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恕己之心恕人
“恕”是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解决矛盾获得和睦的有用之道!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法则呢?”孔子回答说:“就是‘恕’啊!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来这句话就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真理,指导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而这里所说的“恕”也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饶恕和宽容,而是指凡事要替别人着想的意思。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去解决某些问题,就会发现,我们在替别人着想的时候,自己的困难也就解决了。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是邻国,它们交界处有两个县,防守的将领在自己的地界里各自种了西瓜。梁县的士兵们很勤劳,他们经常给西瓜浇水除草,瓜的长势很好;而楚县的士兵们都懒惰,他们种的西瓜又瘦又弱,和对面的西瓜简直不能相比。楚县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就在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县的瓜秧全拔了。梁县的士兵发现后,非常气愤,要求将领同意他们过去把他们的瓜秧也扯断。梁县的将领说,他们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也去拔他们的瓜秧自己不也就卑鄙了吗?我们不愿他们扯断自己的瓜秧,他们就愿意自己的瓜秧被拔掉吗?他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帮他们改正,而不是自己也跟着犯错。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但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县的士兵就照办了。楚县的士兵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越来越好,而且是梁县的士兵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水。就报告给了自己的将领,楚县的将领既惭愧又敬佩,就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觉得修睦边邻比敌视要好,于是备重礼送梁王表示结交的诚心。从此,一对敌国成为了同盟。(www.xing528.com)
楚国和梁国的交好,正是“恕”的体现。当我们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就会营造出一种顾全大局,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环境,而且有助于双方拥有一个宽广而仁爱的胸怀。如果梁县的将领逞一时之勇,图一时痛快,纵容手下去报复楚国,那么,小小的西瓜秧就可能成为两国交战的导火索。即使梁县的将领,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他不懂得“恕”的技巧,在命令自己手下为楚县瓜秧浇水的时候大张旗鼓,反而会让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为这种行为在楚县的将士看来,是比拔掉他们瓜秧更大的侮辱。
而“恕”降至日常生活的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在现实中每个人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处事标准让我们遵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来处理事情,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人因为有羞恶之心而守义,有辞让之心而明礼,有是非之心而知耻。自私自利的人,常常不懂推己及人,由人推己的道理,会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苦恼转嫁到别人身上。如果用这种方式做人,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有立足之地,都不会被人接受。
“恕”在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没有太大的技巧,我们自己要能为对方考虑,遇到问题时能换位思考,就会游刃有余。难的是在和上级交往中运用,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而人人也有好胜心,当在和上级相处的时候,要满足他的好胜心,就要让他占上风,而满足他的自尊心,就是让他看不出来你是故意让他的。同时,你又要让他知道,其实你是有实力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考虑到上级的心理和处境。比如和上级下棋,虽然这是自己的特长,也不要一味地逞强好胜,因为上级就是上级,即使他的棋技不如你,但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失败是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在下棋的过程中,一味退让会让人看出你是故意要输给上级,这同样让上级没有面子;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好胜心,在比赛中途一时冲动,赢了上级输了自己;最佳的办法是让上级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而最终赢了这盘棋。那么,他会觉得这个胜利,是自己费过心思,而且转危为安得来的,面子上自然好看,对你的印象也一定不同于那些不懂得“恕”技巧的人。
可见,在我们的交际生活中,无论是和亲人朋友,还是和同事、上级相处,仅仅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不行的,不能因人而异地运用到实际的交往中,只是一句空洞的大话而已。所以,我们要讲究“恕”的技巧,能够从自己的立场为别人着想,懂得克制自己的好胜心来成全别人的好胜心,能够到达这个境界,那么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圈子中,一定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