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即位时,蒙古已经分裂为兀良哈、鞑靼和瓦刺三部,他们各自为政,其中以鞑靼的实力最强。
兀良哈部散居在辽河、西辽河、老哈河流域一带,靠近中原,实力相对比较弱,在朱元璋一朝时就已经内附中原。明太祖朱元璋在兀良哈部设立朵颜三卫,归宁王朱权统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宁王朱权被朱棣挟持,部下兵马都并入燕军。在朱棣夺得皇位的过程中,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骑兵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为了报答兀良哈朵颜三卫的帮助,承诺把宁王朱权的封地大宁转封给三卫的部落首领。但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很快决定要将明朝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大宁的地理位置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朱棣迟迟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由此招来朵颜三卫部落首领的不满,埋下了祸根。
鞑靼部以和林为中心,活动在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以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势力最强,是明朝的主要威胁。瓦刺部主要驻牧地在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附近。
北元自脱古思帖木儿(元顺帝之孙)统治后,继位称帝者有恩克卓哩克图、额勒伯克、坤帖木儿三代,他们在名义上保持了元帝国的正统。永乐元年(1403年),鞑靼别部首领鬼力赤篡夺了北元帝位,废除了元朝的称号,改国号为鞑靼,自称为鞑靼可汗。
鬼力赤改称鞑靼可汗以后,鞑靼内部以及蒙古各部落之间的纷争加剧,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当时鞑靼内部有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等势力,这几种势力相互角斗。鬼力赤自立为鞑靼可汗后,瓦刺部首领猛可帖木儿很不服气,更是自称“瓦剌王”。鞑靼可汗鬼力赤同时面临着内忧与外患。不久,瓦刺部猛可帖木儿和鞑靼部阿鲁台联军共同夹攻鬼力赤。阿鲁台杀死鬼力赤后,拥立坤帖木儿的弟弟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阿鲁台自任太师,大权在握。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中原刚刚结束靖难之役,真心希望北部边境安定,便积极派遣使者与鞑靼修好。但鞑靼忙于内讧,对此没有任何回应。阿鲁台掌权后,断绝了与明朝的一切往来。朱棣见鞑靼与瓦刺互相仇杀,而鞑靼势大,便想利用瓦刺来牵制鞑靼。刚好瓦刺也希望取得明朝的支持,在朱棣即位后不久,便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之后,明朝与瓦刺之间的使者不断往来。
永乐元年(1403年),鞑靼阿鲁台进攻瓦刺,被瓦刺部的马哈木打败。阿鲁台听说马哈木与明朝通使之后,十分担忧和恐惧,也派使节与明朝通好,朱棣自然很高兴。
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明朝派使臣郭骥到鞑靼本雅失里处通好。为了表示诚意,还将以前明军俘虏的本雅失里部属全部释放。但这次出使没有成功,明使臣郭骥被鞑靼杀害。六月,郭骥部分随从从鞑靼逃回,向朱棣报告了郭骥被杀的消息。朱棣听后十分愤怒,决定对鞑靼用兵。
朱棣担心瓦刺与鞑靼联合,就事先进行了大量分化瓦解工作。当时瓦刺部首领猛可帖木儿已死,瓦刺部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首领控制,势力日盛,而且与鞑靼阿鲁台素来不和,经常互相仇杀。朱棣为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另派使臣到瓦刺部封赠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想利用这三部削弱和牵制鞑靼的势力。自此,明朝、鞑靼和瓦刺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外交和战略上的斗争。(www.xing528.com)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副总兵,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率精骑十万北讨鞑靼。然而,丘福急功近利,冒险轻进,中了鞑靼的埋伏。双方在克鲁伦河北岸激战,丘福被杀,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逃回。朱棣闻讯后十分恼怒,剥夺了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家属全部流配到海南。
丘福率领的明军打了败仗之后,朱棣认为诸将无一能任,决定亲征。永乐八年(1410年)五月,朱棣经过周密准备,亲率50万大军北进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遭遇。在此地,明军击溃了鞑靼主力军,本雅失里只带着七名随从仓皇向西逃遁。
六月,明军在回师途中遭遇阿鲁台部。明军的火器优势在此战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明军所使用的神机铳,每矢可毙敌二人。众铳齐发,声震数十里。鞑靼军无不惊恐万分,急忙逃跑。阿鲁台部大多溃散。此时,天气炎热,明军已经饥渴交加,于是朱棣下令收兵。
经此一役,鞑靼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本雅失里逃往瓦刺。阿鲁台不得不派遣使者向明朝贡马,表示通好之意。朱棣将洪武年间捕鱼儿海一战中俘虏的阿鲁台兄长和妹妹送归,阿鲁台对此十分感激。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被朱棣第一次亲征打败后,鞑靼实力大为削弱,瓦刺却日益强盛起来,时常骚扰明朝边境。永乐十年(1412年),瓦刺部马哈木杀死本雅失里,吞并了鞑靼的西部,立同族人答里巴为可汗,大权掌握在马哈木手中。朱棣封阿鲁台为和宁王,使其有能力与瓦刺部马哈木对抗。马哈木对此相当不满,对明朝的敌对情绪越来越严重。
永乐十二年(1414年),瓦刺部马哈木等进兵饮马河,宣称将攻打阿鲁台。朱棣闻讯后,又亲率大军出塞进行第二次北征。六月,明军与瓦剌三部主力军会战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这场战斗十分惨烈,交战双方损失相当,直到傍晚瓦刺军才败走。明军两度越过高山,一直追击到土刺河(今蒙古国境内的图拉河)。次年,瓦刺遣使卑辞谢罪。
此后,鞑靼和瓦刺互相冲突,明朝采取双方离间政策,有时乘机出兵助弱抑强。朱棣又在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三次亲征蒙古,使漠北蒙古各部间保持势力均衡,借以减轻边防上的威胁。在第五次亲征的归途上,明成祖朱棣病死于榆木川的军营里。
完全可以想象,在成祖一朝的20多年的时间里,明朝千万人民被征调在铁马金戈的劳役下,付出了多少鲜血,染红了广大的沙漠和草原,才保持了北边国防上的相对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