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曾经收养了很多义子。在日常生活中,朱元璋对义子以家人对待。朱元璋的这些义子在他建立明朝和治理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小名保儿,12岁时母亲去世了,不久发生了元末农民起义,保儿跟父亲李贞东奔西走。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阳领兵,于是就带着保儿投奔朱元璋。朱元璋那时还没有儿子,除了亲侄子朱文正之外没有其他亲人,就把保儿收为义子,并将保儿取名为朱文忠,请文士教他文化,又让他学习兵法。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令文忠从军打仗,这时他19岁。朱文忠是义子、外甥双重身份,与朱元璋的关系在所有义子中是最亲近的。
沐英,定远人,他的父亲早逝,与母亲一同生活,8岁时母亲又亡故,成了流浪儿。朱元璋在行军打仗时遇到了他,收交马皇后抚养,成为义子。他因年龄小,连父母姓氏都不知道,朱元璋给他取名为文英。沐英18岁时,朱元璋命他随军打仗,用为帐前都尉,侍奉于帷幄之中。
何文辉,滁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下滁州时何文辉14岁,被朱元璋收为子,改姓朱,后被朱元璋任用为天宁翼元帅,镇守宁国。
徐司马,扬州人,9岁成了孤儿,约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姓朱,小名马儿,年事稍长,在朱元璋身边服务,后出任总制,随从常遇春镇守婺州。
平安,其父平定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在攻打元大都战役中牺牲。朱元璋在平定在世时把平安收为养子,改姓朱,并让他袭父职。
朱元璋一共有20多个义子,除了上述5人外,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www.xing528.com)
外姓义子在朱家,与朱元璋夫妇及其亲生儿子朱标等人以父子、母子、兄弟关系相处,建立起了一家人的感情。在朱家,对义子,不管是父母兄弟,均以小名相称,显示亲热。朱元璋不仅与义子有感情,对他们的儿子也有家人之情,表现之一是给他们起名字,如李文忠的三个儿子景隆、增枝、芳英的名字均为朱元璋所取。
称帝后的朱元璋对义子、义孙长期以家人相待。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将要任命沐英长子沐春为后军都督府佥事,按规定这类任用先要作一段时间的代理,然后才能实授,但是朱元璋说:那孩子是我家人,不要试用,于是就给了他实职。
朱家人生活在一起不免会有矛盾,义子出去做官,也会有不如老人家心意的地方,所以朱元璋看到不高兴的事情要加以惩处。太子朱标与义兄弟相处很好,一旦获知其父对哪位义兄不满意就告诉母亲,马皇后就出面劝解。有马皇后和太子的居间调停,朱元璋的义子在洪武朝的屡兴大狱中都没有被牵连到,只有徐司马的两个儿子被列进蓝玉党而遭到了惩处,但这时徐司马已死,马皇后和太子也在此前亡故,没有有力的亲人加以劝谏了。义子对朱家也是眷念的,其中以沐英的表现最明显。当马皇后死时,沐英伤心痛哭,直到咯出血来。他与太子关系更好,当从南京传来太子噩耗后,沐英急出病来,不久便死在云南任所,时年48岁。
朱元璋在政治上对义子非常信任,刚开始派他们出去做官时,他们多是做大将的助手,既让他们历练取得功名,又有监视主官的作用。朱元璋收养这么多义子的目的是找帮手,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他在从事反元活动时既无根基,又缺乏亲属的援助,自己的儿子在那时尚未出生,只好用抚养义子的办法,以名义上的血缘关系作为笼络人的手段。他的目的达到了。
朱元璋在养子有了功名之后,就让他们独立生活,恢复原姓。在复姓时,朱元璋向他们说明了收养真相。义子们虽然不姓朱了,却更感激朱元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