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参与策划,助力深度报道!

记者参与策划,助力深度报道!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一些由上级指定的或媒体间达成共识的一些新闻报道策划称作规定动作。按原先制定的报道方案,“两会”期间,该报要连发6篇主体报道,由另一位记者和张建伟分别写3篇。这个案例告诉人们,记者现场采访活动可能填补原有策划方案的空白。

记者参与策划,助力深度报道!

四、给记者参与策划机会

记者是新闻媒体最为活跃的力量,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力量。在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记者的地位同样十分重要。那些把策划活动看作少数“高智商者”运筹帷幄的活动,把记者作为简单传声筒或花瓶,排斥记者参与策划的看法是一种愚蠢的偏见。

1.记者是社会脉搏的真切把握者

任何一项新闻报道策划,没有记者参与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在非规定性项目的新闻策划报道中,记者常常是话题或议程设置的主要提供者。我们把一些由上级指定的或媒体间达成共识的一些新闻报道策划(如每年的“两会”报道)称作规定动作。但就如体操运动一样,有些动作(内容)是必须完成的,而真正拿高分的,是非规定性的创新动作。在非规定性报道策划中,少不了对媒体受众的充分了解。记者对社情民意的深刻把握恰恰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2.记者是深度报道的再创造者(www.xing528.com)

记者对新闻报道策划的参与,是指记者对一项报道策划的实施方案出台过程的直接参与,包括报告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而在实施方案定稿后,记者角色就转变成了执行者和再创造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中,出镜记者被赋予特别的地位,他们在镜头面前像侦探,像游客,有时候像演员。他们成为节目中穿针引线的重要环节。有时候,在一个故事单元的120个镜头中,记者的镜头竟然达到60个(54)

作为策划方案的执行者,记者们首先要按方案规定的时间、方向、内容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但优秀记者不会墨守成规,即使面对程序性的、规定动作的报道,他也总会创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建伟在1992年“两会”上的表现就是这样。按原先制定的报道方案,“两会”期间,该报要连发6篇主体报道,由另一位记者和张建伟分别写3篇。但会议已开了5天,前一位记者的稿件达不到主体报道的要求,总编辑坐不住了,决定让张建伟报道先上,这也成就了张建伟的6篇“主旋律”系列报道。这6篇报道的最大影响在于它与中央有关部门内定的“两会”口径多有不合拍处,这是有思想的记者才具备的胆识。这样的记者常常不为编辑意旨所左右,而且具有一种“征服”编辑的力量。张建伟已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南方早已发表,而北京似乎有另一种声音。他判断邓的南方谈话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于是有了6篇反映中国北方与南方开放地区观念的差距和碰撞的报道(55)

在《运城渗灌工程调查》中,记者王利芬跳入池中、拔起假的管子、村民当场揭露、干部对村民的呵斥和威胁等,这些现场活生生的场景,是策划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这个案例告诉人们,记者现场采访活动可能填补原有策划方案的空白。这全靠记者执行采访过程中的发现,包括新内容的发现、新形式的创造等。创新、求异是新闻策划的品性,而记者总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