史介绍,斯特凡·坎菲尔的《最后的帝国——戴比尔斯、钻石和世界》(1993)中写道“罗德斯走了,贪婪的海默(Hoggenheimer)来了”。Hoggenheimer指的就是掌控第二代戴比尔斯的奥本海默(Oppenheimer)。借用了Hog(贪婪的人)这个词的意思。
欧内斯特·奥本海默是1880年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后来来到英国。因为两个哥哥在金伯利矿山工作,他也追随他们,成为了钻石通。随后认识了利安德尔·斯塔·詹姆斯。就是之前提到的跟罗德斯亲近的发起詹姆斯入侵事件的那个人。通过他的介绍,奥本海默得到了戴比尔斯的认可。
波尔战争之后,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率领其“幼稚园”试图把南非英国化。戴比尔斯等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削减了工钱,黑人劳动者锐减,于是为了补充劳动力,米尔纳决定采用中国劳工。
1904年詹姆斯成为南非开普殖民地的首相。罗德斯的帝国得以重生。奥本海默也在这时崭露头角,他成立了自己的金矿公司,和美国资本结合。后来由J.P.摩根出资,成立了英美矿业公司。那是1917年,世界还处在战争当中。
以摩根资本为后盾,英美矿业迅猛发展,开始威胁戴比尔斯。1926年,英美矿业吸收奥本海默为其董事,1929年他当上主席,继续垄断钻石市场。
阴谋论者一直认为,罗德斯和米尔纳是罗斯柴尔德的手下,非洲帝国主义政策是罗斯柴尔德的阴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罗斯柴尔德的批判越来越疯狂,并随着《锡安长老议定书》的传播愈加激烈。乔治·阿姆斯特朗(George Armstrong)的《罗斯柴尔德世界金权王朝》(1940)、尤斯塔斯·马林斯的《世界权力构造的秘密》(1984)、广濑隆的《红色盾牌》等作品和对罗斯柴尔德的诅咒不断。根据被称做阴谋大全的大卫·艾克的《至高机密》(1999)所言,创作《议定书》的竟然是罗斯柴尔德。邪恶的不是犹太人,而是来自“爬虫”(reptilian)这个外星球的外星人的子孙。他们就是“黑色贵族”,罗斯柴尔德是其中一员。爬虫星人就相当于马林斯所谓的“迦南人”。这么说来,就不是反犹主义了。
如果罗斯柴尔德是外星人的话,就进入到科幻小说的世界当中去了。但这可以看做是隐藏“犹太人”元素的一个手法。
关于20世纪罗斯柴尔德的阴谋,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但说到大的主题,和英国、美国、德国的关联可以算作一个。虽然也有和法国、意大利的联系,但传播范围不如前者那么广泛。
关于和英国的联系,我在南非问题中曾经涉及过,还会在“英国王室”的章节详细说明。德国方面将在“纳粹”章节集中介绍。在这里先讲一下和美国的联系。
如前所述,由于在南北战争中罗斯柴尔德没有积极支持北方,以至于在进入美国市场上栽了跟头。结果还被说是他策划了暗杀林肯总统一案。南北战争后美国出现了范德比尔特、摩根、洛克菲勒等大财阀,他们反而进入欧洲市场,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对抗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