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湘江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突破腊子口等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近期的《大公报》、《民国日报》、《晋阳日报》等报纸上,获悉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仍然存在的信息,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到陕北去。9月2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了红军北上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简称陕甘支队)的决定,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下设3个纵队,全纵队共7000余人。22日,毛泽东在陕甘支队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进一步提出陕甘支队前进的目标是陕北,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毛泽东号召红军指战员:“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9]
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当晚在这里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根据了解的新情况,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10日,陕甘支队主力部队翻越六盘山,抵达镇原县的三岔,刘志丹派来寻找中央红军的代表也到这里。毛泽东看了刘志丹写的亲笔信后,心情无比振奋,当即登上一个山坡,挥舞着手中的信,以高昂而洪亮的声音向部队指战员宣布:同志们,我们就要到达陕北根据地了!我们的陕北红军派人来接我们了!红军指战员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大家激动得互相拥抱,流下了喜悦的热泪。[10]
1935年吴起镇全景
10月17日,陕甘支队从定边县的五股掌、铁边城分两路入陕。10月19日,陕甘支队抵达保安县吴起镇(今吴起县),进入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将尾追的国民党军消灭于根据地之外,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西山地设伏,于21日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击溃第三十二师和第三十六师两个骑兵团,即著名的“切尾巴”战斗。这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最后一役,也是中央红军落脚西北苏区的第一场战斗。毛泽东与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精心研究作战方案。毛泽东说:我们要利用吴起多山的地形,打它个胜仗,作为“礼物”送给陕北人民。
当时,一路尾随红军而来的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和原东北军白凤翔部的骑兵共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10月21日晨,当先头部队马鸿宾第三十五师骑兵团进入红军的埋伏圈时,彭德怀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闪闪,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纷纷落马溃逃。随后,白凤翔部骑兵先遣团赶来,又迅即被打乱,掉头逃命。红军立即乘胜追击,利用土冈深沟,将敌人分割包围。与此同时,敌另外三个骑兵团也被同时击溃。此役共消灭了敌人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敌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战马数百匹,实现了毛泽东不将敌军引进西北苏区的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兴地说:“步兵打骑兵,这是个创举啊!”
11月6日,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于甘泉县象鼻子湾。接着,中央又恢复了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中共中央在象鼻子湾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对红军长征进行了总结,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业绩必将载入史册。号召红军各部之间要加强团结,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之间要加强团结,共同完成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任务。
1935年11月6日,红军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于甘泉县象鼻子湾。此时,中央又恢复了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图为后来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会师后,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国民党蒋介石再次“围剿”的重点,其部署是:调西线东北军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第一〇九、第一一一、第一〇六、第一〇八四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陕北富县进犯,企图构成葫芦河东西封锁线;调王以哲部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上,接应董英斌东进,救援甘泉、延安守军,企图打通已被红军分割的洛川、富县与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洛河南北封锁线,南攻北堵立足未稳的中央红军,将红军聚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www.xing528.com)
11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并制定战役计划,决定在直罗镇打伏击战。在战役发起的前两天,毛泽东组织两个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西南的小山头上察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
直罗镇三面环山,镇北是葫芦河,一条大道由西向东穿镇而过,镇东有个古老的小寨,构成一个口袋形的地势。根据部署,红一军团位于直罗镇东北地区,红十五军团位于直罗镇以南地区,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两个师,尔后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打破敌人之“围剿”,并向洛川、中部、宜君、宜川、韩城以及关中、陇东一带发展。11月6日至7日,红一军团由甘泉以西定边集、下寺湾先后进至富县西北的老人仓、秋林子地区,红十五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敌据点,并以一部兵力加强围攻甘泉,以调动敌人东进。
11月19日,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一个师留守甘肃合水县太白镇,主力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前进,并以其先头部队第一〇九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军部及另两个师进至张家湾东北地区。毛泽东决定,乘国民党军第一〇九师先出头的有利时机,首先歼其于直罗镇地区。
1935年11月初,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打伏击战。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共中央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图为参加直罗镇战役的红十五军团手枪连。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率领部队,在六架飞机掩护下开进直罗镇。红军乘夜将其包围。第二天拂晓,红一方面军发起进攻。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两面猛烈夹击,战至下午2时,歼第一〇九师大部。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迫近直罗镇。红军遂以少数兵力围困第一〇九师残部和阻击由富县西援之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主力部队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之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另两个师。该军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进。红军跟踪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其一个团,其余国民党军退回太白镇,由富县出援之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也仓皇逃回富县。与此同时,东北军第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及其残部500人,被红十五军团围在镇东头的土寨子里,待援无望,23日趁黑夜突围,24日上午被红军全歼,牛元峰自杀身亡。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最终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直罗镇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一〇九师和第一〇六师一个团,俘虏5300多名,缴获长短枪35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子弹22万发。11月30日,毛泽东在总结直罗镇战役胜利时指出: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刚刚会合的南北中三支红军,得到进一步的团结”,“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算是举行了奠基礼”。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11]。
参加直罗镇战役的红一方面军机枪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